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蓮英比李富貴清楚,這次出宮,雖然慈禧皇太後給他撐腰,讓他大膽地去,可是李蓮英心裡也是沒有底的。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安德海的死給他敲響了警鐘,他蓮英應該吸取安德海的經驗教訓,應該有警鐘長鳴的思想。
大清朝祖宗定下的規矩,太監不能私自出京,否則要殺頭的。
李蓮英豈能不知,如果他疏忽大意,出京後過於張揚,讓慈安皇太後和恭親王奕?抓住了把柄,那麼,一個小小的縣令也會讓他的人頭落地的。
這種關係著他身家性命的事情,他能不考慮周全嗎?
這一點,李蓮英在出京前就早已想到了。因此,他在出京前,已經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工作。
李蓮英私下裡已經派了另一個心腹,偷偷地提前帶著他親筆寫的帖子,去給沿途的官吏報信去了,讓他們迎接他的時候,一切去繁就簡,不能過於張揚行事。
因此,李富貴的提醒是多餘的,他才訓斥了李富貴。
兩天後,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漕河,李蓮英準備從這兒搭船回家。
李蓮英來到渡口,這裡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熱鬨非凡,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蓮英剛想找個人,打聽一下這裡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就在李蓮英準備找人詢問的時候,當地知縣王誌早已在這兒等候了。
王知縣一見李蓮英,趕緊跪拜李總管大人。
“卑職王誌給李總管大人請安,李總管大人一路上辛苦了。”
“免禮吧,王縣令,渡口處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
“回大人的話,本縣的百姓聽說李大總管要從這裡乘船回鄉,都好奇的來到這裡,等著一睹李大總管的風采。”
“王知縣,本大總管不是派人給你送帖子了嗎?本大總管在帖子上再三強調,本大總管路過的時候,不能大張旗鼓,要一切從簡,難道你沒有收到本大總管的帖子嗎?”
“啟稟李大總管,下官收到了。下官已經給本縣的百姓下令了,要他們在李大總管經過本縣的時候,切勿圍觀,可是百姓們熱情高漲,他們就是不聽下官的話。”
“哦,看來王縣令的話在此地也不管用啊?”
“回大人話,此地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民風淳厚,根本沒有什麼刁民。百姓非常聽話,非常歸順。他們隻是仰慕李大總管,特意前來一睹李大總管的風采,彆無惡意,請李大總管放心。”
“隻要百姓沒有什麼惡意行徑,隻是前來圍觀,也無大礙。本總管就不追究你的責任了。”
其實從心底裡說,李蓮英還是希望人們來圍觀的,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他衣錦還鄉的氣勢和派頭來。
他隻是擔心,這些人中,會不會有一些彆有用心的人作怪,撤他的台。
李蓮英在宮裡生活了許多年,經過了一定的曆練和磨礪,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現在一聽王知縣說是一群良民百姓前來湊熱鬨,並無大礙,他也覺得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就不再怪罪王知縣了。
此時的李蓮英聽見,周圍的人紛紛向他跑過來,到處都是議論他的聲音。
有的歡呼雀躍,喜笑顏開;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的雙眼流露出羨慕的目光。
“看,快開,那個帶著藍頂帽子,穿著蟒袍的男子,就是皇宮裡慈禧皇太後身邊的大紅人李蓮英。”
“怪不得慈禧皇太後喜歡他,他長得那麼英俊瀟灑,要是我也會喜歡他的。”
“就你這副尖嘴猴腮相,黃臉婆,你看上人家,人家不一定能看上你呢?”
兩個女人調侃地說。
李蓮英聽著這些話語,心裡甜滋滋的。
“謝李大總管。下官已經為李大總管準備好了船隻,請大人上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