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靚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299年。
秦王聞說齊相孟嘗君之賢,欲求一見,遂使涇陽君為質於齊,並寄書於齊湣王:願以涇陽君為嶽,易孟嘗君來秦,使寡人一見其麵,以慰饑渴之想。
齊湣王覽書不悅,但不敢公然拒絕秦王之請,便將書信擲給田文,命其自作主張。
孟嘗君還至相府,召集賓客,商議行止對策。眾賓見此,皆勸孟嘗君必行。
正在此時,蘇代奉燕昭王之命,出使齊國,來見相國田文。
孟嘗君知道蘇代乃是故六國名相蘇秦胞弟,亦是智謀之士,遂向其虛心討教。
孟嘗君:秦王以涇陽君為質,召我前往鹹陽一見。田文當去當拒請先生為我一決。
蘇代笑道:我為公子先說一個故事,相國可以自決,未知可否
孟嘗君:願聞高論。
蘇代:在下自燕國而來時,路見土偶與木偶相戲。木偶謂土偶道:“天將雨,子必敗矣,奈何”土偶人笑答:“我生於土,敗則仍還於土;子遭雨漂流,不知其所底也!”
孟嘗君:先生之喻,莫測高深。田文不明所旨,尚求明言。
蘇代:公子可謂大智若愚。秦乃虎狼之國,楚懷王猶且不返,況孟嘗君乎
孟嘗君大悟,乃不欲西行,以此還報齊王。
齊湣王雖喜國相不去,但未料其吉凶,再次議於群臣。大將匡章聞此,出班進言。
匡章:秦交質以求見孟嘗君,是欲親齊也;孟嘗君若拒而不往,必失秦歡矣。
齊王:天下諸侯,皆知孟嘗君為我齊國棟梁。若此去被其扣留,豈非又似昔日楚懷王一般,有去無回
匡章:若依臣計,大王不如禮歸涇陽君,而使孟嘗君聘送還秦,以答秦禮。如此以來,秦王雖然強橫,豈可扣留送聘之使,遺笑於天下諸侯哉
齊湣王聞此,深以為然,即備車乘,使孟嘗君護送涇陽君還秦。
孟嘗君既奉王命,無可奈何,隻得帶同府中賓客千人,車騎百餘乘,浩浩蕩蕩,西入鹹陽,謁見秦王。
秦王聞報孟嘗君來至,不由大喜,於是降階相迎,握手為歡,極道平生相慕之意。
孟嘗君未料秦王如此敬重,因大受感動。適有白狐裘隨身攜帶,便即作為見麵之禮,當場獻於秦王。
秦王親手接過,見那白狐裘其白如雪,更無一根雜毛在內;又柔滑溫潤,毫無枯澀之感。於是大喜,示於眾臣,高聲問道:諸卿試猜,此裘價值幾何
眾臣同聲答道:非曰連城,亦值千金!
秦王:孟嘗君贈我如此重禮,何以克當
孟嘗君:身外之物,不成敬意。
秦王大悅,於是置酒相待,命文武眾卿相陪,賓主儘歡。酒宴已罷,秦王即穿孟嘗君所獻狐裘,搖搖擺擺進入內宮,誇耀於內侍宮女,以及嬪妃。
宮內凡人見之,無不稱羨,讚不絕口。秦王愈加大樂,遂入寵妃燕姬之室,複以白狐裘炫耀。燕姬亦深愛之,以手撫摸,戀戀不舍。
因此時天氣尚暖,秦王又搖擺半日,便覺渾身冒汗,熱不可當。於是遂解狐裘,付予主藏守吏,吩咐務必珍藏,以俟冬日進禦。燕姬眼見藏守吏持裘離去,欲言又止。
樗裡疾時為秦相,見秦王如此敬重孟嘗君,恐其是來爭奪自己相權,於是坐立不安。忽思一計,乃請同黨公孫奭至府,與其密議,如此如彼,以陷害孟嘗君。
公孫奭領計,遂連夜入宮,直問秦王:孟嘗君田文,是何人哉
秦王:天下賢士,治國之才也。
公孫奭:非也。其乃齊國公族,湣王至親也。今若相秦,治國之策,亦必先利於齊,而後利秦。更兼其賓客之眾,若借秦權,陰為齊謀,秦其危矣。
秦王:聳人聽聞!卿且退,容寡人思之。
公孫奭告退,秦王立即派使出宮,宣請丞相入內,以公孫奭之語告之,谘詢對策。
樗裡疾趁機奏道:公孫之言是也,大王休疑。孟嘗君今已居秦月餘,其賓客千人,儘知秦之虛實。若遣其歸齊,終為秦害,不如殺之。
秦王疑惑其言,便命禁衛,先將孟嘗君及其賓客先幽禁於館舍,等候發落。
涇陽君感謝孟嘗君護送歸國之恩,聞知樗裡疾之謀,遂私至館舍,來見孟嘗君告知。
孟嘗君大慌,於是問道:如其奈何望公子救我。
涇陽君:丞相雖然欲害公子,秦王計尚未決。宮中今有燕姬,素日最得秦王歡心,無言不入,無計不從。公子隨身尚有何寶我可為君進於燕姬,求其一言,放君還國可也。
孟嘗君稱謝不止,遂拿出無暇白璧二雙,托付涇陽君:以此獻於燕姬,若何
涇陽君:此璧潔白無暇,天下少有,定稱其意。
於是複又入宮,來見燕姬獻璧。
燕姬:此璧何來,因何送我
涇陽君:是為孟嘗君敬獻,以求賢姬在大王麵前為其美言,釋其還國。賢姬隻須片言之勞,便可得此寶物,不宜美哉
燕姬:為其美言,倒無不可。隻是此璧雖好,卻非天下稀有之物。我之所愛,隻要其所獻秦王白狐之裘,君若能為我求來一件,便可縱其歸齊,絕不食言。
涇陽君無奈,隻得再回館舍,將燕姬此言回報。
孟嘗君驚道:某隻有一裘,已獻秦王。且天下絕無相同之物,如此奈何
涇陽君聽罷,麵上汗出,手足無措。便在此時,末座中忽有門客起身,向孟嘗君自薦。
門客:公子勿憂,涇陽君休慮。臣能得裘,明日一早便可送來。
此言一出,非但孟嘗君與涇陽君詫異,滿座賓客皆驚,以為酒後醉語。那門客不理會眾人目瞪口呆,即便拱手告辭而去。
當日夜半,其客身披毛衣,裝束如狗,從牆竇中潛入秦宮庫中。於內靜臥不動,伺其藏吏睡熟,於是打開藏櫃,盜竊白狐裘以出。還至館舍,剛巧雞鳴頭遍。
次日侵晨,扮狗門客複著禮服,來至廳堂,將白狐裘獻於孟嘗君。
孟嘗君問明狐裘由來,且驚且喜;千餘門客聞之,無不驚羨,讚歎不止。早餐未畢,涇陽君已至,來問結果。孟嘗君便出白狐之裘:有勞賢君,轉獻燕姬可也。
涇陽君:如何得來
孟嘗君:我門下賓客之中,自有鬼穀弟子,慣會遣鬼請神,故此以神法攝來。
涇陽君信以為實,嘖嘖稱奇,急將白狐裘藏於衣底,攜入內宮,來見燕姬。
燕姬既得狐裘,於是大悅,遂立即進言秦王:妾聞孟嘗君至秦,此事有諸
秦王:有之。前番寡人身上所著白狐之裘,便是其所貢獻也。
燕姬:妾又聞國相進言,欲使大王殺之,此事有諸
秦王:你倒是耳目通靈,確有此事。
燕姬:妾聞兩國為仇,不斬來使。秦為諸侯方伯,奈何遺如此惡名
秦王:孟嘗君有治國之才,舍若令其相齊,須與我秦國不利。
燕姬:非是這般說。妾聞孟嘗君乃是天下大賢,方為齊相,本來不欲至秦,是奉大王之請,因而致之。大王若其能用,則用為秦相;若不能用,遣回齊國已矣,乃何欲加誅無故誅人國相,必然得罪齊國,又有戮賢之名。妾恐天下賢士,自此將裹足而避秦矣。
秦王醒悟,讚道:卿言甚善。樗裡疾幾乎誤我!
明日駕禦金殿,三通鐘鼓,五聲淨鞭,滿朝文武參拜已畢,列立兩班。
秦王不待眾卿奏本,先宣詔令,即命釋放孟嘗君及其門客,去秦還齊。
傳旨官奉令,即至館舍宣旨:著令!齊使田文,立即離開鹹陽,不得羈留。
孟嘗君聞赦大喜,與眾客離了鹹陽,如同困獸脫籠,星馳而去。
來至函穀關下,正是夜半時分,關門早閉;依照秦法,雞鳴方開。孟嘗君慮及樗裡疾若是得知自己離開鹹陽,必要派人追殺,急欲出關,心甚惶迫。
便在此時,忽聞隨員隊中,雞鳴聲起。孟嘗君愕然回顧,卻見隊列中有下等門客一人,正在仿效雞鳴之聲,惟妙惟肖。所謂此起彼落,於是關上群雞儘鳴,關吏聞聲開關,兀自口中咕噥,埋怨今日雞叫,如何恁早。孟嘗君於是率眾過關,星馳而去。
及至天色大亮,離開函穀關已有數十裡之遙,進入魏國境內。
孟嘗君長籲口氣,勒住坐騎,對眾賓歎道:我等得脫虎口,皆狗盜雞鳴之力也。
鏡頭閃回,複說鹹陽。
即日五鼓,秦王升殿上朝,議論政務。樗裡疾前日未曾上朝,今聞孟嘗君得以釋放歸國,不由大驚,因而奏道:王即不殺田文,今其儘知秦國虛實,留以為質可也,奈何遣之
秦王聞奏大悔,即使人馳馬出城,往追孟嘗君一行。秦軍追至函穀關,因不見齊使蹤影,便問關吏:今日可曾放人過關
關吏:隻有半夜三更時分,曾有一支人馬過關,約有千餘人眾。
秦將:因何半夜放人出城你等不知雞鳴開關之律乎
關吏:豈有不知之理怎奈今日奇怪,滿城之中,半夜雞叫,不知何故!
秦將:過關軍馬,尚可追乎
關吏:雞鳴開關,今早在百裡之外,不可及也。
秦將跌足長歎,無可奈何,又不敢驅軍擅入魏境,隻得引軍回都,還報國君。
秦王聞報,忽然心中一動,急命庫藏吏:速往庫中檢視,且看白狐裘何在
庫藏吏不明所以,奉令而往,不一刻即回,顏色更變:稟大王,白狐裘不翼而飛!
秦王:遍搜內宮!
禁軍聞風而動,片刻即還,獻上白狐裘。
秦王:幸喜此寶未失。卻是自何處得之
禁軍統領:臣不敢言。
秦王:恕你無罪,照實奏來。
禁軍統領:卻是在燕姬房中得之。
秦王驚怔半日,於是歎道:孟嘗君有鬼神不測之機,果是天下賢士,不當其死也!
於是竟以此裘便賜燕姬,宣布散朝,亦不問主藏庫吏之罪。
孟嘗君自秦逃歸,穿行魏境,複道經趙國。
平原君趙勝聞說孟嘗君過境,不由大喜,乃引門客迎出城外三十餘裡,極其恭敬。
孟嘗君引眾來至,便與平原君相見,互道久仰之情。時有平原君隨行門客,因見孟嘗君身材短小,便不禁輕聲笑道:本以為孟嘗君是為天人,今日觀之,渺小丈夫耳。
因交頭接耳,附和哂笑者數人,餘者則不以為然。
平原君於是舉行郊宴,熱情招待孟嘗君一行。當晚宴罷,各自歸帳安睡,一夜無話。
次日天色破曉,孟嘗君率領眾客,早已候在平原君帳外。
平原君被從人自夢中喚醒,聞說孟嘗君候在帳外,不由大慚,不及洗漱,急趨而出。
趙勝:夜來酒醉,正當酣睡,公子因何起興甚早
田文:因未奉君命,不敢久滯異國。更恐秦王聞之,帶累趙國,田文之罪重矣。故此不待天明而行,公子休怪。
平原君聞其所言有理,不好強留,於是執手告彆,依依不舍。
孟嘗君長揖再拜,引眾告辭而去。
趙勝經此一鬨,不便回帳再睡,遂命呼喚眾客起床,拔營回城。傳令已畢,自回帳中洗漱,束發冠戴。諸事未畢,忽聽帳外大亂,侍衛風風火火,跑入帳中。
侍衛:報,報,報公子,大事不好。
趙勝:何事驚慌
侍衛:眾賓之中,竟有七人伏屍帳中,已失其首級!
平原君聞報,這一驚非同小可,急隨侍衛出帳,果見七具無頭屍體,並列於轅門之內。
趙勝:死者何人,爾等知否
門客:自然知道。隻是……
趙勝:照實說來便是,何須吞吞吐吐!
門客:公子休怪我等直言。被殺七人,皆是昨日暗中嘲笑孟嘗君者也。
趙勝:人謂孟嘗君門下,皆奇能異士,我尚不信。今日見之,真有鬼神莫測之機也!
由是便令就地掩埋,領眾還都,對死者家屬恤以重金,而對凶手不敢追問。孟嘗君回至臨淄,參見國君,對在秦國所遇危險,也是隻字不提。
齊湣王見其安全逃歸,自是大喜,仍用為相國。自此四海賓客紛紛來投孟嘗君門下,歸者益眾。孟嘗君因所收俸祿有限,漸漸難以供給賓客日常費用。左右有善理財者,建議拿出本錢,行債於封國薛邑,歲收利息,孟嘗君從之。
時有齊人馮諼,慕名來至相府,求見孟嘗君:聞君招賢納士,諼願為門下食客。
孟嘗君問道:先生下辱敝門,可有所長
馮諼答道:聞君好士,不擇貴賤,故不揣來投,其實一無所長。
孟嘗君一笑而罷,命置於傳舍,乃是下等賓客所居。十餘日後,馮諼食畢,彈其長劍而歌:長鋏歸來兮,食無魚。
有人告於家主,孟嘗君笑道:是嫌食儉也。遷於幸舍,如中等賓客所居,食有魚肉。
居五日,馮諼複彈劍歌曰:長鋏歸來兮,出無車。
孟嘗君聞而驚道:彼欲為我上等客乎其人必異。遷之代舍,上等客所居。
未料馮諼乘車日出夜歸,又彈劍作歌:長鋏歸來兮,無以為家。(本集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