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用手摳了一下海報的邊緣,他看到這張海報的底下,還有好幾張海報。可能是餐館老板偷懶,在張貼海報的時候,直接覆蓋了上一張海報。
從覆蓋的厚度來看,這裡應該貼過幾十張海報了。一期的招募三個月,那他們在這裡少說也招了幾年的人了。
吃完飯之後,席勒又去了舊的辦公大樓。他用灰霧仔細地探查了一遍,也並沒有發現什麼邪惡實驗室。這證明對方應該不是在打著招人的幌子,來搞什麼邪惡人體實驗。
那這就證明他們研發出來的機器絕對有問題。
因為一個正常的醫療器械是用不了這麼多誌願者的,更不可能連續幾年長期招募。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不能夠獲得利益,他們不會乾這種事。
席勒想了想,又去了附近的一家社區醫院。這個時候醫院已經關門了,不過門禁攔不住席勒。他很快就來到了醫生的辦公室,開始翻箱倒櫃。
這裡保存著近期所有的診療記錄。令席勒感到有些驚訝的是,這麼個小小的社區醫院,診療記錄竟然非常多,一天的診療量幾乎是普通醫院一周的量。
席勒翻開這些診療記錄,逐條逐目地查看,然後就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疑似是癌症的症狀出現的概率竟然高達40%。
這裡又不是什麼專科診療醫院,更沒有很完善的腫瘤檢測設備,應該不存在癌症患者專門跑到這裡來檢查的可能。
那這概率怎麼會這麼高?
席勒不由得想起那數量多到離譜的試驗人員。充足的名額,高額的薪水,看起來完全無害的試驗流程,恐怕這幾年來附近的社區的每個人都去過了吧?
奧德因公司在批量製造癌症患者?
可如果一個社區裡出現癌症患者的概率這麼高,那肯定有人能察覺到不對。他們就不想想是為什麼嗎?
但很快席勒反應過來了。他手上的這本診療記錄隻記錄了醫生檢查的詳情,但是卻並沒有記錄醫生給出的診斷。是因為自己有專業知識,才能看出許多症狀疑似癌症。
普通人沒有專業知識,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醫生不告訴他們呢?
可能有人會覺得自己身體不舒服,卻查不出來什麼毛病,那肯定要換醫院查,直到查出來為止。
但是美國不是這樣的。這種比較混亂的社區裡麵生活的窮人沒有很好的保險,他們維持普通的生活已經很費勁了,讓他們花那麼多的時間和金錢去反複檢查疾病是不可能的,那會讓他們餓死。
而且,社區醫院會給他們開大量的止痛藥。身體不舒服了就嗑幾片,大部分癌症本來就是不治之症,保守治療的話,到最後也就是靠止疼藥來維持。他們就更察覺不出來問題所在了。
這是一個完美循環。社區醫院隱瞞真相並開止疼藥,苛刻的保險條款限製患者追查真相,讓他們渾身難受,卻查不出來。
想要更好的檢查身體問題,就得買囊括醫療設備檢查項目的保險。想買的人多了,醫療設備生產公司就可以向保險提價,又是站著把錢掙了。
看著手裡的診療記錄,席勒真的想說你們做個人吧。但想想,反正對方都不當人了,不正是重拳出擊的好時候嗎?
席勒算算日期,奧德因公司應該又要招募誌願者了。不過既然他們公司搬家了,招募的地區應該也會發生變化,應該是在市政大樓的原址附近招募。
席勒開車返回了波旁大街,找到了之前那個賣藥的小販,給了他一大堆膠囊和一筆錢,然後告訴他:“你去把這堆膠囊送給那些毒蟲,就說是有人免費請他們試試新的毒品。”
看到小販懷疑的目光,席勒搖了搖頭說:“放心吧,要是毒藥的話,我會這麼輕易就出現在你麵前嗎?你要是實在擔心,就找幾個快死的人試試,藥效保證出乎你的預料。”
留下席勒的電話之後,小販很快就離開了。沒過多時,席勒就接到了電話。那頭的小販語調都透露著驚喜:“太驚人了,先生,你從哪兒弄的好貨?那幫人可是吸白粉都吸了好幾年了,一般的貨色根本沒辦法讓他們興奮起來。你這藥的效果也太好了。你還有嗎?我能進點貨嗎?”
席勒笑了笑說:“當然可以,隻不過這是新藥,藥效還不太穩定。你可以便宜點賣,先推廣出去……”
掛斷了電話之後,席勒看著手裡的膠囊,露出了一個冷笑。效果能不好嗎?灰霧可以直接刺激他們的大腦,什麼化學藥品的作用都不可能比得上直接的物理刺激。
第二天,奧德因公司的家都還沒來得及搬完,招募試驗人員的海報就貼了出來。辦公樓的門口大排長龍,渾渾噩噩的癮君子們為了能賺到更多的錢去買藥,連自己的靈魂都可以出賣,更何況是身體呢?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