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淵陸玉婉!
皇帝抬手止了兩人,他其實也就是那麼一說而已,畢竟真跟個不丁點的小丫頭計較,豈不是有失身份。
可團子也是有小脾氣的“哼,考就考。若是我都答對了呢?”
夏景帝捋了捋胡子,忽而計上心來“你現在是鄉君,若是朕問的問題你都答對了,朕就封你做縣主。”
“好!”團子忽然又歪著頭問“縣主比鄉君官兒大嗎?”
“大!”皇帝也有些哭笑不得,這小丫頭的關注點是不是有點奇葩,果然還是孩子。
彆看她現在是鄉君。其實蔣禹清對大夏朝的女子爵位著實在沒什麼研究。隻知道公主郡主什麼的,這縣主約摸要比鄉君高一級?
“那好,你問吧!”
“……”皇帝看著小團子認真且自信滿滿的小臉,突然想起來,貌似那什麼打稻機,最先就是這小丫頭想出來的吧。
沒準真有兩把刷子,心底突然湧上來一種,他今天要出血的感覺。
不過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夏景帝也就開口了“那你說說,這高產穀種一畝田要幾斤種子?”
“這得看什麼田,68斤一畝。”
“說詳細一些?”
團子道“如果是良田,田土足夠肥沃。禾苗爆芽就多,苗株就長得大長的壯,6斤左右就正好合適。
如果是中等或者是下等田,田土肥力欠佳,禾苗爆芽少,苗株株型瘦,那麼就要適當的種密一點。
另外,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土等作出合理的調整。不過一般來說一畝田,差不多68斤也就夠了。
夏景帝點點頭,有些驚訝的看著麵前的小不點兒。沒想到這小丫頭還真有點東西。
他又問“那你再說說該怎麼育秧!”
蔣禹清於是從浸種開始講。
如何整理秧田,如何浸種,如何催芽,如何灑種,灑種後如何管理。
什麼時候放水,放多深,長到多高的時候開始移苗下大田……一直說到收穀,甚至收穀後剩下的稻草如何處理等等。
詳細得如同一本專業的農書,直聽到一殿的人目瞪口呆。
景衍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就差沒鼓掌說“清清好厲害了。”
夏景帝有一種自己麵對的不是一個三歲的小丫頭,而是一個種田多年,經驗豐富的老農。
他敢說,就連司農寺的農官們,也沒幾個,有這丫頭了解的這麼清楚的。
農業是大夏的立國之本,糧安則民安。
蔣文淵當縣令不到兩年,接連種出了兩種高產糧種,直接使大夏的糧食產收立於不敗之地。
而他的女兒在這麼小的年紀,就對農事了如指掌,當真是虎父無犬女。
假以時日,她未必不能超越她的父親,成為大夏的又一個棟梁之材。
有這樣的後輩,大夏何愁不興!
想到這,夏景帝一顆心頓時火熱火熱的,看待蔣禹清的眼光,仿佛在看一塊絕世珍寶。
“好、好、好,哈哈哈哈——!”他連聲說了三個好字。
一時間,整個椒房殿都是夏景帝爽朗的笑聲“蔣愛卿不僅種田種的好,孩子也教的好。傳朕口喻,予以嘉獎。”
太監領命下去後。團子小心的問“陛下,我這算是過關了嗎?”
夏景帝摸摸她的頭道“過關,過關!朕答應你的事,肯定不能忘!”
團子於是一屁股坐在小軟凳上,可憐巴巴道“那我可以要杯水喝麼?我渴了。”
滿殿的人都笑了起來。感慨這孩子是真的不認生,有啥說啥。
秦皇後立即讓人拿了溫熱的茶水來。
團子接過,噸噸噸的一陣猛灌,一氣兒喝了大半壺,可見著實是渴壞了。
夏景帝覺得這小家夥兒有趣極了,就問她一些在青州時候的事情。
團子撿有趣兒的講了一些,一邊不動聲色的給她爹在皇帝麵前刷好感。
比如說,夏景帝問她,你這麼小就對農事這樣了解,都是誰教你的?
團子說“我自己喜歡就學了。而且,我爹爹說,我們是農家的孩子,不能因為他當了官,就把田裡的本事給忘了。
所以,隻要去田裡都會帶著我。哥哥們休沐的時候也是要下田的。”
又比如說,夏景帝問她“你覺得你爹爹是個好官嗎?”這坑挖的,就差歪腳脖子了。
團子會跳嗎?
當然會跳,而且一蹦三尺高。
團子是這麼說的“當然是啦。”
“為什麼?”
“因為爹爹說了,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押韻的,話糙理不糙。
夏景帝頓時更滿意了,蔣愛卿是個實實在在的好官,他閨女也是個好孩子。
這一嘮就到了中午,帝後一家三口熱情的留了她下來吃了午飯。
吃完飯後,夏景帝和景衍還有事,就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