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5年1月,趙恒從開封出發,命李繼隆、石保吉擔任駕前排陣使】
【走了一半路程後,從開封傳來消息,開封留守趙元份暴斃,趙恒隨即命隨行的參知政事王旦趕回去負責留守開封】
【王旦臨行前問趙恒,十日不勝,何以處之?趙恒沉默片刻後答複王旦,那就立太子】
【1月5日,趙恒達到韋城,而遼軍主力已經率先到達了澶州城下。但是遼軍的主帥蕭撻凜運氣不好,被宋軍用床子弩射殺,遼軍士氣大挫】
【1月8日,趙恒率軍抵達了澶州南城,並前多次前往北城鼓舞士氣】
【此次戰役初期,耶律隆緒與蕭太後便與趙恒通信,商討議和之事,但是因為趙恒不答應大遼索要關南土地的要求,所以議和沒有實質性進展】
【年底,趙恒終於同意派出使者曹利用與大遼議和】
“趙恒,你又割讓土地了?”聽到這裡,始皇臉上怒色漸起。
先是一愣,隨即趙恒反應了過來。
“回老祖宗,後世沒有割讓土地,反而收回一些失地。另外,損失了一些錢財而已。”
聞言,始皇這才將怒氣壓了下去。
【曹利用在前往大遼訂立盟約之前,趙恒的意思是歲幣的底線是百萬】
【但寇準得知此事後,私下裡找到曹利用並警告他,歲幣如果超過三十萬,定會要他的命,誰說都不好使,有皇命也不成】
聽到這裡,趙恒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寇準啊,怪不得,原來如此。”
——這個叫寇準的,倒是位良臣啊。
許多皇帝在心中想著。
【最終,經過曹利國與大遼使者的討價還價,北宋與大遼製定了相關條約】
“係統,詳細說說這些條約都有什麼。”始皇趕忙道。
畢竟,這些條約,事關重大,而且還關乎趙恒是否要被驅逐。
【宋遼為兄弟之國,宋為兄長,宋尊大遼蕭太後為叔母,後世仍舊以世侄相論,兩國的使者要定期進行互相訪問】
【宋遼兩國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
【遼國歸還大宋的遂城、瀛州、莫州】
【如果以後有越界的盜賊或者逃犯,雙方都不能藏匿】
【兩國邊境的城池,一切如現在這樣,不能再建造新的防禦工事】
【大宋需每年向遼國歲幣白銀十萬兩、絹帛二十萬匹,在雄州進行交割】
【在雙方的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如果沒有所謂歲幣,就完美了。”始皇感歎一句。
【公元1005年1月22日,澶淵之盟正式達成】
【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
【宋朝通過澶淵之盟節省了巨額戰爭開支,避免了士兵長年戍邊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較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
【雙方榷場的開設,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宋遼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與民族融合】
【但是,對此,刑部侍郎、資政殿學士王欽若卻對趙恒說,澶淵之盟乃為城下之盟,乃是恥辱,並對寇準大肆批判】
【公元1006年2月,寇準被罷相,王欽若建議趙恒“封禪”,以粉飾太平,又說祥瑞可人為製造,趙恒同意】
【公元1008年正月,趙恒說有神人降臨對他說將會有天書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