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出了這樣的主意,等於是跟叛軍徹底割裂開了,皇帝當然到時候也不會難為楊恭仁。
楊恭仁雖然可以免罪,甚至可能高升,但日後定然是名譽掃地,遭人唾罵。
畢竟楊素是他族伯,對他們這支人也是很照顧的,這也是為什麼楊恭道會從關中去往黎陽投奔楊巡。
這兩兄弟,這是分開下注了啊。這就是世家的生存法則嗎?
不過看著楊恭仁的表情,真是如喪考妣啊
沒有人覺得這主意不合適,畢竟對待叛賊,沒什麼情麵可講的。
慕容頜更是興奮道“楊縣尊雖然也是弘農楊氏,但為平叛大業出謀劃策,本王定會如實上報陛下。”
楊恭仁低頭泣聲道“戴罪之人,不敢求功,惟願朝廷從速平叛”
慕容頜也從興奮之中恢複正常,然後也歎了一聲“楊縣尊也不必自責,為國儘力而已,今日之後弘農楊氏可以保全,都是你的原因啊。”
議事之後,眾人散去,李元徽將行文放在書案上,慕容頜看都沒看直接用印。
然後道“四郎做事勤勉,有乃父之風。”
李元徽拱手道“都督過譽了,我天資平常,隻能以勤勉補拙。”
慕容頜對他的稱呼從李小郎君,進來以及變成為四郎了,一般都是長輩稱呼晚輩的,而事實上慕容頜還真算他的長輩,就是親戚有點遠。
慕容頜的長兄,魏王的王妃,是李元徽的姑祖母。
也就是跟他爺爺一輩的。
而慕容頜是已故魏王的幼子,生他的時候老魏王都快六十了,沒多久就故去了。他自幼就是被長兄和長嫂撫養長大,十幾歲之後進宮擔任宿衛,與當時的太子慕容英交好之後,才開始一路平步青雲,因此對李家也是格外有好感。
而李元徽實際上也有幾年沒見過那位姑祖母了,這幾年他一直跟家人待在洛陽,而姑祖母則一直居住在長安。
長安還有不少親戚,包括李元徽的姐姐姐夫,大舅,二舅,姑父,姨夫
無一例外,都是高門顯貴。
聊了幾句家常,李元徽告辭離去,回到自己辦公的東廂,趙二還在埋首案牘。
雖然跟同樣是太宗的二哥比起來,趙二差出了十萬八千裡。
還因為高粱河的“壯舉”在後世成了著名車神。前世短視頻刷過的一個的段子。
《宋史太宗本紀》帝深沉英斷,概然有削平天下之誌。
偉人注曰但無能。
雖然跟那些個天花板級彆的人沒法比,但李元徽還真是不敢小看這位。
回憶了一下這些時日,這趙二處理各種文書和雜務,包括在軍中接人待物,居然沒有任何的錯漏之處。
不愧是真正帶領大宋完成基本統一,又鞏固了趙宋根基的人。
有點東西。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