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有風神、雷神、雨神、四時之神等等,他們都同樣是高高在上的神。
雖然高高在上,但他們都有自己的職責,日神要給人間帶來溫暖,四時之神要給大地帶來四季變化同時守護四方的平安。
每一座山、每條河、每一朵雲彩,甚至火焰、雷鳴、樹木都有了神的駐守。
雷鳴不再變得可怕,那隻是雷神在拍打肚子。下雨的事情也不再讓人憂愁,那隻是雨神在打噴嚏。當世間萬物都交由神去解釋,渺小的人類便有了敬畏並可以祈求的對象,麵對自然的偉力,我們便不再絕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天上的神都是地上的人通過想象力創建的,每個神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縱然神明擁有無上的偉力,但人始終都是真正的主角。
無論是基督還是佛教又或者是華夏的道教,它們的本質也離不開這一點,人侍奉神,神庇護人。
隻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尋求庇護的行為,逐漸從神明身上,轉移到了人類創造的各種科技產物身上,譬如戰艦、坦克、戰機。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聽說過一個笑話,流傳說在戰爭時期,為了趕路,隨便找了個有水源的地方休整,而剛好不巧的是營地半坡上有一個亂葬崗。
第二天,軍官看見士兵們無精打采,便開口詢問是怎麼回事。士兵們聲稱看到了一些光怪陸離的事情,有幾個士兵夜裡起來撒尿,見半坡上有不少“人”點著幽暗的光芒亂吼亂叫。所以一晚上整個營地的士兵都沒怎麼敢睡覺。
軍官聞言,下令讓士兵們拉來一排大炮,對著亂葬崗一頓炮轟,果然當天晚上什麼事都沒有再發生了。
雖然說這就是個笑話,但從中也可以看到,人在麵對未知的事物的時候總是會本能地去尋求一種力量來庇護自己。
在過去,扮演這種力量的角色是神明,在現在,扮演這種力量的角色是科技。
當然了,神明也不僅僅是力量,它還是可以將一切不合理的、無法解釋的事物最終歸納的解釋。凡是無法解釋的事物那就推到神明身上就好了。
原始時代,這些無法解釋的事物是雷電、火焰還有大海與河流山川。所以世界便誕生了泛神論。
隨著科技的一步步發展,泛神論再也無法解釋一些已知的道理,所以一個全知全能的神便誕生了,在西方,它就是上帝。
對於上帝權柄的寬泛概念使得大多數無法解釋的事物都能歸咎到上帝身上,甚至到了原子時代,科學家們麵對看似無窮無儘的微觀世界也產生了一絲絕望。
不禁將這一傑作推到上帝的身上去,因為唯有上帝才能創造出如此精妙的事物。
其他還有關於光速恒定的疑惑、生物體內的精密程度等等一切,都能暫時歸給上帝去解釋。
所以,在我看來,不管是什麼神明,它都是人創造的,本質上是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局限和對未知的探索**。
至於信仰這事,我覺得它是出於利己的目的,希望得到神靈的庇護和幫助。
而對於宗教,我的看法是——它是一種通過教義和儀式來規範社會行為和人際關係,對人進行道德和倫理的指導的組織。
在現代呢,大多數人選擇信仰宗教的原因是為了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困惑,或者是填補他們對人生存在意義的迷茫。
無論是神明、信仰還是宗教,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們總體是呈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的。
宗教當中,佛教、基督教、道教等等宗教,都在哲學、建築、美術、音樂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這些成就是不可忽視的。
任何人都不能用一句這是封建迷信的糟粕而將其摒棄,這是全人類幾千年來的共同精神財富,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我對它們的看法。”
其實林少瑾還有一點沒有說出口的是,宗教,在古代,大多數時候都是統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罷了。不過他不說,黃禕萱其實也懂。
畢竟神學係學生要學的,可不隻是那些儀式和教典,還有各種宗教的發展曆史和其在人類曆史上的地位。當年他在21世紀生活的時候,那些和尚都要求佛學院畢業。
而在22世紀,對於從事宗教事業的人來說,學習文化同樣是必不可少的一本功課。哪怕黃禕萱是那種從小就開始成為輔祭的學生,這一點也不會例外。
她在日常生活之餘同樣是要去上學的。
“謝謝你。”黃禕萱仔細聆聽完林少瑾的話後,忽然冒出這麼一句話來,“真的非常感謝你的理解。”
喜歡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