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陽澄湖那邊都趕時髦,用“美式抄網”捕蟹,師父那邊趕緊全麵換上新能源才是正道!
正所謂,左零右火,雷公助我!路亞兩支杆,魚獲堆成山!
當然這是說笑,受限於自然保護問題,22世紀嚴禁電魚,所以張信廣那邊一時間就沒有人想到這茬。
當林少瑾對張信廣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這玩意是真好用!
不過問題就是電量用的有點多,畢竟靠著漲潮回流進巨構排水那點魚獲可遠遠滿足不了武安、森林、陽澄湖等地的需求。
想要吃飽,還要吃好,那就必須得開船去海上捕魚。
這船是電驅動的,打魚也是電捕,一來二去用電量是蹭蹭蹭的往上漲,所以電荒問題不隻是武安存在,張信廣那邊也同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如何解決,那就隻有先找“大戶”們借一下了。
“少瑾,我發現你不管處理什麼問題,總是能找到……額……找到最……最取巧的辦法解決。”吳振華原本想說的是最“不要臉”的方式,不過話到嘴邊還是改成了“取巧”。
“我其實挺好奇的,上個世紀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是這麼跳脫嗎?”
“或許吧,也可能不是我太跳脫,而是你們太規矩了也說不定呢?”林少瑾歎了一口氣,“唉~在21世紀初,底層社會裡麵講規矩反倒是最容易被人欺負的,各方各麵的製度都不完善,你講規矩,彆人不講,那你就要被彆人吃拿卡要。
我記得那是2016年,給人打了一個月白工,想討回自己的工資,那人就用公司的各種不合理的製度和規定扣我的錢。總計4300的工資,最後到手隻有600。
就這600,還是我堵在公司門口發飆才拿到手的。”
“這……為什麼不發起勞動訴訟呢?”吳振華有些“天真”地問道。
林少瑾麵對這個問題沉默了一會,隨後說道:
“你這個問題,有點像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
21世紀初是個求發展的時代,那時候我們剛加入WTO,為了與全球產業鏈進行競爭,這是必要的犧牲。
我記得我那時候的人們都喜歡自嘲自己為‘牛馬’,意思是像牛和馬一樣一輩子受苦受累。
當然,比起牛馬,我更喜歡另一個比喻。”
許德辰被林少瑾這麼一批,這時候尷尬的很,不過還是適時捧場道:
“什麼比喻?”
林少瑾頓了頓,說:
“華夏高速發展的這趟列車,可能我們都不是乘客,隻是燃料而已。”
說到這裡林少瑾似乎是想起來什麼,眼神中帶著一絲感傷。
“我不知道這段話到底是誰先說的,從22世紀的曆史記載來看,我想他應該是說對了。
不過,我個人比較幸運,睡了一覺,列車好像就到站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