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曆史經驗已經非常明白,在北方完成一統之後,很快就可以迅速恢複國力,然後在用強大的國力碾壓對江東政權完成統一。
曆史也很多次證明,所謂天險,其實沒那麼牢不可破。
無論是雄關狹道還是大江大河,早晚都會被名將們所征服,成為踏腳石和他們的功績。
雄心尚在的曹元靜第三次發兵濡口。
動用了十萬大軍,江東兩位大將軍,曹成苗先雲,前後左右四將軍,李雄,陸恭仁,朱浚,劉長彥,以及領軍將軍王雄延,護軍將軍韓陵兩位悍將。
可謂是戰將如雲,精銳儘出。
夏侯元弘全力防守塢城,一邊又迅速向東關和濡山七寶山的駐軍,以及合肥方向求援。
這次江東方麵對攻城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南岸打造了大批的攻城器械,並且用大船運到江北,有些無法整個運送,就分解開到了北岸在組裝。
其中包括幾十駕投石機,和攻城梯。
濡塢內隻有五千餘人,雖然隻需要防守一麵,但麵對魏軍連綿不絕的攻勢,還是有些吃力的。
魏軍方麵,曹元靜本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下了非常大的賞格,力圖趁著李元徽北上,水師西進的機會奪取濡塢。
魏軍的攻勢猛烈,夏侯元弘勉力支撐。
好在城內的糧草和守城器械充足,光是箭矢就有十萬支的儲備。在建立起了防網之後,傷亡銳減,而魏軍在攻城的時候,卻要麵對守軍的萬箭齊發。
在頂過了最初的十日猛攻以後,守軍這口氣漸漸喘上來了。
而曹元靜,打定了注意要跟城內守軍和還沒有來到的援軍耗下去,直接修建三十座營壘,一直把營壘修到了濡山腳下。
駐守濡山的主將是淮南左營主將殷拱,他的轄區包括濡水兩岸的濡山,七寶山,以及東西兩座關城,都歸屬殷拱節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