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華人欣賞電影的方式相繼被錄像帶、VCD和DVD取代,再加上華語電視台和互聯網的日益興起,華語電影院逐漸式微,華語電影也一度在美國電影市場上近乎絕跡。
這個時候,中國電影大量走上美國銀幕,是隨著中美電影節等華語電影集中展映活動的興起而出現。
中美電影節是2005那年由美國鷹龍傳媒公司主辦,聯合了美國多家媒體娛樂機構參與,並且獲得了中國國家電影局和美國電影協會的支持。
在每年十一月的整整一個月內,中美電影節組委會在好萊塢、洛杉磯、舊金山等城市的美國主流多個電影院線20多個放映場地,連續放映200場的展映。
在展映期間,組委會會邀請中美電影人和主流電影機構進行觀摩和交流,同時也會在美國各大著名電影學院和博物館等機構舉辦學術論壇。
每年中美電影節會邀請中國主流電影集團和電影管理機構和美國主流電影機構和電影集團的高層代表人物參加,在美國好萊塢各大電影集團和主流電影機構舉辦各類交流講座和論壇,希望藉此搭建中美電影界務實交流合作的平台。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許多好萊塢的電影人願意拍攝中國題材的電影,看重的是中國日益增長的電影市場。
同理,這種合作在客觀上也有助於中國電影人熟悉美國電影人的眼光和思路,也有助於華語電影開拓進入美國市場。
隻不過,內地的電影人不爭氣。
其實,很多真正優秀的華語電影並沒有進入美國市場,與代理商宣傳不夠有很大關係。
好比《滿城儘帶黃金甲》這部電影,是由日本公司代理發行。
坑爹的是,這片事先未做充分宣傳。
上映兩周後,代理公司才拉來一卡車宣傳品和小禮品。
沒有好的代理公司,華語電影很難打開市場。
因為,放映前的宣傳很重要。
華語片要尋找強力的發行代理公司,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宣傳方式推廣中國的好電影。
否則一提中國電影,美國人想到的總是功夫片。
根據統計,在諸多華裔聚集區內的影院上映的華語片的目標觀眾一直都明確定位為華人,所選影片都是適合華人欣賞口味的,但實際上,觀眾有65%是非華裔人士。
這說明,華語片在北美並不是沒有市場。
隻是許多美國電影發行公司購買華語電影的版權後,並不是為了在電影院裡放映,而是根據故事情節去重拍,或者製成DVD出售,因此不大可能全力宣傳推廣。
一般情況下,對於打算上映的電影,發行公司在選片時主要看導演的名氣,如張一謀、陳愷歌等大牌導演的電影較受歡迎。
而比較受歡迎,隻是代表著是否有發行公司代理發行,並不代表著是否儘心宣傳。
比如《滿城儘帶黃金甲》在北美上映時,就被宣發坑了。
幸好張一謀的名氣夠大,再加上又有鞏莉主演,斬獲了656W票房。
如果宣發有所保證,再加上上映的院線夠多,千萬美金也不是不可能。
奈何,被代理發行公司坑了。
相比之下,合拍片《功夫之王》就不一樣,不僅宣發到位,上映首周甚至登陸北美3151家影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