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下大多數地方還在打仗,兩燕兩魏互相對峙。
但對於李元徽治下的江淮百姓來說,日子還算不錯,過得去。
沒兵禍,沒天災,賦稅和徭役都在能夠承擔的範圍之內,甚至都有不少百姓都在偷著感歎,這先皇死了,日子怎麼反倒好過了?
當然這話可不敢明著說。
但對於目前主政的李將軍,百姓多是感歎他的年輕,才十幾歲的當了大都督,好像心腸還不錯?
畢竟之前的太守和將軍們可沒人管他們餓死不餓死。
屯田的收獲很不錯,按照此前的約定,三成糧食撥給了淮南郡。
畢竟種子、農具方麵都是淮南郡方麵提供的,要不李元徽上哪去調撥這些去?
糧食方麵,都督府大概分得了二十萬石軍糧,足夠五萬大軍能吃大半年,而秋收之後,也還是要繼續耕種的,江淮這邊是一年兩季。也就是目前屯田麵積,就夠養現在這五萬大軍了。
不過屯田麵積還是要繼續擴大的,畢竟這軍隊的規模也得擴大。
負責屯田的典農校尉陳瓊,直接升官了,被封為典農中郎將。畢竟實際他負責的,可是好幾萬的人隊伍。
屯田隊伍除了耕種之外,也是要進行軍事訓練的,有點類似於預備役。各軍如果出現大量戰損缺額,就從屯田營裡麵選拔精壯。
而屯田營的流民對於這種安排也並沒有意見,因為他們都按照春耕時候的約定,分到了自己應得的糧食。
這個年頭,沒什麼比糧食更重要的東西了。
人沒吃的,就得餓死。
即便是上升到戰略層麵,糧食也是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無論是作為穿越者,還是自幼接受的家族教育,李元徽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都足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