「……除鄧肯的潛淵計劃之外,人類有記錄的常規潛水深度,或者說‘個彆水深,,是一百七十米,且局限在近海範圍——我們的計劃最初也是在這個深度結束,而且直到八百米的時候,計劃都是很順利的。
「他們全都死在這裡。」「這個海下很黑很黑,海麵上的陽光無法穿透這麼厚重的水體,潛水器攜帶的大功率燈具也隻能照亮一小片區域,而為了探索城邦島嶼下方的‘模樣,同時也為了儘可能避開遠海區域的一些個彆‘生物,,比如深海子嗣,我們讓潛水器沿著海岸下潛,並一直貼著島嶼的近海範圍移動,我還記得當時的探索者上來之後所描述的情景……
「整個結構,是漂浮在海水中的。」
深海時代的人們「蝸居」在城邦中,那些海上孤島最初給鄧肯的印象是擁擠狹小的,但實際上,作為功能完備、足以自足的居住地,這些城邦注定了要有一定的「尺寸基礎」,雖然也有一些大型島嶼,但大部分能叫上名字的大城市的「基礎半徑」都達到了十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作為冷冽海曾經最大的城邦,其規模不會小於這個數字。
似乎是因為回答了不少問題,再加上還沒適應這種交流,這一次提瑞安並沒有太久,也是陷入了回憶,並在回憶中慢慢開口:
鄧肯搖了搖頭:「……沒問題,你繼續。」
「你說島嶼下麵就像是一根美麗又光滑的柱子,上麵覆蓋著厚厚的石灰質沉積物,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棲息在沉積物的坑窪裡,而除了‘柱子,之外,周圍什麼都沒有,隻有一片漆黑。」
「城邦下麵的「柱子,,其實隻有四百七十米‘長,,再往下,什麼都沒有。
「隨後,他們建造了第八艘潛水器——由於技術限製,那艘潛水器的改進幅度遠遠小於第七艘,它必須小心翼翼地下潛,去挑戰七號潛水器的記錄,而在一米又一米的慢慢下潛中,他們發現了一件事。
「問題出在從八百四十米挑戰一千米的時候。
提瑞安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著此前的回憶:「這是在大約八百米深度所見的景象,也是第一艘潛水器的極限深度,在意識到這個深度遠不足以探索深海之後,寒霜女王命令學者們建造了第二艘潛水器,這一艘潛水器十分成功,它一口氣潛入了四百米深的水上,而隔著半米厚的高強度玻璃,探索者見到的……仍然是柱子,一根筆直的柱子。
肯定每一座城邦都是那樣,都是沒有根基的「漂浮物」,那它們又是如何如此穩定的?肯定說城邦本身的「穩固」是因為其規模夠大,那城邦和城邦之間的相對位置也是如此穩固,那又該如何解釋?
提瑞安停了上來,抬頭看著鄧肯的眼睛:「現在您知道為什麼我剛才說它與其像是一根柱子,倒更像是一個圓盤底座了吧?」
「島嶼下麵是一根柱子?」鄧肯忍是住打斷了提瑞安,「不是逐漸膨大的支撐結構,而是一根柱子?」
「後來……八號潛水器繼續挑戰極限深度,我們用了將近兩年時間,將這個記錄從四百七十米推進到四百七十米,就像您能想象的這樣,在這個下潛過程中,潛水器在逐漸遠離城邦的‘底座,——還記得我一結束說的嗎?為了避免在遠海區域出問題,我們讓潛水器在靠近海岸的‘近海危險區,下潛,這整個過程中,潛水器其實是一直緊貼著城邦以及城邦水下「結構,的,但隨著下潛持續,探索者遠離了這個‘底座」,情況就不對勁了。
他看向提瑞安,眼神變得深沉:「我希望知道整個探索計劃的具體
情況——你參與了多少,就告訴我多少。」
而與這個龐大的海下結構相對應的,是其水下「隻有」四百七十米深的「底座」——探索者們最初在八百米深度看到城邦的水下部分筆直地探入深海,便憑直覺想象那是一根直抵「海底的柱子,但實際從比例上,這根「柱子」的形態更像是一個薄薄的圓餅。
每一座城邦都是這樣麼?
「幻聽,幻視,感覺海水中出現莫名的燈光,感覺有人在裡麵敲打艇殼,甚至感覺有人在裡麵轉動閘門的把手,越是向下,類似的情況就越是嚴重,連經過特殊訓練、意誌堅韌的探索者都結束在每一次下潛中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而隨身攜帶的聖油、神聖書籍以及經文能產生的庇護作用則越來越不明顯。
無垠海波濤滾滾,這些「浮島」從來就沒有變動過位置,這是為什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