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鳳被周邊帝王充滿怨念的眼神盯得渾身起雞皮疙瘩,他往旁邊邁了兩步,又指著那依稀可見的古道,“小蕁,繼續說這茶馬古道吧!”
鄭蕁望著二鳳陛下稍稍有些出神,隨後叫係統調轉了另外的畫麵,“二鳳老祖宗,文成公主入藏一事,我本來是想等到在拉薩布達拉宮前跟您好好說道說道的,但如今看著這茶馬古道,我覺得可以在這說一部分
後世人喜歡大唐,有很大原因是因為唐王朝所展現出來的剛柔並濟的外交手段,你們在對於西域用絕對的無力保持著話語權的同時,卻在西南地區選取了另外的政策,也就是和親
咳,當然後世人一向是矛盾的,我們既讚賞明王朝不和親的氣節,為什麼文成公主和親吐蕃一事卻能上後世教科書,叫一代代中華兒女去了解學習呢?
因為這是漢藏兩族交往的典範!此次和親,不僅換來了百餘年的和平,而且還加強了兩個文化與地域之間的交流,至今都是我國民族交往曆史上的一塊豐碑
茶馬古道就是文成公主入藏的成果之一,當年隨著文成公主入藏的物品中就有茶葉,這在藏民中間引發了喝茶品茗的習慣,甚至有人形容“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但是高寒的青藏高原很不適宜種植茶樹,於是商人在此時便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延續千年的商路逐漸形成,據後世資料顯示這條古道大致有兩條線路,一個是穿越千山萬嶺,從整個橫斷山脈當中破土而出!另外一個則是跨越大江長河,從金沙江、瀾滄江以及怒江流域蜿蜒!”
老祖宗們看著光幕上那從高原腹地開始,向著各處蔓延的古道,心中慢慢升騰出一股彆樣的情緒,這是在他們統治下伸展出的勃勃生機啊!
鄭蕁的眼神一一掃過秦皇漢武,唐宗明祖幾位帝王,“老祖宗們,文成公主的勇氣和智慧一直被後世人牢牢記在心中,就像我此前在武帝時空說的,後世人反對的不是公主和親,而是娘家人不給勇敢走出去的女子以支持和力量
文成公主她是幸運的,貞觀之治與永徽之治所對的兩代傑出帝王給了她很多支持,隻是,嗯,那位吐蕃讚普鬆讚乾布年僅34歲就去世了,以至於文成公主在西藏孀居三十餘年,也沒有個後代,太宗陛下,您為什麼不派人迎回公主呢?”
李世民一聽這後世人喊他太宗就感覺頭皮發麻,“啊這,朕也沒法下令迎回公主啊!”
鄭蕁???
看了008的資料,鄭蕁恍然大悟,哦,太宗陛下於公元649年駕崩,然後才輪到鬆讚乾布呀!
隨即鄭蕁又咬牙切齒起來,係統,去查查李治那個白切黑當年在乾嘛!
“宿主,公元650年,也就是永徽元年的大事記有,正月六日,高宗立嫡妻王氏為皇後,七日,封長子陳王李忠為雍州牧,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高宗分置單於、瀚海二都護府…
而5月,鬆讚乾布病死於邏些時,唐朝立刻派右武衛將軍鮮於匡濟帶著蓋有皇帝玉璽的詔書,前往邏些參加吊祭儀式”
鄭蕁聽完更氣了,於是陰陽怪氣出聲,“我剛剛還說這位唐高宗會給文成公主撐腰呢,感情他有時間讓人帶著詔書去參加吊祭儀式,也沒時間下令詔公主還朝啊?”
二鳳陛下隻感覺自己頭痛,這後世人剛剛還說她理解公主和親的意義呢!這下又開始糾結還朝的問題了
“小蕁,文成公主繼續留在吐蕃,才能安撫住吐蕃民眾,才能更好地維持唐蕃之間的關係,曆史上稚奴雖沒有召回公主,但朕相信稚奴不會虧待她的!”
鄭蕁癟了癟嘴,腳下發泄似地踢飛出去好幾顆小石子,“好叭,好歹文成公主沒有像大漢的昭君公主一樣,要從胡俗,依遊牧民族收繼婚製,複嫁給鬆讚乾布的孫子棄芒論芒讚”
劉徹???
這事過不去了是吧?
(關於文成公主為什麼沒有還朝的問題,我淺淺查了半個小時,看了一堆當時文成公主被要求殉葬,唐高宗極力阻止,最後才勉強換得公主能孀居吐蕃的營銷號解釋,額,挺無語,反正我不信,畢竟亞洲州長雖然駕崩了,但吐蕃也不至於這時候非要大唐公主殉葬吧?
而且我隻查到吐蕃有“共命人”殉葬的習俗,根據《唐書》記載,在吐蕃王朝時代,吐蕃的貴族、君長或者領袖們,為了保護自身安危,往往都會在身邊帶上一名“共命人”。
“共命人”的挑選是極為嚴格的,一般都會挑選身強力壯,且家世清白,對君上忠心耿耿的年輕男子,男子!!!
文成公主留在吐蕃的原因我比較傾向於她是紮根在青藏高原上的“定海神針”的說法哈,反正就是各種我說不清的政治原因,大家看個樂子就行,然後本來這章是準備把茶馬古道寫完的,寫著寫著就飄到文成公主為什麼沒還朝這事上來了~)
喜歡我有個乖崽崽叫扶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有個乖崽崽叫扶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