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七國之亂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二十二集 七國之亂

第二十二集 七國之亂(1 / 2)

匈奴挑釁,再燃戰火;諜報入京,漢帝大怒。

未央宮中,漢文帝再下詔令。

傳旨官:奉皇帝陛下詔旨,兵出三路,迎擊匈奴。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率軍進駐飛狐;楚相蘇意為將軍,將兵北入代地,進駐句注;將軍張武,屯兵北地。

令勉、蘇意、張武:喏!臣等遵旨。

傳旨官:詔命同時設置三將軍,以衛長安。命河內郡守周亞夫,駐屯細柳;祝茲侯徐悍,兵駐棘門,宗正劉禮,軍駐霸上。各負其責,不得有違!

周亞夫、徐悍、劉禮:喏!臣等遵旨。

眾將領旨,分彆引兵而去。

此時匈奴騎兵疾如狂風,已進至代地句注邊境,烽火警報頻起,連連告急。

漢軍經過數月調動,進抵邊境。匈奴見漢軍加強守備,退出塞外,漢軍也罷兵撤警。

鏡頭閃回,敘述周亞夫來曆。

周亞夫者,乃是西漢開國功臣絳侯周勃之子。始做河內郡守之時,時逢驪山老母許負經過絳城,周亞夫請至府中,使老母為自己看相。

許負仔細相看一番,出言驚人,開門見山說道:我觀將軍,命相尊貴。三年之後可以封侯,再過八年,便可做到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再過九年,會因饑餓而死。

周亞夫先喜後驚,聞言不信,當即反駁:我兄長已繼承父親侯爵,其死子繼;丞相之位,論說也排不到我身上。說我終會餓死,又豈有此理!既曰尊貴非凡,又怎會餓死

許負指其嘴角之紋:將軍唇緣,有豎紋直達嘴角。此乃餓死之相,又何疑哉

周亞夫聞罷,驚訝不已,將信將疑。許負知其懷疑,便即告辭,揚長而去。

三年之後,周亞夫之兄周勝之因殺人獲罪,被剝奪侯爵之位。

漢文帝體念周勃對漢朝曾立大功,不欲毀絕其嗣,便令推選周勃諸子之中有才能者,許其繼承先父爵位。族中眾人皆都推舉周亞夫,漢帝準奏,便令其繼承父爵。

閃回結束。軍臣單於進犯北邊,文帝設置三將軍,警衛京師,周亞夫奉命守衛細柳。

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至三路軍營,犒勞慰問將士。先到灞上,再到棘門。

灞上及棘門兩處守將,分彆乃是劉禮、徐悍。部下守門將官見到皇帝車馬來至,不及通報主帥,皆都望塵拜迎,命令大開營門,引領天子車駕,直至中軍大帳。

劉禮及徐悍聞說天子忽至,皆都慌忙出帳迎接,以致手足無措;待文帝離去之時,又親率全軍諸將,送到營門。

文帝因見二將謹守臣禮,甚為喜慰,又至細柳大營,且不令侍臣提前通報。

細柳營守門將官見到天子車駕,根本不予理會,反令軍士嚴陣以待,攔在營寨之外,不許放入。漢文帝不悅,使禁軍侍衛持節上前,命令開門迎駕。

守門將不看天子符節,昂然說道:周亞夫將軍下有嚴令,軍中隻聽將軍令箭,不聽皇帝詔命。雖是天子陛下駕到,末將未得將軍大令,營不可入。

文帝聞此,哭笑不得,遂派使者持天子符節,隨門將進去通報。周亞夫見到符節,並不慌忙,乃命部將列隊,即不出營迎接,隻許打開寨門,請聖駕自入。

天子車駕進入寨門,守營士兵高聲喝道:將軍有令!軍營之中,不許車馬急馳。

禦駕車夫聞此,隻好控韁而行,緩緩駛入轅門。眾軍盔明甲亮,肅立兩側,並不行禮。

直到軍中大帳前,才見周亞夫一身戎裝出迎,率領諸將,向天子行拱手軍禮。

天子侍衛喝道:見到聖駕,因何不拜

周亞夫:兵法有雲,介胄之士不拜。請陛下許臣,以軍禮拜見。

文帝稍微一怔,繼而大喜,手扶車前垳木,欠身向將士回以軍禮。

勞軍完畢,車駕行出營門,周亞夫率諸將送至轅門而止,又不下拜。

文帝見此,大為感慨,向隨侍群臣說道:此乃真將軍也!彼霸上及棘門之軍,直如兒戲耳。若敵人來襲,我恐其帶兵將軍,亦被敵將俘虜。似周亞夫治軍,敵軍焉有可乘之機!

一個月後,匈奴無隙可乘,最終引軍退去。文帝亦命三將軍撤兵,並升周亞夫為中尉,掌管京師警衛。又叮囑太子劉啟:此後若遇大戰,儘可放心使用周亞夫為將。

時有太子家令晁錯,因聞匈奴屢侵邊境,遂向文帝上《言兵事疏》,提出“以蠻夷攻蠻夷”之策。指出若對匈奴作戰,需要器械鋒利,精兵勁卒,將通軍事,君擇良將。

文帝覽疏,大為讚賞,賜詔嘉獎,但未采納晁錯主動出擊匈奴建議。

晁錯又上《守邊勸農疏》,提出鼓勵移民實邊,以此抵禦外患,終被文帝采納。

於是晁錯又上《募民實塞疏》,對如何安置移民提出具體措施。

文帝十二年,晁錯又上《論貴粟疏》。其疏略曰:請募天下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文帝納之,由此詔命公開標價,售賣爵位,以所得財帛充實邊防軍糧。入粟拜爵實行之後,邊境積粟,足支五年之餘。

晁錯又奏:可令入粟者,輸於郡縣則可。邊境及郡縣充實,則可免天下田租。

文帝納而行之,於是諸郡農民處境大為改善。天下百姓,鹹受其利。

鏡頭閃回,敘述晁錯來曆。

晁錯者,楚國潁川人氏,生於漢高祖七年,年少時師從張恢,學習法家思想。

漢文帝時,因聞晁錯能文,使任太常掌故。晁錯因受太常派遣,前往齊郡濟南,跟隨伏生學習《尚書》,接受儒家思想。學成歸來,被任命為太子舍人、門大夫,後升為博士。

晁錯任博士時,上《言太子宜知術數疏》,陳說太子應通曉治國之法。文帝讚賞,拜為太子家令。晁錯能言善辯,深得太子劉啟信任,譽為智囊。

文帝令大臣推舉賢良、方正及文學之士,晁錯被推舉為賢良。天子親自出題,就《明於國體》策問。當時一百多人參加對策,以晁錯《舉賢良對策》最佳,深得文帝嘉許。

閃回結束。隻因晁錯對策優秀,遂由太子家令升為中大夫。

此後晁錯曾多次上書,提出削減諸侯藩地,改革法令建議。

文帝雖未采納,但十分賞識其才。太子劉啟亦很讚成晁錯,建議應將削藩納為國策。

時有中郎將袁盎,素與晁錯不和,故對其治國之策,堅持反對態度。

鏡頭閃回,敘述袁盎來曆。

袁盎亦為楚人,其父曾為強盜,遷徙安陵。呂後當政時期,袁盎乃為大將軍呂祿家臣。漢文帝即位之後,袁盎被其兄袁噲保舉,任為中郎。

絳侯周勃誅滅呂氏有功,封為丞相,由此甚為驕橫,漢文帝因此不喜。

袁盎最善察言觀色,因私見文帝,當麵提問:陛下謂丞相周勃,是何等樣人

文帝答道:是匡扶社稷之臣也。

袁盎奏道:丞相隻是功臣而已,不能稱為社稷之臣。

漢文帝:此二者之間,有何不同

袁盎:社稷之臣,應與陛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太後掌權之時,諸呂胡作非為,擅自稱王,劉氏局勢危急。當時周勃身為太尉,掌握兵權,卻不能撥亂反正。直待呂後去世,群臣共同討伐諸呂,周勃順勢而為而已。因而隻能稱作功臣,不可謂社稷之臣。

漢文帝:便是功臣,亦屬難能。

袁盎:今周勃自恃有功於國,每有驕橫欺主之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毫無君臣之禮。臣私謂陛下既為九五至尊,對待臣下,不宜如此也。

文帝信以為然,由此再逢升朝議事,便逐漸提升威嚴,對周勃不苟言笑。

周勃因此怨恨袁盎,私下言道:我與你兄袁噲交厚,子卻在朝廷毀謗於我,何也!

袁盎隻拱手一揖,便即轉身離去,對此質問置之不理。

其後周勃罷相,回到封地,便有人落井下石,上書告其謀反。周勃因此複被召回長安,投係獄中。朝中王公大臣都不敢言,隻有袁盎屢次上書,申明周勃無罪。

周勃出獄之後,感念袁盎仗義出力,與其結為摯友。

文帝三年,淮南王劉長自封國入朝覲見,為報私仇,擅自殺死辟陽侯審食其。

袁盎聞此,便又上書,對文帝直言進諫:諸侯王恃其特權,太過驕橫霸道,若皆如淮南王一般,此後必定禍患不斷。陛下可適當削減諸王侯封地,以備來日不虞。

文帝不聽,淮南王劉長愈加蠻橫。棘蒲侯柴武世子意圖謀反,事發被誅,供狀中牽連到淮南王。文帝覽狀大怒,詔命罷去淮南王爵位,貶為庶民,流放蜀地,以囚車押送。

袁盎急上書勸諫:淮南王向來驕縱,陛下不加限製,以致釀成此禍。今又突予摧折,淮南王為人剛直,如死在途中,則朝野必謂陛下不能容人。背負殺弟惡名,彼時奈何

文帝正自暴怒,故又不聽。

淮南王身係囚車,被一路押解往西,頗受解吏詬辱。行至雍地,果因鬱悶得病,非但不肯就醫,並且就此絕食,自儘而死。

文帝聞知此事,非常悲傷。望西涕泣不止,廢食數日,亦不上朝。

袁盎聞之,乃入見文帝,再次諫道:陛下在為代王之時,太後患病,三年儘心服侍,親嘗湯藥。曾參尚感為難之事,陛下行之,孝道超過聖人之徒。誅滅諸呂之後,陛下由代國入京,彼時凶險難料,即使是孟賁、夏育之勇,也不及陛下。群臣共推陛下為帝,陛下推辭五次不就,猶較古賢許由,更多四次。陛下三事,均高於世人。今淮南王自死,與陛下無乾,則陛下何須擔心名聲被毀哉!況陛下貶謫淮南王,本為使其改過自新;乃是護送官員不慎,以致淮南王病死,其罪不在陛下,又何必自責如此!

文帝聞奏大慰,便納袁盎建議,重新設朝,麵見群臣,並封淮南王三子為王。

由是袁盎屢獻妙策,天子深加稱讚,名聲大振。

時有宦官趙同,嫉妒袁盎受到重用,便在文帝麵前造謠中傷。袁盎見此,憂愁不已。

袁盎侄子袁種聞知,便勸叔父:何不公開羞辱趙同,以止其毀謗

忽一日,文帝坐車出行踏春,約袁盎同載,並命趙同在車上服侍。

出離長安未久,袁盎忽然跪在車前,向文帝進言:臣聞能與天子同輿者,都是英雄豪傑。今我漢朝雖乏英雄,但須眉男子不少。陛下君臨萬方,似不宜令五體不全之人同乘。

文帝聞言大笑,立即讓趙同下車,在後跟隨步行。

前至霸陵,因見春光無限,天子大悅,遂親自駕車,欲從西邊陡坡飛車而下。

袁盎擔心文帝安危,策馬隨車而行,上前挽住韁繩,顏色更變。

文帝笑問:卿為將軍,亦懷懼耶

袁盎答道:臣聞千金之子,不坐垂常;百金之子,不倚危欄。並無他故,恐生危險也。聖明之主,更不應於危險之中,心存僥幸。今陛下親駕快車,飛馳奔下峻嶺,若馬驚車敗,陛下縱不自惜,但何對高祖及太後哉

文帝聽罷,笑而止之,放棄飛車下山打算。

此後又攜皇後諸妃,並近侍眾臣,巡遊上林苑。當時慎夫人極受文帝寵幸,在內宮常與竇皇後同席而坐。遊罷上林,就坐之時,郎署長布置坐席,慎夫人與皇後依然並肩。

袁盎見此,親自上前,將慎夫人坐席拉後三尺。慎夫人生氣,不肯就坐,文帝也大為不悅,就命撤席,起駕回宮。袁盎卻不肯罷休,上疏勸諫天子。其疏略雲:

臣聞尊卑有彆,內宮才能和睦。陛下已立皇後,慎夫人不過寵妾,使與主上同席而坐,失卻尊卑也。陛下寵愛慎夫人,厚加賞賜可也。若尊卑不分,名為寵愛,實則害之。陛下聖明,豈不知趙王如意之死,及其母戚夫人被呂後做成人彘之事乎

文帝覽奏,凜然而驚,轉怒為喜,將袁盎之疏轉示慎夫人,並說戚夫人當年故事。慎夫人亦由此大悟,私下賜給袁盎五十斤金,以表敬意。

袁盎多次直言勸諫,終受天子近侍及重臣所忌,不能久留京城,被調任為隴西都尉。

到任之後,袁盎對士兵仁愛有加,將士爭為效命。不久調任齊相,繼而複為吳相。

袁種為叔父送彆,暗自囑道:吳王劉濞驕橫欺主已久,常有反心。叔父若要彈劾,吳王必生殺心。叔父每日隻管飲酒,隻時常規勸吳王,不要謀反可矣,以免受其毒害。

袁盎聽而行之,吳王果然厚待袁盎,並未加害。

此後不久,袁盎告老還鄉,路遇丞相申屠嘉,下車行禮拜見,申屠嘉隻在車上致意。袁盎遂到丞相府拜見,欲問其由。申屠嘉聞說袁盎至府,良久方出接見,態度依然傲慢。

袁盎:請摒退從者,單獨相談。

申屠嘉:卿欲談公事,請與長史掾吏商議;若是私事,我不受之。

袁盎:公為丞相,自忖與陳平、周勃相比如何

申屠嘉:固不如也。

袁盎:公自謂不如,某亦以之為然。陳、周共輔高祖,平定天下,更又誅殺諸呂,保全劉氏社稷,功業無雙。公為踏弩士出身,其後提升隊長,積功至淮陽郡守,並無謀劃攻戰之功。今一旦貴為丞相,則便輕視國士,卻是為何

申屠嘉:卿乃卸任方國之相,何敢對某無禮如是!

袁盎:當今皇帝陛下,亦是起自代國之君。及為九五之尊,每遇郎官呈奏,無不停車以聽,計無不納;不能納者置之,人無不讚。此為何哉以招攬天下賢能之士也。皇上每日聞所未聞,知所不知,日益英智;公為國相,塞天下之口,日益愚昧。以聖君督責愚相,依在下觀之,公禍患不遠矣!

一席話畢,申屠嘉驚懼離座,再拜請罪:在下粗鄙不智,幸蒙將軍教誨。

乃引袁盎進入內室,奉其上坐,以為上賓。

後元七年,漢文帝劉恒在位二十三年,病重不起。六月初一日,托孤於周亞夫、衛綰,叮囑太子劉啟:若有緩急,可用周亞夫為將。

言罷駕崩,享年四十七歲。

周亞夫及衛綰率領群臣,擁立太子劉啟為帝,是為漢景帝。先接受百官朝賀,後為先帝治喪,上廟號為太宗,諡號孝文皇帝,葬於霸陵(今西安東郊白鹿原)。

景帝即位,尊生母竇皇後為皇太後,立太子妃薄氏為皇後,以黃老之術治國。

與此同年,長沙王吳著病故,因無子嗣,其國被除,共傳五代,國祚四十六年。

漢高祖劉邦當初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彭越、英布、韓王信、張敖、盧綰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吳氏長沙國獨存。至景帝即位,四海再無異姓王國。

與此同年,司馬相如進京為官。

鏡頭閃回,敘述司馬相如來曆。

司馬相如,表字長卿,蜀中成都人氏,自幼便好讀書擊劍。母親恐其難養,名曰犬子,以避鬼神之忌。因慕戰國時趙相藺相如為人,自己更名叫作相如。

漢景帝繼位之時,司馬相如二十三歲,被選為賢良,由此離蜀至朝,擔任武騎常侍。

當時梁孝王劉武在京,喜交天下文人。枚乘、鄒陽、莊忌等一批著名文士,皆被招進王府,為王府座上之客。司馬相如主動登門拜見,劉武得之大喜,攜至封地睢陽。

司馬相如作《子虛賦》,劉武觀而大奇,有高山仰止之感,便將珍藏古琴“綠綺”贈之。琴內鐫有銘文:“桐梓合精”。乃是上古名琴,製造工藝之高,世間無二。

閃回結束,複說梁王劉武。

劉武者,漢文帝劉恒次子,竇後所生,漢景帝劉啟同母兄弟。文帝二年受封代王,四年改封淮陽王。梁懷王劉揖去世無嗣,文帝便納陸賈之諫,使劉武繼嗣梁王。



最新小说: 玄學美人通陰陽,瘋批權臣撐腰寵 中世紀女領主 穿到十年後,白月光被我搶娶豪奪 總被召喚的我於高危世界成為大佬 重生七零:狠戾軍官被我撩紅眼 匪禍天下 將軍擄嬌 俯仰人間二十春 我馴養師,養蟲族天災不過分吧? 春日早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