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傳檄討董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七集 傳檄討董

第七集 傳檄討董(2 / 2)

檄書所到之處,卿士大夫無不懷憤,地主豪強皆都切齒。袁氏門生故吏固然一呼百應,紛紛起兵;就連董卓親任關東牧守,此時也各懷異誌。

鏡頭轉換,按下江湖,複說朝堂。

董卓次日上朝,聞呂布報說曹操不知何往,也不甚以為意。此時環視朝堂左右,儘為自己心腹,再無異誌之人,更是為所欲為,連獻帝劉協愈發不放在眼裡。

李儒、呂布等一班親信,揣摩董卓心思,於是上書獻帝,請加司空董卓太師尊號,又稱“貴無上”,以酬其擁立大功。

獻帝新立,且又年幼,每日升殿隻是垂拱而已,自是當即準奏,更無異辭。

董卓由是誌得意滿,愈加橫行無忌。滿朝文武但凡有不從己意者,即隨意羅織罪名殺之,先斬後奏,性極殘忍。

自光武帝複漢稱帝,在洛陽建都已近二百年,城中貴戚室第相望,家家金帛財產殷積。董卓為平息西涼部卒思鄉之念,每每縱放兵士,突入富家廬舍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京城富戶由此家家切齒憤恨,無不視董卓及其西涼兵馬為寇仇,燒香求佛,願其速亡。

忽這一日,關東信使入京,將袁紹檄文呈遞朝廷。董卓這才著慌,急命呂布沿京師至山東一線設防,並檄命各郡刺史州牧加緊防範,捕拿反叛。

檄文下達河北,冀州牧韓馥得之,召集屬僚議道:太師以天子名義下詔,不得不聽。設若袁紹突然起兵發難,我冀州是為首當其衝者,當如之何

郡丞進言:依屬下愚計,既不可與袁本初反目為仇,又不可違拗太師嚴命。不如派遣部郡從事數人,前往駐渤海郡中任職,以監視限製袁紹行動。

韓馥:此倒不失為折衷之策。公可擇選膽大心細之士,派往渤海便了。

正商議間,門軍入報:今有東郡太守橋瑁,派人前來下書,見在府門候見。

韓馥:橋瑁乃是袁氏門生,此來必為袁紹張本,不如不見。

治中從事劉子惠起身諫道:使君不可。那橋瑁亦是大郡牧守,豈可拒之門外

韓馥:既是如此,令其入來。

門軍領諾,轉身出廳,不一時領進東郡使者。那使者氣勢軒昂,從容大度,登廳後先向韓馥施禮,再與群僚相見,不卑不亢。

韓馥:橋太守命先生遠來,不知有何指教

來使:不敢。因逆賊董卓無故擅興廢立,天怒人怨。橋太守今接渤海袁本初檄文,更受朝中太傅袁隗、太尉楊彪、司徒張溫三公密書,故遣下僚轉呈使君,求為聯盟,共伐董卓。

言罷,呈上袁紹討董檄文,並三公密書。

韓馥先看袁紹檄文,無非是曆數董卓罪狀,號召諸郡牧守及天下豪傑起兵討逆,共赴國難;再看三公書信,內稱“袁本初公係受董卓逼迫,無以自救;亟盼天下各郡諸州,各興義兵,拯救國家危難”,諸般言語。

韓馥看畢,一時難辯真偽,便與眾人商議道:如今朝廷之勢,董太師與袁本初各發檄文通告天下,正邪不分,真假難辨。我冀州應當相助袁氏,還是助董氏為好

話猶未落,劉子惠再次出班行禮,厲言正色道:使君謬矣。興兵以伐無道,是為國家社稷,何說什麼袁氏、董氏!

韓馥聞之語塞,臉有愧色,遂修書回複袁紹,表示支持起兵討董。

橋瑁既得韓馥回書,信心大增,於是相繼傳檄幽、並、兗、青諸州。關東州郡聞說冀州牧韓馥表明立場擁袁,於是紛紛響應,相約起兵討董,共同推舉袁紹為盟主。

滎陽太守徐榮聞此大驚,立派使者進京,急報太師。

董卓聞報,怒問來使:關東諸郡,都有何人反我

信使:是以渤海太守袁紹為首,自號車騎將軍,關東諸侯從之者甚眾,十數路之多。

董卓:其軍力如何,今屯何處

信使:袁紹與河內太守王匡兵屯河內以為大本營,令韓馥留鄴城,供給軍糧。豫州刺史孔伷兵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屯於酸棗,後將軍袁術屯於魯陽。各路諸侯均有軍隊不等,共聚軍馬三十五萬,號稱合眾六十萬人,齊聽袁紹將令。

董卓聽罷,即驚且怒,叫道:李儒、奉先何在

李儒、呂布聞聲入內,躬身施禮:太師有何吩咐

董卓:速帶禁衛虎賁,立將太傅袁隗及在京袁氏宗族全部誅戮。太尉楊彪、司徒張溫皆與袁紹通謀,也都一並擒殺!

李儒:袁氏謀逆,殺之可也。然太尉楊彪、張溫與袁氏通謀,尚無證據。其二人反跡未明,又在朝中頗具人望,門人弟子遍及天下——不可樹敵過眾,太師三思。

董卓:既是如此,或先將楊彪下獄,以觀其效。張溫老兒,卻是非殺不可!

鏡頭閃回,補敘董卓與張溫結仇由來。

中平三年,邊章、韓遂作亂涼州。

大將軍何進命中郎將董卓前往抵禦討伐,因董卓怯戰不進,因久不見成效。

朝廷又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總督隴西諸涼兵馬,西討邊章、韓遂。張溫素知江東孫堅之勇,即上奏朝廷,請調孫堅至帳下參與軍事,隨己西征,天子允準。

孫堅應命前來帳下聽用,因感念張溫知遇之恩,從此侍奉帳前左右,半步不離。

張溫辭帝出京,率部西征。不一日行至舊都長安,遂將中軍大帳紮住,以為都督行轅,發出皇帝詔書,命中郎將董卓前來商議軍情。

董卓故意拖延,半天才來。張溫惱其輕視自己,以延誤朝廷大事喝責,董卓仗著朝中有中常侍撐腰,應對時出言不遜,繼而轉身出帳。

孫堅見此,私對張溫說道:董卓受了恩師責備,必定懷怨。其若與朝中十常侍等奸黨勾結陷害恩師,此後防不勝防,前景大是可虞。

張溫:依賢契之見,便當如何

孫堅:恩師何不趁著兵權在手,論其不按時應召前來拜見之罪,依軍法殺之亦可趁此剪除十常侍羽翼,以免朝廷後患。

張溫:賢契之論似有不妥。那董卓常駐西涼,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現在以此細故殺之,恐失軍心。此後若與涼州叛軍開戰,則其部下兵卒必不肯用命矣。

孫堅:恩師親領皇家禁軍以討不臣,威震天下,依賴董卓之兵為何今董卓之舉止輕上無禮,是其罪一;邊章、韓遂於其治下胡作非一年有餘,養虎遺患,今天兵已至,本應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其罪二;董卓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其罪三。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斬處違犯軍紀者以顯揚威嚴,故有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乾之事。今恩師留董卓而不斬殺,不惟損折軍威,且後必為其所反噬,恩師宜慎重思之。

張溫畢竟愛惜董卓之勇,於是含糊道:為師自有對策。今董卓候於帳外,你且暫先回營,免其對你生疑。

孫堅知道張溫寬容仁慈,於此大戰將臨之際,必不肯殺董卓,於是歎息而出。

中平三年十一月,張溫以孫堅為先鋒,擊敗邊章、韓遂西涼叛軍,旋即大破羌胡族首領北宮伯玉於美陽。

眼見勝局已定,張溫與孫堅自領中軍追剿殘敵,同時又兵分兩路:遣蕩寇將軍周慎圍擊榆中,中郎將董卓西討先零羌。

二將奉令,各領本部兵馬前往。周慎因大意輕敵,中了敵軍埋伏,以致全軍覆沒。

董卓甚是乖巧,並未與敵兵正麵交戰,而是築壩於河上,令軍士在河內捕食魚蝦,以惑邊章、韓遂之眾,最終竟以全軍而還,無一人傷亡。

事已至此,董卓養敵自重之心昭然若揭。

張溫聞報,恚怒且悔,但此時再欲誅殺董卓,又苦無罪狀實據,隻得按捺。

隴西平定,張溫奏凱還朝,由司空升任司徒。孫堅隨軍征戰有功,拜為議郎。

轉過年來,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朝廷聞報,接受司徒張溫舉薦,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叛賊。

孫堅引兵到郡,僅用一月有餘,即除區星之患,長沙郡中軍民震服。

當時另有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陽舉事,廬江太守陸康派人向孫堅求救。

行軍主簿勸止孫堅:不得朝廷敕令,不可越界征討,以免獲罪。

孫堅答道:我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無愧於天下!

即令起兵馳援。周郭二人聞說孫堅來討,望風逃遁。自此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皆平,朝廷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為烏程侯。

閃回結束。董卓聞說三公暗通袁紹,複又想起昔日舊恨,豈肯饒過張溫於是不顧李儒諫阻,必要殺之而後快。

李儒見此,也就無話可說,隻得應諾。

董卓又問:然則關東聯軍,以何拒敵

李儒:若依愚計,不如先禮後兵。

董卓:怎樣一個先禮後兵

李儒:袁隗既誅,其門下大臣皆懷恐懼,必惟太師之命是聽。可請天子下詔,便使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瓖等袁門弟子,前去曉諭勸降各路軍隊。彼等既奉袁氏旗號造反,我便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亦以袁門諸臣前往勸降,豈非因風吹火,全不費力哉!

董卓:果然妙計,全都依你便了。

於是呂布大搜京師,將袁氏滿門老幼全都押至市曹,開刀問斬。又闖進司徒府,在席間將司徒張溫擒拿,就於庭中斬殺。洛陽城中腥風血雨,瞬間化作人間地獄。

屠殺政敵之後,董卓便奏請升遷王允為司徒,複命韓融等人東出洛陽,勸降諸侯。

韓融等數人利刃在頸,更兼家眷被囚,不得不行,卻是各懷心腹事,儘在不言中。因隨天使先到袁紹大營,宣讀袁隗罪狀,並曉諭漢獻帝勸降招安聖旨,勸令罷兵。

袁紹聞說叔父及宗儘皆死難,急怒攻心,又見自家門人故吏皆奉董卓之命前來,遂不問青紅皂白,即令河內太守王匡,誅殺胡母班、王瓖、吳循等人。

袁術與其胞兄此時倒是合力同心,亦在魯陽捕殺陰循,隻有韓融因為德高望重,免於一死,奔回洛陽向獻帝複命。

獻帝聞知袁氏兄弟隻顧心係家仇,卻中李儒借刀殺人之計,將門人故吏濫殺,深感痛心,卻又無可奈何。當下隻可準依董卓所奏,詔告袁氏兄弟為朝廷反叛,令太師興兵除之。

聖旨下至各郡,諸侯但聞太傅袁隗遭戮,無不悲憤,人人想著為袁氏報仇,反而皆奉袁紹討董之檄,蜂擁相繼起兵西向洛陽,皆打袁氏旗號。

鏡頭轉換,按下袁紹,先表袁術。

袁術兵屯魯陽,聞報叔父袁隗及闔家三族被害,當下大哭一場,捕殺前來勸降的少府陰循,驅回韓融,便令全軍掛孝,即欲興兵。

臨行之前,忽然想起長沙太守孫堅,於是發書遣使,請其領兵來助,並為司徒張溫報仇。

孫堅在長沙任上,不覺忽忽數載。因時刻不忘張溫獎掖提拔之恩,常有書信往來。

其後聞說董卓冤殺張溫,不由大慟,拊膺長歎:若當年恩師聽我諫勸殺了董卓,朝廷哪裡會有這場浩劫也不必為董賊所害!

自此便有征討董卓之心,爭奈自己兵力太少,隻得暫息此念,等待時機。

便在此時,魯陽信使來到,見到孫堅,遞上袁術密書,請求聯合發兵,討伐董卓。

孫堅覽書大喜,立即點起手下程普、黃蓋、祖茂、韓當四員健將,引領荊南兵馬八千餘人,並數千部曲之眾,星夜兼程,前往魯陽助戰。

兵行數日,先鋒黃蓋遣人來報:前麵已到荊州,刺史王睿吩咐城門緊閉,不放我軍馬入城。是否攻打,請令定奪。

孫堅觀書,便遣來使回複黃蓋:當今亂世,城守為保境安民,加強防備亦為常事,我當先禮後兵,遣使通好。公覆隻宜按兵不動,切休攻城。

打發信使去後,孫堅複遣部將齎持自己手書,進城求見王睿,曆數董卓罪狀,請求借道進軍,並約其一起出兵,北上會合諸侯。

部將奉命齎書,前往叫開荊州城門,求見刺史,遞上主將孫堅手書。

王睿覽書已畢,眉頭微皺,計上心來,對來使展顏笑道:孫文台將軍急公好義,心係漢室,某為大郡刺史,豈有甘於人後之理將軍且往館驛休息,待某親自修書,回複文台。

孫堅部將聞此,道謝退出,自往館驛中聽信。

王睿摒退來使,遂喚主薄近前,私下吩咐:某自鎮守荊州以來,惟與武陵太守曹寅不和,因其智勇兼備,不敢輕啟戰端。孫堅既欲借道荊州北上,我想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何不趁此良機借刀殺人,使孫堅擊殺曹寅,就此並吞武陵,以歸我有

主薄:主公聰智,人所不及。然則計將安出

王睿:我欲將計就計,如此如此。你即刻作書回複孫堅,就說我若助其北伐,甚慮武陵太守襲我之後,斷我歸路。彼若助我攻取武陵,便為合兵北伐交換條件,若何

主薄:此計大妙!屬下這便修書,若有不當之處,再請大人斧正。

於是心領神會,隨即筆走龍蛇,頃刻寫就,呈於案上。

王睿觀書讚道:便是如此。先生實乃大才,一字難易。

於是蓋上刺史大印,再用火漆封固,命人送往館驛,交付來使,令其回報孫堅。

信使接書拜辭,飛馬出城,回營來見孫堅,說知如此如此,獻上荊州刺史回書。

孫堅覽其書信道:文台公勇赴國難,討伐國賊,乃是大義之舉,王某豈敢不附驥尾。奈有武陵太守曹寅,因受奸賊董卓之命,領兵監視荊州,虎視眈眈。我若隨公出兵北伐,荊州空虛,曹寅必躡我之後,實為後顧之憂。早聞文台公乃世之英雄,武功天下無對,量曹寅匹夫,豈是將軍對手,擒之譬如探囊取物。若公能奮勇先下武陵,擒而殺之,則荊州安如磐石,我必儘出荊州之兵,以隨將軍北征。

孫堅得書,未知真偽,心中猶疑不定。正在此時,營門官忽然進帳稟報:啟稟將軍,今有武陵太守曹寅,差人前來犒軍。(本集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為了不寫暑假作業,我參加奧運會 替嫁暴戾大佬!明豔美人被寵瘋了 掌心之外 任職錦衣衛,從掠奪刀法天賦開始 天唐錦繡 大明第一國舅 麥克斯的文明觀察記錄 重生97,我在市局破懸案 廢土求生:我的鄰居又又又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