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得勝之後,士氣大振,連續數次發動對黎陽和朝歌的進攻,卻始終無法撼動唐軍的防禦。
李元徽帶著齊王府護軍以及帳下親軍合計萬餘人趕到黎陽,跟李孝察、趙翊等一起鞏固了黎陽的防線。
趙翊在突圍之後,其麾下的兩萬多兵馬,也散去大半,隻剩下七八千人。
這七八千人多是當初招募的流民和趙翊從兗州帶去的親信,而魏郡人士都被趙翊遣散了。
趙翊之所以選擇突圍,其主要原因在於,城內的糧食快不夠用了,這是最大因素。
不然就憑借鄴城的城防,和他一手打造的軍隊,能守多久那真是個未知數。
可一旦缺糧,這城就守不下去了。
李元徽見狀,放心離去。
這種行為,自然是讓趙大手下的冀州將士痛哭流涕,感念其恩德。而後扔下武器裝備,北向投燕。
不過李元徽倒是對趙大這種魄力大為讚賞,連聲稱讚趙將軍乃國之柱石,將軍來此就是張良歸漢雲雲。
但沒想到唐軍一敗塗地,而他也隻能順勢出逃,因為回城已經回不去了,在臨走之前他就已經對留守的老弱下命令,若是天黑沒回去,那就開城投降,保鄴城平安。
不說趙大這夥人死心塌地跟大唐混了,但最起碼眼下是沒有二心的,同時也覺得李四郎這年輕人值得投效,給他效力也什麼不好的。
立即就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唐軍於是拔營,燒毀攻城器械,緩緩像軹關方向退去。
趙大本質上,算是新歸附勢力,而黎陽聚攏的敗兵兩萬餘人,李孝察所部五千人,加上趙大目前的本部的七千餘人,總兵力也超過了三萬人。
同時,晉陽的拓跋浚也響應軍令,拍出了萬餘騎兵參戰。
隨後引軍退還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