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一露出來,給在場的古董商都弄懵了,青銅器是指定的了,關鍵這玩意叫啥名呀,以前從來沒見過呢?
這物件中間是一根類似柱子一樣的東西,大概得有五六十厘米高,柱子頂端看起來還做成了一個動物的樣子,之後一根橫杆穿過柱子,兩邊分彆掛著一件青銅盉。青銅盉倒是見過,可頭一次看到被掛上麵的青銅盉,最
“把青銅盉掛起來?”錢老板抱著肩膀撇了一下嘴,“看來他為了難為陳陽,下足了腦筋。”
“這不會是件臆造品吧?”
宋青雲和杜明德回頭看了一眼錢老板,這可不是為了難為陳陽,因為這物件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陳陽伸手摸了過去,當摸到物件時候,心中一愣,青銅器,圓柱形?這幫家夥弄一根金箍棒來?開什麼玩笑!
對於這種青銅器,陳陽非常謹慎,畢竟這地方有個煙澗村,那可是做青銅器的高手,隨便弄一件高仿的青銅器過來,連專家都能懵過去。想到這裡,陳陽將手放在青銅柱上,一點點摸著,漸漸陳陽摸出來了形狀,這是一隻跽(jì)式虎的形狀。
跽式虎?陳陽眉頭微微皺起,這要是真的,也得是秦之前的了。
古人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因此古人把坐姿分為“坐、跪、跽、踞”四種,每種姿勢都有相應的範式要求和特定含義。
唐朝以前的“坐”,是指把兩個膝蓋跪在地上而將臀部壓在腳後跟和小腿上的姿勢,朱熹《跪坐拜說》雲:“古人之坐者,兩膝著地,因反其趾而坐於其上,正如今之胡跪者。
其實很簡單,就是那時候的坐跟現在不同,你想坐下來,先是需要你雙膝並攏著地、然後雙足在後、腳背朝下,如此一來雙腳的腳後跟就成了“天然自帶”的坐具。相信大家對這種坐姿都很熟悉吧,因為現在小鬼子和棒子,依舊在沿用。
唐以後,隨著與少數民族的人文交流增多,人們的生活中漸漸出現了椅子和凳子,於是“坐”姿才和現在的一樣。
席地而坐時,直起腰來,使屁股不壓在腳後跟和小腿上,這種坐姿就是跪,由於挺直了腰,身材顯長了,有時又叫長跪。《禮記·曲禮上》記載:“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簡單的解釋就是,坐與跪皆經兩膝著地,直身而股不著於趾則為跪,以股就趾則為坐。坐所以為安,跪所以為敬。
唐代之前,坐和跪主要的區彆就是,臀部挨不挨腳後跟,挨了就是坐,不挨就是跪,在跪的姿態下,加上上半身的狀態,就是跽,和長跪相似,也是兩膝著地(席)、上身挺直以隨時起身的姿勢。
《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的手下樊噲,聽聞項莊可能要在鴻門宴上加害劉邦,“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儘裂”,嚇得“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這就是跽的狀態。
跽式虎,也就是跪著隨時準備起來的老虎,這種姿勢通常出現在秦之前,秦之後的老虎姿態,一般是臥著、趴著、跪著,甚至也可以站著仰頭,但絕對沒有這種隨時起身撲向目標的樣子,因為秦一統六國之後,秦始皇是就是龍,虎隻能臥著,更不可能出現這種隨時撲出去的姿態,你準備讓老虎咬皇帝麼?
陳陽順著柱子摸下,無意中碰到了橫杆子,發出嘩愣愣的響聲,陳陽停住了。
“陳老板,他們有一個大家夥,滿身綠鏽,那東西看起來像......像現在的天平,兩邊都掛著一隻桶,不知道是乾啥用的!”
像天平,兩邊還掛著桶?陳陽聽大嚴描述完,除了是青銅器以外,自已根本就猜不出是什麼東西,現在聽到兩邊傳來嘩楞楞的聲響,陳陽心裡知道,這就是大嚴說的那件奇怪的物件,於是伸手順著橫杆摸了過去。
divdaa-faye=
"iage
"oure=
"er
"=
"iure
"grou-id=
"1
"igr=
"{{iage_doa}}{
"iage_ye
":1,
"iye
":
"iage
jeg
",
"oure
":
"er
",
"web_uri
":
"novel-i-r
0ddd0b08a797712ab9f4168128367b
",
"widh
":323,
"heigh
":323}
"al=
"
"
=
"iureDe
"grou-id=
"1
"青銅盉
div深腹、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有流,有鋬àn,有三足,青銅盉!
當摸到青銅盉的瞬間,陳陽腦海突然想起這是什麼物件了,這是一套戰國早期的錯金銀銅盉!
此套器具造型新穎獨特,具有創新性,是戰國早期罕見的藝術佳器。該對盉與附件組成一件完整的器具(共九件組成),柱高66,寬57.5,盉通高29,口徑9。球冠狀底座,外圍有四個套環。
座上分彆有錯金銀雲紋、繩紋、螭紋等,座上部中心一圓柱,上有錯金銀三角雲紋和螭紋。
divdaa-fa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