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讀書人腐朽有腐朽的好處。
比如此時的朝堂上。
不少文官已經開始咒罵起了那該死的混蛋!
雖然他們中間很多人巴不得朱由檢出門就掉坑裡淹死。
但這並不代表著他們中所有人都能認同讓韃子來當家做主。
韃子...
那是什麼狗東西?
也配?
對於他們這些讀書人來說,一直都認為這讀書人是要高人一等的。
而先賢所開創的盛世基本又都是基於漢家這個大前提上。
所以大部分讀書人對於異族皇帝這種東西天生就沒有好感,或者說根本就看不上!
這些自命清高的文官對漢家皇帝都挑挑揀揀的,又豈會正眼看那尚未開化的韃子?
瞧著一向謹慎的溫體仁都忍不住罵娘了起來。
朱由檢冷冷笑了兩聲,忍不住在心裡嘀咕著。
“嗬,現在知道跳腳了?”
“可你們中又有多少人是在為朕鳴不平。”
不由得他想起了太祖口中對眼下明末文人的劃分。
眼下這明末文官看似都是一體,其實內部派係眾多。
當首的便是各大世家供養出來的讀書人。
這裡讀書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隻認家不認國。
比如周延儒,又或者出場兩萬字不到就死了的黃立極。
這些人都是為了世家利益而拋棄國家的存在。
大都沒有禮儀道德,更沒有人倫廉恥。
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做任何勾當!
這種讀書人是最他媽不要臉的!
東林黨便是以這種讀書人為主體所形成的集團。
而第二類則是寒門子弟。
他們通常沒有世家在背後作為支撐,靠的就是苦讀聖賢書然後參加科舉一波起飛。
這些讀書人比起第一類人稍微要好上一些,畢竟十年如一日的讀聖賢書,早就已經把自己洗腦了!
他們或許會不滿於當今聖上,但絕不會認同異族王朝。
比如眼前這些正罵娘的,基本都是第二類。
不過這類人在太祖那邊兒也屬於不可用。
原因就是因為太過迂腐,除了知乎者也什麼都不懂。
所謂庸才便是如此。
至於第三類..則是以徐光啟為主的實乾派。
這種讀書人是最少的,大概萬人裡能出一個就算是阿彌陀佛了。
他們大都不屑於所謂黨爭,目光清明有遠見。
所做之事基本都是以天下蒼生為出發點。
不過這種人,基本都會被前兩種排斥。
世家的讀書人會本能的厭惡他們,因為他們所做之事大都會觸犯世家的各種利益。
一旦觸犯了利益,那對於這些世家的讀書人來說無異於殺父殺母之仇。
而那第二類的讀書人同樣也會排斥他們,原因很簡單,文人相輕。
他們自己平庸,自然也見不得彆人比他們乾的更好。
在他們看來這些人就是在沒事找事。
大家一起躺平不好嗎?
非得顯得你能耐!
所以,這第三類讀書人是最難的,因為他們想要出頭就隻能靠皇帝的一雙慧眼。
所以這類人除非是撞見朱祁鎮那樣的昏君,否則一旦站穩腳跟基本上都是妥妥的保皇派。
他們有著讀書人特有的固執,骨氣,又有著遠超其他同行的眼光和手段。
隻要給他們一個發光發熱的舞台,那基本都是能寫進史書的人才。
隻是這種人才難尋,君王所得基本都是庸人,能得一位龍鳳那便已經是走了大運了。
“行了,都閉嘴吧。”
“大伴啊,讓魏忠賢把人帶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