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即位之後,忽必烈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各地分設十路宣撫司】
【由於蒙哥麾下的怯薛軍在帶著他的靈柩北歸後,都留在了漠北,所以忽必烈便在他的潛邸宿衛的基礎上迅速擴充、重建大汗的怯薛軍】
【為了防範阿裡不哥,忽必烈還下令將大量的糧食、馬匹運到了漠南沿線,扼守大漠南緣,伺機渡漠遠征的戰前部署】
【同時,忽必烈還對南宋保持克製的態度,以集中力量先解決阿裡不哥】
【1260年,阿裡不哥得知忽必烈搶先召開了忽裡勒台後,便隻能匆忙在5月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諸王宗戚召開大會】
【大會上,阿裡不哥被擁立為大汗】
【如此,有趣的一幕出現了,蒙古出現了兩位大汗相互抗衡的局麵】
聽到這裡,鐵木真的眉頭就是一皺。
【忽必烈先是緩和了與支持阿裡不哥的諸王關係】
【然後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托,與阿裡不哥展開了鬥爭】
【首先,忽必烈成功抵禦了阿裡不哥南下的大軍,迫使其撤出和林,回到了他的封地】
【隨後,忽必烈派軍擊殺了在陝甘一帶,手握重兵的阿裡不哥支持者渾都海、阿藍答兒,穩定了陝甘一帶的局勢】
【公元1261年初,忽必烈在開平召開集會,調整行政中樞】
【同年,阿裡不哥率兵攻打忽必烈,結果被忽必烈擊敗】
【10月,忽必烈北征,與阿裡不哥大戰,雙方僵持不下後,各自引軍後退,在大磧南緣對峙】
【公元1262年,漠北發生饑荒,忽必烈禁絕了糧道,阿裡不哥由於缺乏糧草而西遷,忽必烈再次收回和林】
【公元1264年,阿裡不哥因為駐地出現饑荒,軍心渙散,隻得向忽必烈投降】
【至此,蒙古內部長達五年的汗位爭奪戰方才結束】
【忽必烈擊敗阿裡不哥而奪得汗位後,積極謀劃新一輪的對宋戰爭】
【同年8月,忽必烈下詔燕京扔改為中都,作建都準備】
【公元1268年,忽必烈任用南宋降將劉整的策略,命阿術、劉整率軍圍困南宋重鎮襄陽、樊城】
【公元1270年,劉整奉命在襄樊前線建造戰艦,操練水軍。南宋數次派兵破圍,但是未能成功】
【公元1271年,忽必烈根據《易經》當中“大哉乾元”之義,將蒙古國改為“大元”】
【由此,蒙古皇帝變為大元皇帝,“大元”國號正式出現,忽必烈成為元朝首任皇帝】
【公元1272年2月,忽必烈改中都為大都,宣布建都於此】
【公元1273年,大都宮殿建成】
【同年,樊城被攻破,不久後襄陽守將呂文煥舉城投降】
【公元1274年正月,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
【另外,忽必烈在地方上建行省,開創了華夏當代省製的開端】
【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忽必烈又下令在各地建立驛站】
【同年,阿術回朝覲見忽必烈,請求出兵江南。忽必烈最終接納了大臣們的建議】
【3月,忽必烈開始調兵,分三路攻打南宋】
【同年,忽必烈以早已歸順的高麗為基礎,派出蒙古及高麗聯軍兩萬多人,船隻900艘,攻打日本的鐮倉幕府】
【但登陸後剛與倭軍對戰,便因遭遇台風來襲而撤退,最終半數的士兵淹沒在海中】
【公元1275年2月,元軍在丁家洲大敗由南宋宰相賈似道率領的大軍】
【隨後,元軍一路收取多州】
【秋天,阿術又率軍擊敗了南宋大將張世傑的水師。此戰後,南宋失去了與元朝正麵作戰的能力】
【公元1275年,忽必烈因為征調財賦,將安童調離相位,阿合馬得以獨當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