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趙高複仇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六集 趙高複仇

第六集 趙高複仇(2 / 2)

回至黃山石庵,歎道:天下英雄不絕,六國遺脈未斷。我複國之誌,猶有可為者。

由是繼續研習韜略兵法,《太公兵法》讀畢,複看《黃石公六略》。乃是恩師黃石公親筆所撰,兼采眾家之長,專門詳論戰略兵法,首開韜略奇門,前無古人。

張良精研此書,愛不釋手,日夜研讀,直至心領神會,大徹大悟。

研習《六略》已畢,其後又讀《鬼穀子秘籍》,更得縱橫之法,佐國之術。至此地步,張良終具帝師之能,光大鬼穀門一派,就此統領江湖。

畫外音:自此而後,曆代鬼穀門掌門祖師,皆憑此《鬼穀子秘籍》,或佐創世之君得成霸業,或扶傾危於亂世,或避於山林以成仙道,各建奇功,名垂青史。張良其後相助劉邦創立漢朝,因未得其人而傳,便將此《黃石公六略》帶進墳墓,又親改其名為《素書》。黃石公平生收有四徒,張良得其策略,宋天昊、楊藝源得其石雕之法,女徒許負得其相術。

鏡頭轉換,按下張良潛心複仇,再說秦始皇之事。

始皇帝東巡,途中遇險,多虧將軍蒙毅反應靈敏,處置果斷,終免於難,平安歸於鹹陽。秦始皇亦因此故,非常尊寵蒙氏,提拔蒙毅為上卿,外出同乘,居內侍從,榮寵無二。

宦官趙高因有兩次救駕之功,亦得始皇信賴。又見其為人勤奮,精通法律,便提拔其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輿;還命其教自己少子胡亥,判案斷獄。

趙高善於觀言察色、逢迎獻媚,因而很快就博得公子胡亥賞識信任,漸漸恃寵胡為。

忽有一次,趙高觸犯秦律,被人告發至廷尉,該當蒙毅處置。

蒙毅本來不喜趙高諂佞,且不敢違法循私,便要按律處其死刑。趙高大懼,巧言令色蠱惑始皇,終得赦免,並複原職。

趙高深恨蒙毅,且嫉妒其兄蒙恬功高蓋世,從此便與蒙氏兄弟暗中結怨,欲行圖害。

鏡頭閃回,敘說趙高來曆。

因為史籍記載不詳,趙高身世來曆,向有爭議。

據《史記》所載,趙高母親觸犯刑法,處刑後身體殘缺,被收入隱宮,趙高兄弟皆出生於此。而《史記索隱考證》及諸多野史軼聞記載,又說趙高本是趙國王孫,為報國仇家恨,自殘肢體得入秦宮,隱忍多年,以一己之力禍亂秦政。

因趙高乃是趙國王孫,習文練武不輟,故此力氣巨大,且善書法,通曉獄法典章。

秦始皇極識人才,因見趙高才兼文武,且通治國理民之道,這才用為中車府令,並命其任皇子胡亥老師。自此趙高憑其勤勉及過人才識,便得掌握秦帝國中樞二十餘年。

秦滅六國之戰,若論亡國之慘,抵抗之烈,向以楚、趙兩國為最。由是不論楚人項羽,還是趙人趙高,複國報仇信念深入血液骨髓,與秦國不可並存兩立。

複觀秦國滅趙,乃是用反間計離間趙國君臣,先讓趙括替換廉頗,方有長平慘敗;再用重金收買奸臣郭開,害死良將李牧,手段卑鄙至極。因此趙高潛身秦國內廷,反殺秦國忠臣良將,正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從為故國報仇而言,其立場及複仇手段無可指摘。

閃回結束,更說李斯。

秦滅六國之後,李斯被任為丞相,是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丞相。

李斯既為丞相,屢上建議,皆被秦始皇納而行之。先繳銷六國金鐵之器,鑄成十二銅人,以懾天下;其次反對分封,厲行郡縣製,以加強中央集權;其三統一法律、度量衡,實現書同文,車同軌;其四焚燒民間收藏詩書等百家學術,禁止民辦私學。

以上建議實施,影響中國政治格局兩千多年,李斯可謂功業彪炳,古今一人。

趙高雖服其才,但更恨其相助秦王嬴政,以離間之計平滅趙國。因必欲除之而後快,由是便借焚書坑儒,舉國譏諷之機,暗地唆使公子扶蘇,使其彈劾李斯。

公子扶蘇,乃是秦始皇長子。究其名字,出自《詩經》中鄭國民間情歌: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鬆,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由此打情罵俏之語,可見始皇帝與扶蘇之母楚女,必有一段甜蜜浪漫之情。

當時秦朝上下,都在習學法家學說,借以入仕。秦始皇偏給公子扶蘇聘任大儒淳於越,以為師傅。大秦王朝建國之初,秦始皇首創博士議政製,設置博士官,吸收六國諸子百家子弟入朝,組建參議輔政集團。淳於越身為儒家,就是博士集團首領。

但隨儒法之爭愈演愈烈,出現譏諷皇帝、威脅朝廷統治言論,終使秦始皇焚書坑儒,決心以法立國。公子扶蘇不忍坑儒之舉,暗自憤恨事始作俑者李斯。

此事終為趙高察知,於是便以保護諸子學說、百家文化為名,暗地使人唆使扶蘇上言,反對李斯法家之政。淳於越聞此,大力支持趙高之論,同意扶蘇上書。

既有師傅支持,扶蘇於是率然直諫父皇。其諫辭雲:諸生皆誦法孔子,並無過錯,亦無乾天下大事。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

秦始皇正為被徐福欺騙,盧生譏誚而悔不可當,又聞長子此言,不由大怒。

始皇帝:是何人使你如此勸諫為父者是鹹陽儒士,或是淳於越乎

扶蘇:皆非也。乃是兒臣自己主見,望父王慎思。

始皇帝:朕悔當初,不應使你拜淳於越為師,接觸儒家思想也。

扶蘇:父王既坑諸儒,尚欲問罪我師父及朝中諸生乎

始皇帝:不然,我非嗜殺君王。然我兒不可複與淳於越及鹹陽諸生來往,以受其惑。自明日始,你便到邊疆蒙恬營中,擔任監軍,去體驗一下金戈鐵馬,軍旅生活可也。

扶蘇無奈,隻得辭父出京,但亦深知父皇一番苦心,是以並不驚懼著惱。蒙恬大喜,率闔營將士出迎,將公子扶蘇接至營壘,就此既為君臣,又為摯友。

蒙恬更以鬼穀兵法授之,決定將扶蘇培養剛毅果敢、又不失仁孝穩重國之儲君。

經過幾年塞外征戰,扶蘇迅速成為出色上將。不但剛毅武勇,信人奮士,且勇猛善戰、屢立軍功,深慰始皇之心。

扶蘇寬厚仁慈、謙遜待人,作風迥異乃父,更深得邊塞廣大軍民擁戴。

事件懸疑:後世史家皆謂,秦始皇派扶蘇去蒙恬軍中,與其一起鎮守長城,乃是懲其與自己政見不同,因而趕出京城,遠離朝廷。其實絕非如此,而本是極其高明招數。

曆史真相:蒙氏兄弟乃是帝國柱石,也是秦始皇最信任者。蒙恬位居大將軍,掌握帝國精銳,威振北方,深受軍民愛戴;蒙毅則位居上卿,不離皇帝左右,侍奉帷幄。兩兄弟內外相輔,以佐皇帝及太子君儲,忠心耿耿。秦始皇將長子放置邊關,與蒙恬共領三十萬大軍,扶蘇則近可躲避政治風雨,遠有足夠實力控製政權。以此安排,可謂用心良苦,可惜無法預料自己死期將近,未及確立扶蘇太子之位,終被趙高所乘,使大秦帝國毀於一旦。

公元前20年,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再次出遊。

臨行詔命,使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馮去疾留守鹹陽。

始皇時有二十餘子,長子鎮守邊塞,幼子胡亥最受寵愛,要求隨父出遊,始皇準許。

十一月,秦始皇到達雲夢,向九疑山遙祭舜帝之陵。然後乘船順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經海渚,過丹陽,抵吳會,到達浙江邊渚。

因錢塘江潮波濤洶湧,向西行駛百二十裡,從富陽與分水之間狹窄處渡江。

隨之登會稽山,祭祀禹帝,遙望南海,刻石歌功頌德。然後起駕返回,歸經吳地,從江乘縣渡江沿海北上,抵達琅邪、之罘。

因見大魚,發箭將魚射殺,接又沿海西行,到平原渡口而病。

始皇帝以為是自己射殺大魚,得罪神祗,故此患病。便遣蒙毅折回會稽,禱告山川。

蒙毅走後,車駕繼續前行。一路之上,秦始皇極其厭惡談論生死之事,群臣中無人敢提“死”字者,太醫也不敢主動請為皇帝診病。

前麵將至沙丘,始皇自覺病勢沉重。因中車令趙高執掌符璽,便命其寫詔給長子扶蘇。其詔書隻有八字:速與喪,會鹹陽而葬。

詔書用璽,封固已畢,趙高卻擱置未發。

秋七月丙寅,秦始皇久候扶蘇不至,乃在沙丘宮平台駕崩,正是趙武靈王畢命之所。

丞相李斯因皇帝在外病逝,恐諸皇子生變,於是秘不發喪,命將皇帝置於溫涼車中。

由是車駕不敢耽擱,立即返都疾行。一路之上,均由始皇生前最寵信宦官,在車駕右邊陪乘;所到一地,上呈餐飯、百官奏報事務,皆與過去同例。

故此百官不知天子已崩,隻道是病重沉臥,不能與眾臣相見而已。百官所上奏本,亦皆由宦官從車中接受,並批複各郡縣所奏要事。

當時隻有李斯、胡亥、趙高,及受寵宦官五六人知道內情,而上卿蒙毅還未返回。

趙高暗道:秦王以離間計害我趙國君臣不和,使趙王罷黜廉頗,又殺李牧,故此滅國。我忍辱屈誌,潛伏秦宮二十餘年,不報此仇,所為何來嬴政既死,所遺二十餘子,扶蘇最賢,且在外掌兵,又有蒙氏兄弟佐之;若得嗣位為帝,則秦國必興,我大仇難報矣!

因思帝柩在外,駕前當權者隻有三人。自己算是一個,最得胡亥寵幸;蒙毅最得皇帝寵幸,又是公子扶蘇心腹,外出未還;李斯雖是秦朝忠臣,但為公子扶蘇所忌。

趙高迅速權衡成敗利鈍,不由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此日傍晚,彩霞滿天;大風突起,沙塵滿天。趙高假傳始皇之詔,命車隊停下住宿。

當夜傳餐已罷,趙高安排內侍緊守始皇車駕,自己帶著扣壓未發遺詔,來見胡亥。

胡亥:大風之夜,風沙彌天,師傅不在營帳避風,來此何為

趙高:皇帝駕崩之事,除你我及左相李斯之外,更無第四人得知。

胡亥:那又如何

趙高:殿下請觀此遺詔,其內容卻隻有我一人知之。今兼殿下,絕無第三人知者。

胡亥覽其八字遺詔,心中怦怦真跳,低聲道:師父之意

趙高:而今皇帝駕崩,並無第四人得知。先帝遺詔,更無第三人知曉。而舉國大權,又全掌握在我與左丞李斯手中。其間利害不問可知,望公子殿下,早作打算。

胡亥自然早就夢想能夠登上皇帝寶座,隻是礙於左相李斯,不敢輕舉妄動。因聽趙高一番挑唆言語,乃野心大起。但仍還有些猶豫,尚欲試探趙高底細,遂假作歎息。

趙高:公子歎者何來

胡亥:父皇病逝消息,尚未詔示天下。丞相心意,又知如何

趙高:公子不必瞻前顧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丞相心意,由臣為其決之可也。

胡亥:既是如此,便依師父行之。

趙高於是告辭,複至左丞李斯帳中:陛下駕崩之事,不可久瞞,如其奈何

李斯:你實告我,陛下臨終之時,豈無遺詔乎

趙高:皇上確有賜給公子扶蘇詔書,以及符璽,都在胡亥手中。今定立太子之事,隻在相公與我口中,一言而決。相公以為如何

李斯聽出言外之意,勃然說道:公為朝廷股肱,怎可出此亡國之語!此事不是我等為人臣子者,所應議論之事耶!

趙高:以相公才謀勳略,並獲公子扶蘇信任而言,孰與蒙恬

李斯:某皆不如之。

趙高:既然如此,則扶蘇即位,必用蒙恬為相。

李斯:若果如此,某引退可矣。

趙高:騎虎在背,尚能下乎

李斯:公此言何意

趙高:相公前因進言焚書坑儒,因而得罪扶蘇,其誰不知若果扶蘇繼位為帝,公終不能懷通侯璽印,返歸故鄉,結局顯而易見矣!

李斯:若依公意,則其奈何

趙高:公子胡亥仁厚,是可當皇位繼嗣者。望相公慎思,早作定奪!

李斯聞此,腦筋急轉,陷入深思。因想起當初公子扶蘇,因諫坑儒之事被貶,必對自己懷恨;又恐扶蘇一旦即位,蒙恬必為丞相,自己定必失去相位,以及全家富貴。

思索再三,由是深以為然,便與趙高共謀。

次日一早,風沙早息,朗日高照。車駕未及出發,李斯召集眾臣,以托孤大臣之名,公布天子駕崩凶信。眾臣聽罷,無不驚駭。李斯不動聲色,又以昨夜所作偽詔示於眾臣。上麵蓋有紅色璽印,大書一行字道: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奉梓還都安葬!

十數日後,一份篡改詔書,由天使送至邊北大營,向公子扶蘇及將軍蒙恬當麵宣布。

天使宣讀始皇遺詔:公子扶蘇身為監軍,多年來不能開辟疆土、創立功業,卻使士卒大量傷亡;又身為皇長子,數次上書直言,誹謗父皇之過,日夜抱怨,不能獲準解除監軍,返歸鹹陽早立太子。將軍蒙恬,不能糾正扶蘇過失,並參與圖謀,欲奪皇位。本應治以重罪,因思前有大功,故令扶蘇與蒙恬自殺,將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欽此!

扶蘇聞詔,伏地大哭,望天謝恩,起身進入內室,便欲自殺。

蒙恬縱身入內,一把扯住公子衣袖,說道:我聞陛下巡遊在外,離京前並未確立太子。又派我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邊陲,令公子擔任監軍,此乃天下重任,其立嗣之意甚明。今僅憑一使前來傳書,公子便即自殺,怎知其中是否有詐不如奏請證實,然後赴死不遲。

公子聞言有理,不由猶疑。

使者聞而大驚,急入內催促:若非天子親詔,公子及將軍三十萬大軍在此,下官怎敢擅入軍營重地若不及早了斷,便是抗命,則其罪重矣!

扶蘇被使者之言所惑,對蒙恬道:父賜子死,何需查實!

隨即橫劍在肩,勒頸自殺。

蒙恬不肯自死,使者便將其交給隨行官吏,囚禁陽周。由是便命王離領軍,改置李斯舍人擔任護軍,然後回報太子。

胡亥聽說扶蘇已死,對趙高及李斯道:蒙恬與國向有大功,並無實罪,還是放了罷。

李斯聽罷,臉上變色。

恰在此時,軍士入帳來報:上卿大將軍蒙毅,代天子祈禱山川神靈求福,今已返回,候於營外,請求召見。

李斯聞罷愈驚,以至手足無措。趙高斜視李斯一眼,不恥其貪卑膽怯,對胡亥說道:

依臣所知,先帝欲舉賢能為嗣,確定公子以為太子之意早決,並屢議於重臣。皆是蒙毅一直規勸諫阻,因其兄弟皆屬意扶蘇,不欲公子得立。今蒙毅身為上卿,手握兵權,若聞公子得立為嗣,必然唆使群臣,再起波瀾。為免另生枝節,不如殺之可也!

胡亥聞奏,扭項以觀丞相,詢其意見,李斯終不敢言。趙高見狀,隻是冷笑。胡亥見李斯沉默不語,終咬牙答道:便依公車令趙公之言便了。

於是下令逮捕蒙毅,將其囚禁於代郡,等候斬決。

皇室車隊於是繼續前行,從井陘抵達九原。當時正值酷暑,始皇遺體雖然裝載於溫涼車內,仍是不免散發出惡臭,以至百步之內,人人掩鼻。

胡亥便指示隨從官員,在車上裝載一石鮑魚,借其臭味以混淆腐屍之氣。

又過十數日,皇帝車駕終由直道抵達鹹陽,所幸一路平安無事。還都之後,李斯與趙高擁護胡亥先登大寶,繼承皇位,隨即發布為父皇治喪公告。

天下諸郡聞說始皇駕崩,無不驚駭恐慌,各上哀表。胡亥命將秦始皇葬在驪山皇陵,複將黃銅熔化後灌入,堵塞住地下深處外溢之水。欲問後事,請看下集。(本集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替嫁暴戾大佬!明豔美人被寵瘋了 掌心之外 任職錦衣衛,從掠奪刀法天賦開始 天唐錦繡 大明第一國舅 麥克斯的文明觀察記錄 重生97,我在市局破懸案 廢土求生:我的鄰居又又又不是人 玄學美人通陰陽,瘋批權臣撐腰寵 中世紀女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