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李元徽隻任命了兩個護軍,一個是蕭釋之,督歸德軍。另一個是廬江太守盧象,督廬江諸軍。
都是臨時性質的。
甚至各營的營主,多數都是掛著彆部司馬這種臨時差遣性質的武職。這也是為了解決武將的級彆問題,如果全部都授郎將,郎將也就不值錢了。
所以,除了後麵帶著部曲投軍的豪強,原本十八營的主將,隻有徐州右營的陳是鷹揚郎將。
多達兩萬人的廬江豪強部曲,李元徽帶回來這一萬人,建號“廬江上軍”以喬孝和李肅為左右督。
隨後又命李肅率五千餘人,前往曆陽換防,李肅為曆陽督。老朱帶著人從曆陽撤了回來。
這也算李元徽的玄學沒成功。
想來也是,采石是臨江要地,東魏方麵由大將軍苗先雲率水陸大軍三萬餘駐守,並且在老朱駐守期間,還多次主動進攻曆陽。
這種情況下,沒有優勢兵力想要攻取曆陽那就有點癡人說夢了。
對此李元徽表示,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
雖然沒有大聰明的運氣,但也不算輸。
畢竟老朱把曆陽守的還是穩穩當當,讓李元徽在尋陽跟曹元靜對峙的不用東顧。
隨後李元徽又以夏侯元弘為濡須督,命其率領天柱山營四千人,前往濡須口駐防。
夏侯元弘的天柱山營這一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合肥修整,並負責防務。
而原本駐守濡須的護軍蕭釋之責率領多達八千人的歸德軍前往合肥集結。
鄭善道已經走了,目前由郭風和署理淮南太守。
時間來到臘月,部隊換防基本上完成了。
十八營之中,除了駐守在皖縣的廬江右營周本所部,駐守在廣陵的徐州左營何貴部,駐守在濡須的天柱山營,三營騎軍駐紮在陰陵,其餘十二營全部回到了合肥周邊。
加上歸德軍,刺史部軍,廬江上軍一部,將近七萬人。
這種規模的集結調動,讓眾將紛紛開始猜測目的為何。
如果是想要奪取豫章,也應該是往皖口、尋陽方麵集結。
如果是想要對江東動兵,應該是往廣陵、曆陽一帶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