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計謀首先便是以遼人守遼土,這一點陛下已經開始做了。”
“不得不說,陛下的眼光當真是獨到。”
“隻要這一步走出,遼東防守的後勤壓力就會驟減。”
“但這還不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屯田自給,減少運輸物資的成本。”
“想要平定遼東,有時候並不需要打出去,隻需要拖住就能贏。”
“末將以為,隻需在遼東以本地人組建軍隊再外加屯田之法。”
“憑借邊關之利,拖個三年,後金久攻不下必然自亂。”
“到那時,我們靠著屯田的方法,邊關糧食必然已經充沛。”
“隻需十萬大軍定能夠將遼東平複!”
袁承煥說著還一邊在觀察朱由檢的神情。
他這法子雖然有點慫,但卻非常穩。
而且還可以為朝廷省下大量的糧草開支。
算是以最小的代價去換取遼東。
隻是朱由檢在聽完後一直沒有說話,臉色也癱著看不出喜怒。
袁承煥無奈,隻能是接著往下說。
“另外,陛下可以從邊關賣糧給蒙古諸部。”
“以糧草為餌,誘惑那些草原人放棄後金轉投大明。”
“隻要能把蒙古給拉攏過來,那後金就更蹦躂不了幾天了。”
說到這,他的五年計劃算是已經全盤托出。
朱由檢在聽完後認真尋思了一會。
有一說一,確實挺有煽動性。
若是朝廷錢糧不夠,他或許還真會用此法。
但是現在...
嗬,防守?
那後金韃子都已經被打到老家去了,朕需要防守?
等今年商稅一上來,明年就是那皇太極的死期!
“太祖,你怎麼看?”
不過朱由檢並沒有急著回話,而是先從心裡問了下太祖。
“怎麼看?用眼睛看。”
“聽起來是不錯,但問題一大堆。”
“而且現在大明的重點已經不在於平遼,而是練兵。”
“守著不出,他是想把遼寧鐵騎的士兵們給急死不成?”
聽完袁承煥的五年平遼,李晨的評價隻有四個字。
空中樓閣。
所謂的遼東養遼人,就那地要是沒有土豆番薯,拿什麼養?
到最後不還是要朝廷撥付錢糧。
另外還沒算上兵器什麼的。
曆史上,朱由檢不就是信了這鬼話,結果把大明朝的家底都填了進去。
到頭來也沒見省下多少。
“那還是安排他去南邊嗎?”
朱由檢也覺得太祖這話說的很對。
他已經不是幾個月前的自己了。
跟著太祖這麼久,他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現在大明朝都已經掀起了一股從軍熱!
無數人磨刀霍霍的想要砍了皇太極的狗頭。
這個時候守著不打,那豈不是端著冷水澆自個。
“不了,既然他這麼想去,那就讓他去遼東配合孫承宗。”
“就負責喜峰口等地的防守吧。”
“他不是提出要給東蒙古賣糧?”
“一並同意了。”
“讓錦衣衛暗中跟著,看看這人背後是否有東林黨的人。”
“咱不相信他一個邊關大將,會不知道這糧食一旦流入東蒙古,必然會轉手到後金手中。”
“說的好聽是為了引誘東蒙古轉投大明,但咱總覺得他的目的是要幫有些混賬打開渠道。”
“放條餌下去,說不定就能吊起一條大魚!”
李晨摸著下巴冷笑著搖了搖頭。
看袁承煥這麼想去遼東,李晨總感覺這裡麵有問題。
曆史上多有記載,說此人在遼東地區大量走私糧草。
正好,那就借著這個機會查查吧。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