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徽的戰術十分無賴,就是利用優勢兵力優勢,穩紮穩打的一點推進,就是一點一點的磨,絕不貪功冒進。
就像是推著銅牆鐵壁不斷的前移,到了六月,唐軍在淇水西岸和白溝南岸同時發動大軍,全線出擊,從多處同時渡河,而枋頭的唐軍也在主動出擊。
麵對唐軍一反常態的強大攻勢,劉玄機選擇了暫避鋒芒。
再度後退至蕩陰,背靠白溝分支和蕩陰立營。
李元徽則先是率軍收複了朝歌,逼退了韋孝矩所部,讓蕭釋之從枋頭移駐朝歌,盯防韋孝矩在紫霞關。隨後親率大軍北進。
將自己的大營安置在象山腳下,其餘各部犬牙交錯,首尾相連,連綿上百裡,氣勢恢宏。
河橋北城的傅弘之也早就棄城而逃,跑回了紫霞關。洛陽方麵立即命人整修河橋。
唐軍雖然利用兵力建立了優勢,但作為主帥的李元徽依舊頭腦清醒,始終保持著高度戒備
因為對麵的人是劉玄機,其用兵之能幾乎能跟二哥一較高下。
燕軍雖然是退兵了,但可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而這種正常的用兵方式,在洛陽的李源看來,卻成了另一番模樣。
這小子是不是在擁兵自重啊?前麵已經建立了優勢,還一口氣打過了白溝和淇水,在平原地帶跟對方對峙,這應該可以直接出兵了啊.這都不打?
隨著疑慮的產生,以及裴弘德、李孝正等人的煽風點火,李源最終下定了決心,前往河北戰場,禦駕親征。
從做了這個決定開始,李源就命令封口,任何人不得泄露他去前線的事情,甚至洛陽城裡的人都不知道。
李源以射獵的名義出城,卻沒有走河橋,隻帶了數百名親信護衛,令宰相裴弘德留守洛陽,帶著趙王李承安,魏王李孝正,吏部尚書裴繼,兵部尚書宇文成業等人,以及護衛數百人,跟漕運的船走水路前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