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生物學中,巨型昆蟲的研究一直是蒙著一團迷霧。
有許多科研人員猜測,巨型昆蟲的出現是由於二疊紀的大氣壓和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都遠高於現在。
昆蟲的呼吸係統主要是靠體表的氣孔,含氧量越高,昆蟲的體型便就能長得更大。
而在氧含量和大氣壓降低後,巨型昆蟲便滅絕了。
這一猜測一直都是生物學的中的主流,並且有許多的實驗數據支持。
不過還有一個比較冷門的猜測,那就是較高的含氧量會對昆蟲的幼蟲產生很大的影響。
特彆是水棲幼蟲,水體的含氧量越高,體型越大的幼蟲更容易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隨著一代代的演化和適應,昆蟲的體型也就越變越大。
而當時間來到二疊紀晚期,一些被捕食的動物演化成了速度更快的中溫動物。
所以這些體型巨大,行動較為遲緩的巨型昆蟲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生態體係而被淘汰了。
又因為含氧量降低,體型較小,速度更快的昆蟲則是幸存了下來。
隨著時間推移,昆蟲改變了自身的生存策略,轉而向著小而精的方向發展。(這裡說的包括節肢動物。)
從之前對巨蠍的資料,還有對大閘蟹,以及其他廢土的節肢動物和昆蟲的研究工作可以發現。
巨型昆蟲或者節肢動物確實是相比小型的更遲緩,這也就證實了這個冷門猜想的正確性。
也就是說,巨型昆蟲的出現,一方麵確實是由於含氧量高。但它隻是巨型昆蟲的出現原因。
巨型昆蟲真正的滅絕原因是因為不適應新的生態環境。就像是猛獁象滅絕以後,劍齒虎也就隨之滅絕了。如同速度更快的貓科動物,取締了劍齒虎的統治地位一樣。
巨型蟲子的統治地位也迅速被中溫動物取締,例如獸腳類生物。
而這,也佐證了一件事情。
“從現在的研究情況來看,巨型蟲子的基因百分之百是被人動過手腳的。”沈寒舟對著身邊的學生們說道。
巨型蟲子不比小型蟲子,它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生存。
而因為其特殊結構的問題,這些巨型蟲子的散熱是個巨大的問題,也因此,在平常的時候,這些蟲子的速度比現在的恒溫動物慢的多。
在二疊紀,這些蟲子有比他們行動更遲緩的生物可以捕殺。但在22世紀,能比這些巨型蟲子行動更慢的,也就是烏龜這些動物了。
或者四體不勤,缺乏鍛煉的22世紀人類。
這些巨型蟲子若是想捕獵比自己速度更快的生物,就需要加快自己的速度,但這樣做,那很可能就會被自己散發的熱量熱死。
也正因如此,巨型蟲子絕不可能是自然進化或者自然變異而產生的。
因為生物通常是會選擇最適合自身生存策略的體型和結構。
很明顯,除了那些依舊以腐殖質或者植物為食物的巨型蟲子,其他以捕獵生物為食物的巨型蟲子的身體結構並不適宜在22世紀生存。
它們的結局隻有一個,就是被自然界淘汰。
而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究竟是誰在製造這些必然會被自然淘汰的物種呢?
喜歡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