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被封為唐王、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等於是軍政大權一把抓。
接下來的路徑,基本上就是奔著加九錫、禪讓這條路走了。
而他接下最為緊要的事,就是把目前長安的降兵,以及自己從益州,二郎從涼州,三郎從隴右帶來的軍隊進行整編,從新建製,迅速消化關中精銳。
經過統計和盤點,目前長安周邊各部軍隊加起來,有將近三十萬人。
成分極其複雜。
益州軍之中有氐人義從,板蠻,南中豪強部曲。
涼州也有羌胡從騎,和鎮戎軍。
所以在跟幾個兒子,朝中大臣,和心腹幕僚們商議過之後,最終確定新的建製方案。
多達十四萬的關中降兵,取其精銳,得十萬精兵。以萬人為一軍,分作十軍,各設統軍總管,為中軍。
十大總管分彆是張平高、王翊、穆長陵、李孝傑、李懷真、竇琮、劉思恭、劉文惠、宇文覺、宇文蕭。
隨後又以蜀中大軍三萬為禁軍,宿衛宮中、禁苑,分設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各設統軍將軍,以心腹李高遷、王長楷、高政會等充任。
隨即任命長子李孝儼丞相府長史、京兆尹、撫軍將軍,與護軍將軍宇文涉、領軍將軍柴榮共同執掌中軍軍務。
二子李鳴岐為都督涼州軍事、征東大將軍。
三子李玄慶為都督益州軍事、征西大將軍。
又遙授四子李元徽,為司空、柱國、征南大將軍、姑藏公,揚州牧,開府儀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