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李元徽一行人在回程的路上不曾耽擱,也足足走了二十天才回到洛陽。
畢竟是隊伍裡麵有女眷和孩童,加上隊伍之中還有步兵,不可能跟全騎兵行軍速度相比。
雖然這條路已經走了很多次,但崤函道的險峻難行還是讓李元徽在心裡不停地抱怨,什麼時候能有高鐵啊?哪怕老綠皮也行。
抱怨歸抱怨,他知道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即便飛速發展也得幾百年能看到。
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他的前輩其實做的東西不多,大概率因為是個文科生的原因吧。
不然也特麼不會閒著沒事乾把唐詩宋詞三百首精華全都發表完了。搞得李元徽有時候想“寫”個詩詞都提不起筆,隻能說適合抄的,應景的詩詞已經全都姓曹了。
時至今日,提起文學上的成就,“四曹”都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搞得李青蓮都得換賽道,專研兵法謀略,現在成了齊王府的“吾之子房”。
而李元徽對科技的進展也是極其有限,因為他其實學設計的,你讓他搞物理化學也是不對口的。
目前為止也就是複製出了綿甲、布麵甲,改良弩弓,包括大型的床弩和小型的元戎弩。
投石機方麵他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把回回給搞出來了,其實他在想要不要把火器搞出來。
但對於火器他是很謹慎的,比起火藥他更想搞出化肥。
一旦化肥麵世,能夠大幅度提升糧食畝產數量,翻一番是不難的,這也意味著能夠很大的解決饑荒問題,甚至可以延緩王朝周期
但還是那句話,他學設計的,化學早就還給英語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