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是誰教你說的?”大德皇帝劉穹麵對著朱元璋,放慢了自己的語速說道。
老朱並沒有被皇帝那改變的態度所影響到,依然不卑不亢地說:“這些都是微臣自己的想法。”
“哈!”劉穹發出了一聲帶有嘲諷意味的笑聲,“你見過多少貪官汙吏,居然就能說出這種話?話說你明王九千歲名聲在外,如果讓你去當個官員你能保證自己不是貪官汙吏嗎?”
朱元璋沒有一絲猶豫:“能!承蒙皇上您的賞賜,微臣有幸衣食無憂。然而微臣若是真的為官,必定清正廉潔不負皇恩。”
此刻兩人坐在花園的亭子中,亭子外麵下起了雨。伴隨著雨聲,劉穹的神情不再如同之前般的慈祥。
“千歲,你可知天真是為何物?”劉穹說道。
“微臣不知,還請皇上明示。”
劉穹說道:“你剛才說的這番話,倘若是出自你的真心,那你便是天真。不說這天下貪官汙吏是否能殺的儘,你覺得一個官員貪多少的財物便可以算是貪官汙吏呢?”
劉穹本以為朱元璋會思考一會再回複,然而朱元璋立刻便回答道:“隻要不是這位官員應得的財物,這官員拿了,那這官員就是貪官汙吏。”
如此簡單的回答,反而讓劉穹有些不知所措。
劉穹問道:“千歲你可知我朝如何選拔官員?”
朱元璋本以為自己能當個閒散王爺,對於政治相關之事從未過問,所以確實不知道,於是說:“微臣本想過閒雲野鶴的日子,所以有關朝廷的事情確實不知。”
劉穹便對朱元璋講解了如今漢朝的選拔製度。
本來,漢朝官員的選拔用的是察舉製。自劉備此複興漢室起,各地大大小小的軍事勢力在後續的幾十年間被“推恩令”所瓦解。然而長期的察舉製,也造成了基層豪族勢力興起,甚至有很多原來的軍閥也搖身一變成了名門望族。這些勢力幾乎壟斷了朝堂。然而隨著“百家爭鳴”的興起,漢朝百姓的學識超越了過去的任何一個朝代,這也意味著百姓們對於官員的好壞都有著清醒的認知。這也就讓很多不學無術的名門望族在擔任官職之後,無法管理當地的百姓。
這樣的事情偶爾出現便罷,可誰知伴隨著名門望族的興起,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最終甚至發展到天下有三分之一的州無法正常繳稅。
當時的朝堂有很多官員提議,要廢除百家,關閉各地的”言論館“。可是當時的丞相王鎮惡認為,如果關閉”言論館“,是”愚民之策“,會讓時代倒退。於是他獻策,讓百家也參與官員的推選。由於百家本來在民間就有不小的勢力,這讓相關政策的推行並沒有受到很多的阻礙。而且,百家為了能夠更快地擴張自己的勢力,為朝廷舉薦的都是各家當中最優秀的人才。
一時間,大漢的軍事、商業、農業都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由於百家推舉出來的官員實力要遠高於普通名門望族推選出來的官員,於是各大家族都竭儘全力的讓自己的族人加入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