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他,這火炮的造價還有製作時間。”
“不出意外,這應該是大明朝接下來要裝備的主力火炮了。”
李晨吐了口氣這才示意朱由檢去問問情況。
不愧是明末火器的代表。
佛朗基火炮的各項性能的確挺強。
雖然比不過後麵鼎鼎大名的紅衣大炮。
但要論實用性。
紅衣大炮還真不一定比得上這玩意。
畢竟紅衣大炮太重了,可以用於城防卻不好用於野戰。
以目前大明的情況,以後戰鬥基本都是以野戰為主。
那輕便的佛朗基火炮肯定是李晨的首選。
“徐愛琴.”
“這炮造價多少?製作時間要多久?”
“可能大規模生產?”
朱由檢見太祖一臉興奮,也是趕忙朝著徐光啟問道。
“回陛下。”
“這火炮由於改進了工藝,大概需要二百三十兩一門。”
“再加上臣給每一門炮都多加了子炮數量,並升級了運載用的小車。”
“實際造價應該快到兩百八十兩一門。”
“至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工廠正在加緊提高精鐵的產量。”
“大概一個月能製造五百門。”
徐光啟拱了拱手,很快就給了價格。
這造價可比之前的佛朗基火炮要貴出三分之一左右。
但安全性卻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百八十兩一門...”
“要是把子炮配置到一門十發,那就是三百兩。”
“嗯...倒是還行。”
“就是這一個月五百門的產量太低了。”
“一年才能製作六千門,總造價還不到兩百萬。”
“這樣,讓徐光啟加快生產,並將其分類為三種。”
“第一種就是眼前這個,口徑再大點!加到五寸!(0毫米口徑)”
“咱給他每門四百兩預算,主要用於城防。”
“先定三千門,今年內務必交到邊關。”
“第二種改的稍微小點,口徑定到三寸。”
“咱給他每門三百兩的預算!這種中等口徑的火炮將作為軍隊的主要火力支援。”
“除去遼東鐵騎這種以騎兵為主的軍團。”
“像東江軍,每一萬人配置五百門。”
“這麼算的話,四象軍團加京營大致需要一萬門,儘量在今年內配置一半到他們手中。”
“至於第三種,再把口徑繼續改小,改到一寸,要求兩三人就能拆開抱著進行快速機動。”
“這種小炮咱給他每門一百兩的預算,要求每十人就能分到最低兩具。”
“不過這可以慢點來,兩年內配齊就行!”
“還有,以上三種口徑全部配置十個子炮。”
李晨巴拉巴拉不斷說著。
一旁的朱由檢趕緊一邊聽一邊將話轉述給了徐光啟。
聽著陛下這一堆要求。
徐光啟掰著手指頭迅速算了算。
大口徑的要一百二十萬,中等口徑三百萬,小口徑六百萬...
好家夥,這直接就乾到一千萬去了!
“陛下...”
“會不會太多了點...”
“這可是整整一千多萬兩。”
“就算小口徑的生產給了有兩年時間,平均下來每年也是五百萬的支出。”
徐光啟作為工部老大,自然很開心能夠接到這個大單!
但他也擔心如此激進會不會拖垮大明朝的經濟。
他可是知道,現在大明朝光每年的軍費開銷就已經來到了三千萬。
要是還往上加,郭允厚怕是得撞死在大堂上。
“錢的事你不用擔心。”
“這錢賺來不花留著當賠款用不成?”
“放心吧,朕心裡有數。”
朱由檢強作歡笑,一副大氣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