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事情就是這樣。”
“這衛所半年支出就高達一千二百萬兩。”
“簡直是在吸血!”
“我想裁了,但張維賢說不好弄。”
偏殿內。
快步跑進來的朱由檢左右瞧著沒看見太祖,趕忙上前搖了搖畫像。
總算是把正琢磨事的太祖給叫了出來。
等到朱由檢說完,李晨不由得也皺起了眉。
衛所啊...
這東西確實不太好弄。
“讓咱想想...”
“一千二百萬兩確實太多了。”
“裁是必須要要裁的,但也得顧全大局。”
坐在椅子上,李晨摸著下巴迅速琢磨了起來。
這衛所本就是為了鎮守天下而設立。
但由於製度不完善再加上大明朝的財政越發糟糕。
到了現在基本已經廢了八成。
所謂的百萬之兵,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可言。
畢竟現在朝堂應該都還欠著他們不少錢。
這一琢磨就是小半個時辰。
尋思了半天,李晨這才有了一個大致可行的方案。
“這樣,衛所必須要改。”
“但也得留下一部分。”
“正好趁著這次發錢把衛所的事情一並解決了。”
說著,李晨就飄到了一旁的地圖邊上。
指著上麵大明朝的國土快速說道。
“你這樣,以五軍都尉府為核心重建五大戰區。”
“原本的左軍都尉府改為東區都尉府,由孫承宗領銜,讓他從周邊衛所中篩選士兵充入遼東軍。”
“考慮到遼東鐵騎為一等軍團需嚴格控製人選,那就再給他五萬名額成立遼東守備軍。”
“此軍為二等軍團,每人每月的軍餉給二兩銀子就夠。”
“原後軍都尉府改為北區都尉府,由盧象升領銜。”
“同樣的,讓其從衛所中篩選可用之人組建地方守備軍,待遇同上”
“中軍都尉府名號不變,讓張維賢領著,同上。”
“右軍都尉府改為西區都尉府,前軍都尉府改為南區都尉府,可以把洪承疇叫來擔任一地,至於另一個位置讓兵部選一個就行。”
“這樣各地皆有五萬守備軍,共計二十五萬。”
“每人每月二兩銀子,一年所耗便降到了六百萬。”
“基本是夠用了。”
“至於那些被篩掉的老弱病殘,每人派發二十兩並解除他們世襲的衛所職位。”
“這些人肯定願意走,畢竟衛所是個牢籠,你這陛下又欠錢不發,能走早走了。”
“但可以給他們留一個舉薦的名額,若是族中後代想要從軍,可憑借名額優先進入守備軍。”
“對了,四象軍團的待遇要提高了。”
“地方守備軍都拿二兩銀子,作為一等軍團把軍餉開到每人每月五兩。”
“和京營一樣!”
“這樣下來,就算加上四象軍團,軍費開銷也能壓縮在每年兩千八百萬兩左右,不到三千萬。”
李晨的方法說起來並不麻煩。
那就是弱中取強就地組建。
這樣便可以用最快速度完成對衛所的改革。
“一年近三千萬...”
“呼...壓力還是有點大。”
“現在大明朝一年的賦稅也才五百萬兩不到,難啊。”
朱由檢聽完算了算,心裡還是有些擔憂。
軍隊這玩意當真是燒錢。
這麼人,大明朝真的能養得起?
“彆擔心,光是京城一地的城管費就有五十萬兩一月。”
“等到兩京十三地全部搞定,那就是0萬兩一月。”
“當然其他地區肯定沒有京城這麼繁華,但平均下來五百萬一月是有肯定有的。”
“那一年光商稅就能收上來六千萬兩。”
“養這些人綽綽有餘。”
“所以商稅一定要看緊!”
“告訴曹化淳,務必加快城管府的鋪設速度。”
“還有就是快點搞定鹽鐵這兩個東西,然後拉攏商人減少商稅收取時會遇見的矛盾。”
“這便是今年咱們必須要搞定的事。”
“要不然,你那小金庫遲早得空。”
李晨當然知道這一年三千萬的開銷有些誇張。
所以這商稅必須要在今年搞定。
組建地方守備軍也是為了收取商稅時,有些混賬狗急跳牆。
反正李晨就相信一件事,先把刀磨利了再去解決問題。
“好,我知道了...”
“希望那些商人地主能有點眼力勁。”
“要不然,就隻能一城一城的殺過去了!”
朱由檢自然是聽明白了太祖的意思。
先禮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