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四月。
徐州,琅琊郡。
三萬餘青州軍與將近四萬唐軍對峙數月,去年被李源在滎陽之戰殺的大敗的楊侃又重整旗鼓,進攻大唐治下徐州的東海,雙方在東海琅琊一帶交戰了數次,互有勝負。
徐州的唐軍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徐州刺史裴敏之所領的萬餘兵馬,歸徐州刺史部所統領,前身就是大燕的徐州鎮戎軍,訓練有素,堪稱精銳。
另外一部分則是右威衛的衛府軍兩萬五千人,歸屬右威衛將軍劉元慶、陳兩人統率。
其中劉元慶統率的十二個折衝府,是跟他起事的義軍底子,而陳的轄下的十三個折衝府,則是以徐州籍的江淮軍為主。
當年都督徐州軍事的譙王慕容安國被慕容英火速拿下之後,有數千徐州兵被調往江淮,也是李元徽麾下加入最早的一批成建製隊伍,餘下的都是征收的新兵,因此陳也算是嫡係。
而青州方麵,楊氏眾人也是有這心裡準備的。
去年駐紮在徐州三萬餘唐軍,除了年初跟青州軍打了一戰,還失利了。後麵因為北方戰事激烈,徐州唐軍一直都按照李元徽的命令,固守東海沿線,沒有擅自出兵。
於是,一封書信也就送到了東海。
青州不同於關中,河東亦或是隴右和蜀中,這些地方因為出色的地裡條件,是很容易就形成割據勢力,進而參與到爭奪天下的角逐之中。
青州雖然北有大河,西有泰山、魯山、沂山、蒙山,但卻不足以成為對抗強敵的天險,所以即便有富庶之地,有良田和漁鹽之利,還是很難作為根基去正爭奪天下。
畢竟大唐李家父子,都是一等一的大方寬厚。
但楊侃不想歸降,他同樣能理解,畢竟有仇怨,這個無可厚非。
而楊邃投遞書信的內容,除了表達自己願意獻出青州意外,就是再說楊侃不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