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32年,楚惠王薨逝,在位五十七年,是楚國在位最長君王。
楚惠王名章,羋姓熊氏,楚昭王之子,母為越王勾踐之女。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使楚國被吳國重創後得以迅速複蘇。
又先後平定白公勝之亂,滅亡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領土擴至東海、淮海、泗水一帶,複又成為南方強霸。至此去世,其子楚簡王繼位。
墨子聞而歎息終日,欲親往楚國吊喪,隻因山水迢迢,終未成行。
楚惠王薨逝之際,周天子貞定王亦於同年駕崩,在位四十九年。
周貞定王共有四子,長子去疾,次子叔,三子嵬,四子揭。遺命長子姬去疾繼位,是謂周哀王。三個月後,次子姬叔弑兄篡位,史稱周思王。
又五個月後,三子姬嵬又弑次兄篡位,史稱周考王。
姬嵬篡位之後,憂慮以弟弑兄前事重現,次劃王畿河南之地為邑,封四弟姬揭於王城,再建西周國。其疆域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史稱姬揭為西周桓公。
此時越國日益強大,滅亡滕國,開始向中原發展。
周考王二年,乃是晉哀公十八年,秦躁公四年,楚簡王元年。
晉哀公封鄴城與執政正卿魏斯,作為魏氏邑陪都。
魏斯居心叵測,勵精圖治,招募李克、吳起、西門豹等一批人才,且拜儒家孔氏門徒子夏為師,自立卿府,與晉公室分庭抗禮。
次年,晉哀公薨,子姬柳繼立,是為晉幽公。
韓虎與魏、趙合謀,隻以絳州、曲沃二邑留為幽公俸食,餘地皆由三家分有之,號曰三家分晉。幽公較其父更為懦弱,反以公室之尊,往三家卿府朝見,晉國君臣之分倒置。
三家分晉之事傳入齊國,齊相田盤聞而仿效,亦使兄弟宗人儘為大夫,瓜分齊國公室;並遣使致賀魏、趙、韓三晉,私下通好,不複以公室名義。自是齊、晉兩國外交,皆由田氏及趙、韓、魏四家遣使出國往來,齊、晉之君拱手,便如木偶而已。
是年周考王再封其弟揭之子姬班於鞏,因在王城之東,號曰東周公,而稱姬揭為西周公。此乃東、西二周並立之始,周天子考王成為垂拱傀儡之君。
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儒門弟子曾參病死,享年七十一歲。
曾參乃是夏禹後代,出於姒姓曾氏,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人。
其父名曾點,字皙,父子二人同拜孔子為師。
曾參乃儒家學派重要代表人物,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後世尊為“宗聖”,配享孔廟前四,僅次於“複聖”顏淵。孔子臨終,曾將孫子思托付曾參,命其擔起教導之責
子思者,乃是孔子之子孔鯉遺孤。遂拜曾參為師,成就子思之儒一派。曾參臨終,想起身下臥席乃是季孫氏所贈,說道:我一生未做大夫,不應鋪此席!
遂命諸子撤換,然後寢終。
《論語》在曾參主持之下得以編纂成功,開始結集發行。
曾參在孔門弟子地位原本不高,直到顏淵配享孔子之後,才升為“十哲”之一。中唐以後,隨其再傳弟子孟子成為“亞聖”,曾參作為師祖,地位方才隨之步步高升。到明世宗時改稱“宗聖”,至此曾參得與孔子、顏子、子思、孟子比肩,共稱為儒家五大聖人。
鏡頭閃回,補敘曾參。
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其父病故之時,曾參淚如湧泉,水漿不入口者七日,以後每讀喪禮,則泣下沾襟。其後事母,愈加孝順。
曾子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止,望兒不還,乃齧咬自己手指。便當此時,曾參在山中忽覺心痛,遂負薪以歸,跪問其故。
曾母道:我聞母子連心,因家中有急客至,故齧指以悟汝爾。
此事載於《二十四孝》,曾參也因此而成為中國古代孝子典範,傳頌至今。
齊國欲聘曾參為卿,其因家有老母之故,辭而不就。
聘使:則若母在,先生便不出仕乎
曾參:然也。世人對待父母先祖,宜慎終追遠,則民德歸厚。
曾妻往市中交易,幼子隨後,哭泣不止。
妻為止子哭,遂哄之曰:你若止哭,回家之後為你殺豬吃肉。
其子大喜,果然止泣。
妻自市中歸來,將此事當作笑話,訴於丈夫。曾子聞聽二話不說,便欲捕彘殺之。
曾妻大驚,急勸止道:特與嬰兒相戲,以阻其哭鬨,緣何就此當真
曾子:雖是嬰兒,亦不能謊言相戲。嬰兒雖非有智,然待父母而學,並聽父母之教。今以戲言欺之,是教子以後以此戲言欺人也。母欺其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妻聞此,遂不再言。曾子終於殺豬烹彘,以飼其子。
曾子侍坐,孔子問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弟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孔子授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汝今知之乎
曾子施禮:弟子受教。
周孝王七年,燕成公薨逝。晉上卿魏斯擊秦,敗秦兵於注城。
函穀關尹喜於此年完成《老子》一書,遍傳於道家門徒,影響力堪與《論語》比肩。
次年晉哀公薨,幽公繼位。隨侯姬乙亦薨,壽止四十三歲。隨侯乙又謂曾侯乙,繼父隨侯之位,重建曾國,故為曾國之君,稱曾侯乙。
楚惠王不忘隨國當年相助父親楚昭王複國之恩,聞曾侯之死,遂賜贈曾國鎛鐘器皿萬餘件,皆隨葬於曾侯墓中。
因曾侯乙生前酷愛音樂,故其子即位,命將其樂隊及八個侍女陪葬。另有大量珍貴文物殉葬,包括曾侯乙編鐘、尊盤、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簫、笙、箎、瑟等,又有大量兵器、漆器、青銅器等,共一萬五千餘件。
尤其曾侯乙編鐘六十五枚,分三層懸掛於鐘架,精減絕倫,價值無法估量,出土後是為一級國寶。上層鈕鐘十九,中、下層甬鐘四十五,鎛鐘一。編鐘音域可達五個八度,中部音區有三個八度,十二律齊備。鐘上還刻有銘文二千八百餘字,以載律音樂理。
曾侯乙死後次年,楚惠王亦即薨逝,子熊中繼位,是為楚簡王。
楚簡王元年,出兵北伐,滅亡莒國,以莒為邑,自此以後,天下諸侯之國又少一個。楚國撤兵後不久,莒邑便為齊國所有。
此時越國之史斷載,中原諸侯國之間亦無戰事。
推其原因,當是墨子率其徒眾遊說列國,提倡兼愛,阻止攻伐之故。
周考王十四年,乃為公元前427年,歲在甲寅。古天文學家根據是年實際天象,完成曆譜《曆術甲子篇》,是謂四分曆。同步啟動“六十甲子”紀年法,以代替歲星紀年。
周威烈王元年,晉國上卿趙獻侯浣繼承父趙襄子位,遷都於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由此趙氏勢力進入中原。
與此同時,晉正卿魏斯遷都大梁,亦入中原。
魏斯遷都之後,聽從謀士翟璜之薦,求賢納士,分彆委以重任。乃使屈侯鮒為太子傅,吳起守西河之地,西門豹治理鄴邑;又派樂羊為將,李悝副之,率兵北伐中山。
鏡頭閃回,便說樂羊。
樂羊子者,宋國商丘人。
樂羊有妻甚賢,不知何氏之女。
羊子嘗行夜路還家,於路畔拾得遺金一餅,樂不可支,歸家與妻,情甚得意。
樂羊子妻:妾聞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
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外出未足一年,樂羊歸來,妻跪問還家之故。
樂羊子道:久行懷思妻子,並無它故。
樂羊子妻聞而大怒,乃引剪刀趨向織機,言道: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說畢,毅然將所織之布剪為兩段。
樂羊子感其妻言,既佩且愧,遂複還終業,七年不返。
樂羊子久不還家,妻子及婆母素食度日,倍嘗艱難。時有鄰家之雞誤入樂氏院中,婆婆擒而殺之,於廚下整治燉熟,端與兒媳同食。樂羊子妻對雞不餐,卻潸然而泣。
婆母怪問:賢媳有肉不食,卻對之落淚,卻是何故
兒媳答道:自傷居貧,不能供養姑婆,竟使盜食彆家之雞,為媳羞愧,故而流涕。
樂母大慚,竟棄雞肉不食。
當時商丘城郊有夥盜賊,聞說樂羊子妻美貌,欲搶為壓寨夫人。但又知其貞烈難服,遂先劫持其姑婆。樂羊子妻聞之,立操柴刀出城,來向盜賊要人。
盜首見其敢獨身前來,頗感訝異,遂道:隻要你放下柴刀,並肯服從於我,事可兩全。若不從我,則先殺你姑婆。
樂羊子妻仰天而歎,二話不說,舉刀刎頸而死。盜賊大驚,哄然而散,亦未殺其姑。
樂母請人收屍,並報於官府,太守即命捕殺賊盜,而賜樂羊妻縑帛,以禮葬之,賜號“貞義之婦”。
七年之後,樂羊子學成歸家,母親哭訴兒媳之事,並命孫兒與父相見。樂羊大悲,乃攜母抱子前往晉國絳都,投在魏文子門下,以為食客。
數年之後,樂羊之子樂舒長大成人,忽不辭而彆,往中山遊曆,就便留在彼國。樂舒因為才能過人,而被中山君聘用,拜為將軍。
數年之後,中山君以樂舒為將,攻伐魏國邊境。魏文子斯聞報,便使謀士翟璜之子翟靖引兵迎戰。結果翟靖一戰而敗,並被樂舒殺死。
魏文子大怒,欲發兵征伐中山國,以報戰敗之恥。便集群臣,問何人可以為將。
翟璜舉賢不避仇:樂羊子文武兼備,可擔此重任。
魏文子從之,遂命樂羊為將。
朝散之後,近侍私奏:樂羊之子樂舒今在中山國效力,並常有家書寄來,勸其父往彼國做官。雖樂羊未從,然父子情深。當此征伐大事,主公焉可以舉國之兵委之
魏文子聞言猶豫,遂召樂羊至府,直麵說以此慮,並欲收回兵符。
樂羊子免冠再拜,叩頭出血,裂衣立誓:在此之前,臣子果曾召臣背棄主公,效力於中山之君,然臣知中山君無道,故而厲言辭之。父子之誼,已自斷矣。況大丈夫建功立業,各為其主,倘主公以臣為將,臣豈能以親情而壞公事主公若不信時,臣請以血明誌!
遂拔佩劍,刺胸出血,濺滿衣襟。
一席話說得魏文子大喜,當即上前扶起,說道:子能自信,寡人焉不信子!
於是不顧朝中眾臣議論,毅然任命樂羊為將,率兵萬餘,往伐中山國。
中山又謂鮮虞,其國君名喚姬窟。聞說魏國起兵來伐,立命鼓須為將,率兵出城,以拒魏師。樂羊見敵眾我寡,己軍且水土不服,遂用緩兵之計,按兵不動,深壘固守月餘。
國內諸卿聞之,大都進言詆毀,說樂羊按兵不動,是因其子在中山,必有通敵之嫌。
魏文子覽奏,置之不理。
月餘之後,樂羊子突然出兵。鼓須不備,一陣而敗,逃歸城中。姬窟大驚,率舉國之眾死守,樂羊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中山大夫公孫焦進言:可遣樂舒登城,勸其父歸降或退兵。如若不然,既可殺之,以亂樂羊之心。
中山君從之,便令樂舒上城,勸說其父退兵。
樂舒進言:家父忠魏,便似臣忠於中山。昔臣屢次致書召之,猶不肯來;今各為其主,臣複勸說何益此必有仇臣者獻計,以使主公殺臣,主公不可聽之。
中山君不聽,強令樂舒上城。
樂舒萬不得已,乃登臨城頭,大呼其父。
樂羊驅車上前,不待樂舒開口,便厲聲責道:君子不居危國,不臣亂朝。逆子恃勇殺人,叛逃祖國在先;又貪生怕死,蠱惑生父於後。今我奉命討伐中山,尚有何說你速稟中山之君,令其速降,我父子尚有相見之日!
樂舒答道:但求父親能緩攻一月,容我君臣計之。
樂羊答允,約兵退後十裡紮營,以待城內消息。中山君見樂舒勸說起效,樂羊退兵,於是大喜,既不備戰,更不準備投降。一月之後,樂羊派人來催,中山君依舊命樂舒支吾,如是者三。自樂羊出兵中山,至此將及三年,其城不下。
中山君笑道:魏軍必是糧儘,不能戰矣。
聞說樂羊三讓其子,百日不戰,魏氏群臣嘩然,再次紛紛上書,要求解除樂羊兵權。魏文子將奏疏皆者壓下,隻是時時遣使而出,北上勞軍。
樂羊對來使道:主公隻勞軍而不催戰,是知樂羊之意。今盛夏酷熱已過,暑氣漸消,可一鼓而下中山也。
於是第四次兵臨城下。中山君又派樂舒登城,要求緩兵,樂羊不聽,命令擂起戰鼓,大舉攻城。前番進言者再次獻計,中山君從之,乃使刀手綁縛樂舒,登城交涉,逼迫樂羊退兵,否則立斬不赦。樂舒站立城頭,大呼父親救命。
樂羊子罵道:不肖之子!我予你三月之久,不思逃歸,此番禍已臨頭,乞憐何益
於是不理兒子哀號,下令繼續攻城。
中山君見事緊急,無計可施,問道:如此奈何
進諂者道:可立斬樂舒,以其肉熬羮,裝入瓦缶,縋缶下城,送於樂羊,以亂彼心。若樂羊急火攻心,指揮失宜,我便可出城擊之,必獲全勝。
中山君荒悖,下令依言而行。於是便殺樂舒,以肉羹饗饋樂羊。
守城將士:若不停止攻城,並將樂舒妻子殺害,公將斷子絕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