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北行》進行試鏡選角,各大媒體尋著味的對此進行報道。
無需掏錢炒作,媒體主動出稿。
劇組試鏡,顯然是一種省錢的炒作方式。
網絡上,也已經議論的熱火朝天。
一人在網絡上發帖。
標題:“臥槽!18歲年輕導演竟然要拍喪屍片,你們敢信?!!”
內容:“投資3億,暫名《台北行》,今天已經於京城開始試鏡選角,現場去了好多藝人,全都想要拿到角色,競爭極其激烈。”
有人發帖,就有人回複。
1L:“什麼18歲年輕導演?21歲了好不好?不過你說他要拍喪屍片,不是在開玩笑吧?”
不是這人不相信,而是很多人都不相信。
因為國內沒有導演拍過喪屍片,下意識認為王樹也拍不了這種題材的電影。
2L:“樓上的,你都說18歲年輕導演了,18歲年輕導演的份量你不懂嗎?一個字,就是狂!可不是國內的那些老梆菜可以比的。”
“國內的那些老梆菜除了炒冷飯還有啥?咱們國內唯有王導不一樣。”
“科幻片,說拍就拍!”
“現在拍喪屍片又怎麼了?”
“而且,你彆不信,各大媒體都報道了,不信你自己去搜。”
3L:“冒昧的問一下,為什麼這部喪屍片叫《台北行》?難道魔都不行?還是京城不行?亦或是大陸不行?王樹這廝跪舔寶島夾私貨陰陽怪氣呢。”
也有人發帖。
“小道消息,王導這部《台北行》,原名叫做《紐約行》,本來是準備在好萊塢那邊拍的,從好萊塢回國後又因為一些原因,改成了《台北行》。”
其實王樹自始至終隻寫了《台北行》這個劇本,並沒有所謂的《紐約行》。
並且,《台北行》本就是他事先想好趁著國內影視審核政策還未繼續收緊相對而言尚且寬鬆的時期,借助中影的能量通過審核將之拍出來。
等到審核政策收緊,這部喪屍片或許將會成為絕唱。
以至於.隻要國內觀眾談到喪屍片,必然繞不過這部《台北行》。
繞不過《台北行》,也就繞不過他。
在這個時代,將這部喪屍電影搞出來,日後必定載入華語片電影史冊。
王樹正是因此,掏出了這個劇本。
而且原片《釜山行》的製片成本隻有5500W人民幣,並且還是2015年的5500W人民幣,算不上大製作。
換到國內,2015年隨便拍一部爛片都有一兩個億的製作成本。
《釜山行》,儘管全篇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在綠幕中完成,實則綠幕拍攝隻是為了省錢。
其中很多綠幕鏡頭,都可以用實景完成拍攝。
當然,實景更耗錢。
總的來說,《釜山行》的場麵與鏡頭,是2008年這個時間段,內地電影水平能夠通過更多的實景拍攝拍出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