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城市的領主大會,是從諸王時代便流傳下來的傳統。
諸王時代的北境人族屬於城邦製度,一座城邦就是一個大型氏族,周邊的附庸村落小氏族,每年都會參與城邦氏族舉行的酋長大會。
酋長大會上,各個氏族的小酋長和頭人,會趁此機會互相貿易、解決矛盾、商討法令。
進入帝國時代後,北境的經濟和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由酋長大會演變的領主大會,不再成為貿易的中心,但是依舊是處理領主之間的矛盾,以及頒布法律的主要場所。
領主大會也成為了城邦領主和封地騎士們溝通的紐帶,所以每個月都會舉行。
裡戈拉夫一直強調烏裡揚要多參加伊森波爾的領主大會,但是這兩年裡,因為各種原因,烏裡揚總共就去了一次,跟在裡戈拉夫屁股後麵看了個新鮮。
因為還不是正式的封地騎士,那時的烏裡揚連舉手表決的權力都沒有。
世道輪回,去年還整天想著往貴族圈子裡麵鑽的河灣,現在變成了擋都擋不住伊森波爾的貴族往河灣鑽。
北境除了帝國基本法,還有伯爵府的地方法,除此以外,還有地方領主大會根據地方風俗製定的特殊法令。
比如帝國法中的稅收是十課一,這本來是很輕的稅賦,但是到了北境,北境大公自己也要過日子,所以變成十課二。
伯爵府也要過日子,所以賦稅就變成了十課三,再到地方城邦大領主過一手,就變成了十課四。
在產出低下的北境,這已經是一個極高的稅率,不少騎士領主根本負擔不起。
但實際上,帝國的稅法早已名存實亡,北境大公已經上百年沒有給南境皇室交稅了。
而北境伯爵也幾乎成了獨立王國,出於北境大公的強勢,隻是每年送上一筆貢賦,表示名義上的臣服。
伯爵領內部已經完全自治,收上去的賦稅都歸屬伯爵府。
所以每年秋收後的領主大會,都是封地騎士們哭窮的場所,和城邦大領主幾經協商,然後再根據年景來調整稅率。
這種全憑自覺、粗糙到極致的稅法,越是強大的封地就越占便宜。
河灣領除開那些尚無產出的流民,正式領民有一半都在給領主的產業打工,有先進的工具、技術和組織力,生產力幾乎是其他騎士領領民的三倍。
而領民的數量和每年的產出,伊森波爾大領主也沒辦法深究,幾乎河灣上報多少就是多少。
彆看河灣現在人口上萬,裡奧硬是按照一百戶的角旗領,以全員務農的產出來上交賦稅,也不是不行。
實際上河灣根本就沒交過稅,河灣開拓到現在,三年的開拓領免稅期還沒過呢。
很多大的方旗家族也是如此,明明人口上萬,但是卻大肆隱瞞人口,交稅隻按照三五座普通騎士領的規模來繳,這無疑和伯爵府有著根本的利益矛盾。
除此以外,還有角旗領之間的矛盾、方旗家族之間的矛盾,都靠領主大會調停。
領主大會召開的地點,照例是在伊森波爾競技場的隔壁。
這是一座中間露天的圓形大廳,隔著巨大的石柱,還能聽到隔壁競技場的打鬥聲。
在大會召開前,伊森波爾的領主們會在競技場的觀看台上,觀看一場競技,順便等待所有領主到齊。
整個競技場主要分兩個項目,一個是騎士之間的馬戰,一個是角鬥士之間的步戰。
北境的尚武風氣十分濃厚,通過了騎士考核,卻沒有采邑的無產騎士,除了上戰場立功之外,就隻能通過競技場彰顯勇武,得到封主的賞識。
伊森波爾的騎士冠軍,按照慣例,往往會被伊森波爾大領主賜封莊園,成為采邑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