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懸疑故事:《天作凶殺案》。
1950年,著名的東瀛導演黑澤明的作品《羅生門》上映,這部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推理懸疑小說《竹林中》的電影,不僅在1951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直到今天還位列最好的電影100強和東瀛曆史最佳的20部佳片之列。
從這部電影開始,“羅生門”這個詞就被用來形容在同一個事件下,不同的人物出於每個人不同的目的、境遇,卻講述的是完全不同版本的事件經過......換句話說,就是事件的各方都各執一詞,真相撲朔迷離,隻能靠最終的推理和邏輯才能解開迷霧看到真相。
這麼多年來,敢於用類似方式來拍攝的電影並不多,因為《羅生門》的光環實在太過強大,要實現新的突破並不容易。不過,寶萊塢的這一次嘗試,還是非常值得讚賞的。這部《天作凶殺案》的確用自己的方式演繹了一出令人驚豔的“羅生門”般的案件追蹤故事,並且有一個相當令人感歎的結尾。
《天作凶殺案》的原片名“iefaq”,英文“e”,原文上是“巧合”的意思,事實上,本片正是因為一個巧合而形成了一個謎團,而讓整個案件朝著看起來合理的方向發展,而最終迷惑了幾乎所有的人。
英俊帥氣又有名望的作家因為妻子莫名死在自己的酒店房間裡,被警察懷疑和調查,慌張的他臨時逃跑,在大雨中躲進了一個律師的家中,但當律師的妻子衝到雨中把警察帶回家中時,律師已經倒在地上斃命,房間裡的玻璃茶幾都碎了一地,一屋爭鬥的痕跡,而作家則麵露茫然站在現場........
於是,2起案件就這樣關聯起來:
到底是不是作家殺了自己的妻子?
到底是不是作家殺了律師?
雖然周圍是一幫窩囊廢般的手下,精明乾練的警長仍然開始開動腦筋調查此案真相。
如果各方供詞一致,事情當然好辦,但是偏偏這個案子是一個“羅生門”,作家所描述的故事、和律師的妻子描述的故事完完全全是2個截然相反的版本:
作家描述的故事是:律師的妻子行為一直很可疑,還故意把他拖延在房間中,假意幫助他,最後實際是她和自己的情夫當晚殺了律師,然後趁機陷害給作家。
妻子描述的故事則是:作家進來就挾持了她,當律師回來時,在扭打中,作家殺死了律師,妻子趁亂逃到了樓下找到了警察。
本來,任何情況下總是受害者一方的供詞更加可信些,但是偏偏,律師的妻子的供詞也充滿了漏洞,而且,屋子裡還留下了律師妻子和作家喝酒的杯子,另外還有第四位在場人的血跡,警長不免懷疑,到底誰在說謊?
另外,在調查中,發現作家似乎另外背負著一個問題:他的暢銷書,是以一個女孩被強奸的案件為背景,但是他卻極其不道德的故意暴露了這個女孩的真實身份,來吸引媒體的關注,結果導致了女孩不堪重負自殺而亡。
這個問題和作家的太太死亡、和律師的死亡又有什麼關聯?
當然作家是有地位的,也英俊帥氣,連警長的太太也是他的粉絲,說:“像他這麼帥的人肯定不會是壞人.......”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作家把故事描繪的非常充滿感情,也充滿了細節,而且也處處體現出對太太的愛意,讓警長也不免懷疑他是被設計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