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默奏道:夏侯駙馬犯下失機兵敗重罪,便是殺他全家也不為過。既蒙陛下不殺,他又怎敢誹謗先王此定是諸弟不服,又知清河公主與駙馬不睦,合謀羅織誣告。況其過繼之父夏侯惇,向有平定天下大功,今殺其子,曹氏及夏侯宗族必然震怖,陛下應三思而後行。
曹睿聞言大悟,即下詔書,推究是誰以清河公主之名所上表奏。一查之下,發現果是夏侯楙之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所為,於是重責。由此夏侯楙冤情大白,後來官至鎮東將軍,無疾而終。夏侯楙雖無治國領兵之能,但貴有悔改之心,浪子回頭,金不換也。
處置駙馬諸弟已畢,曹睿因見曹真告急,因思朝中再無良將,即召司馬懿入京問計。
司馬懿應召入京,進宮奏道:老臣早已料著諸葛亮二番再出漢中,必走陳倉道口。今幸有郝昭、王雙二將智勇兼備,共同守把關隘,孔明便絕不敢從此路運糧。臣算定蜀兵行軍米糧止有一月,利在急戰。陛下可詔令曹真堅守關隘,不要出戰。不須一月,蜀兵自走。那時乘虛而擊之,諸葛亮便可擒也。
嘴裡雖這樣說,心中卻道:曹真向來處處跟某作對,聞我獻此計,必反其道而行之。若果如此,我史侯兄長即又有機會矣。
曹睿哪知其心中所想聞計大悅,欣然道:卿既有先見之明,何不自引一軍襲之
司馬懿老調重彈:臣非惜命,實欲存此兵以防東吳陸遜。臣已料定,孫權既勝曹休,不久必將僭號稱尊;如稱尊號,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臣故此以兵待之。
曹睿認為言之有理,即時下詔:任命曹真為大司馬,司馬懿為大將軍。遣太常卿韓暨持節到河西大營,告戒曹真切不可戰,務在謹守;隻待蜀兵退去,方才擊之。
韓暨領旨,持節出京。司馬懿親送城外,又一再囑咐:我不出兵,以此功讓與子丹;公今去見大司馬時,休言堅守不戰是我奏陳,隻說是天子之意,免得他多想。若蜀兵退時,追趕必要仔細,勿遣性急氣躁者追之。
韓暨感覺好笑,口中應諾不迭,拱手辭去。
明帝遣走韓暨,因見司馬懿不願出征西蜀,又以為先鋒大將費曜已死,曹真手下正缺戰將,遂不放心。於是再下一通手詔,遣使速往襄陽,調張郃來京。
不過三日,張郃便率本部軍到至洛陽,前來見駕。
曹睿大喜,加封張郃為征西車騎將軍,命其往助曹真,親到南門設宴送行。酒席宴前,因問張郃:若等將軍到了隴右,諸葛亮會不會已占領陳倉,陷我大軍於被動
張郃答道:陛下勿憂。恐不等我兵到河西,諸葛亮即糧儘撤兵矣。臣屈指計算路程,以及蜀兵數量,若郝昭與王雙二位將軍能支撐十日,則蜀兵必然糧儘而退。
曹睿見他所說,竟與司馬懿同出一轍,不由笑道:英雄所見略同,朕今日見之矣。
因送張郃出兵,放心回宮。
鏡頭轉換,按下國都洛陽,複說河西大營。
太常卿韓暨持節至營,曹真接入,受詔已畢,厚待天使。
酒罷韓暨辭歸,又再三叮囑曹真,休違天子之旨。曹真口中唯唯,待送走天使,還歸大帳,便與郭淮、孫禮計議:天子不發援兵,卻遣使來勸我休戰,卻是何意
郭淮笑道:此非天子之意,實乃司馬懿之謀耳。既今聖旨嚴命固守不戰,大都督可密令王雙引兵巡哨,諸葛亮自然不敢由此路運糧。待其糧儘兵退,乘勢追擊,可獲全勝。
正說話間,卻見一人衣裳破碎,狼狽進帳拜見,仔細看時,卻是先鋒大將費曜。
曹真意外之喜,令其回帳休養,即遣人分頭傳下將令:教王雙於蜀軍運糧上巡哨,郭淮引兵提調箕穀、街亭,令諸路軍馬守把險要。各司其責,不可主動出擊。
孔明在祁山寨中,因思虎威將軍趙雲已死,陳到率白毦兵又遠在永安,即於大軍中揀選精銳軍士三千人,加以特殊強化訓練,名為無當飛軍,使討寇將軍王平統領。
王平即率無當飛軍,每日到曹營挑戰,魏兵堅守不出。
孔明暗道:魏兵堅守不出,是欲待我糧儘退軍,其自後追襲。今陳倉轉運不通,其餘小路盤涉艱難,我隨軍糧草,不敷十日用度。曹真隻不出戰,如其奈何
正憂悶之間,忽細作來報:魏主使張郃率軍三萬,前來助戰曹真。
諸葛亮聞報大驚,於是召集諸將,計議退兵。長史楊儀問道:今我大勝,儘滅曹真先鋒之軍,又挫儘魏兵銳氣,丞相何故隻聽張郃名字,便欲收軍而回
孔明:我兵無糧,利在急戰。曹真堅守不出,郝昭斷我運糧要道,張郃又引大軍而來;若其與曹真合兵,必以輕騎襲我糧道,那時我十萬大軍欲歸不能。今乘魏兵新敗,不敢正視我兵之際,便可出其不意,乘機退去。可命後隊先行,前軍緩緩而退,是為上計。
一麵分付趁夜退軍,一麵卻派人授密計與魏延,令其伏斬來追敵將。魏延領命,照計行事,親率本部軍埋伏去了。
大軍撤退當夜,孔明又使馬均置備十部自動擊鼓傳更車,放在各寨之中。車上木人自動打更,若有人嚴守之狀。於是全軍皆起,次日清晨兵已儘退,隻落空營。
曹真正在寨中,忽聞張郃領軍到來,於是大喜,親迎入帳。
略作寒暄,張郃便問:都督曾往哨探蜀兵消息否若近日未來挑戰,必已退兵。
曹真急令人前往蜀寨探之,回報果是虛營。於是懊悔無及,急要下令去追。
張郃勸道:不必追擊,諸葛亮必有伏兵在後。
曹真知道張郃智計過人,於是乃止發兵。卻因粗心,忘記派人通知王雙休追。
魏延受了密計,傳令當夜二更拔寨急回,又命吹號鳴金,故意使魏國探馬得知。
果有魏國細作探知蜀軍將退,還報主將王雙,請令是否追擊。王雙乃是一勇之夫,欲建大功,不及向主帥曹真請令,急忙大驅軍馬,在後並力追趕。
追到二十餘裡,看看趕上,已見魏延旗號在前。王雙叫道:魏延休走!
撇了眾軍,單騎追來。行到山坡左側,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道:魏延在此!
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於馬下。魏兵見死了主將,四散逃走。魏延其實手下止有三十騎人馬,依丞相妙計殺了王雙,飛馬趕上本部大軍,望漢中緩緩而行。
孔明兵退漢中,聞說斬了魏國大將王雙,遂於南鄭設宴大會眾將,並與魏延賀功。
陳倉城郝昭聞說王雙追敵被殺,差人申報大都督。
曹真聞知,傷感不已。因見蜀兵已退,遂回師洛陽;命郭淮、孫禮、張郃共守長安。
魏主見曹真回京,雖知兵敗,但念其兩次退敵有功,遂設大宴,朝中重臣輪番敬酒。曹真酒罷回至府中,聞說同宗曹遵、同鄉朱讚皆都亡故。於是大為悲痛,一病不起。
鏡頭轉換,按下曹魏,複說東吳。
吳王孫權在建業設朝,細作入報:蜀漢諸葛丞相出兵兩次,魏都督曹真兵損將亡,尤其大將王雙,有漢壽亭侯之勇,亦被魏延斬殺。
群臣大為振奮,皆勸興師伐魏,以圖中原。
張昭出班奏道:近聞武昌東山鳳凰來儀;大江之中黃龍屢現。主公德配唐、虞,明並文、武,可先即皇帝大位,然後興兵。
群臣聽了張昭此議,無不響應,聲震殿瓦。
孫權聞奏大喜,也不推讓,遂選定夏四月丙寅日,築壇於武昌南郊,登壇即皇帝位。
因下詔命: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諡先父孫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後,兄孫策為長沙桓王,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命顧雍為丞相,諸葛瑾長子諸葛恪為太子左輔,張昭次子張休為太子右弼。
孫權稱帝之後,遂與群臣共議伐魏之策。
張昭卻又奏道:陛下初登寶位,未可動兵。隻宜修文偃武,增設學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與蜀同盟共分天下,緩緩圖之。
孫權隻得聽從其言,即修國書,令使者星夜入川,報以稱帝之事。
後主聞知,遣使急到漢中,請問相父對策。
孔明聞報孫權稱帝,歎道:三國鼎立,興複漢室之業,愈加難矣。
於是奏請後主:陛下可使人齎禮入吳作賀,乞遣陸遜興師伐魏。司馬懿駐兵宛城,專拒東吳,若借此滅吳,那倒是好了;我再兵出祁山,則長安可圖。
後主無不依從,遂修國書,令太尉陳震將名馬、玉帶、金珠、寶貝為禮,入吳作賀。
孫權大喜,厚禮回贈,打發陳震回蜀。即召陸遜,告以西蜀約會興兵伐魏之事。
陸遜奏道:我既與蜀漢同盟,不得不從其請。卻虛作起兵之勢,令西蜀先出祁山。待孔明攻魏急迫,魏抽調南陽兵西向之時,我方可乘虛北取中原。
孫權大喜,照準施行。陸遜即令荊襄各處訓練人馬,擇日興師。
陳震回到漢中,報知丞相:吳國上大將軍陸遜已提調荊州兵馬,準備出兵。
孔明冷笑道:自東吳建國以來,三攻合肥、五出濡須,除攻拔皖城之役,未曾一次建功。彼也隻能在長江之上耀武揚威,欺上門之敵,焉能指望夾擊北魏但能虛張聲勢,拖住司馬懿,休使他來援張郃,則足矣!
於是寫表請求三次北伐,差陳震將表章帶回成都。
後主覽表,大書“準予施行”,遣使送回漢中,自回內苑,找夏侯皇後說話去了。
孔明拜領天子之詔,散會回府,麵無喜色,心懷重憂。
黃承彥見此,踱到中堂,來見女婿道:賢契三伐中原,麵有憂色,卻是為何
孔明:惟憂郝昭據險而守,陳倉不可輕進。則糧道不通,如奈其何!
黃承彥:我已知郝昭來曆。待我去說他降蜀,助你一路東進,直入關中便了。
孔明:老大人向在襄陽,怎樣得識郝昭
黃承彥:其曾於我門下習機巧之學多年,豈不認識
孔明恍然大悟:陳倉之戰,我弟子玉屢造攻城之械,郝昭必有奇術破之,至於數攻不下。我見其怪招迭出,便知古怪。原來是嶽父匠門子弟,怪不得如此難敵!
字幕:郝昭,字伯道,太原人。
鏡頭閃回,敘述郝昭來曆。
郝昭幼時,因遭黃巾之亂,隨父母舉家逃難到襄陽,行乞為生,艱難度日。
其後未久,父母皆都病死,郝昭餓倒在街上,被黃承彥救回隆中黃家灣,令其識字,並教以機械之術。郝昭聰明至極,一學便會,永不忘懷,後被劉表征聘,屢立戰功。
曹操下荊州時,郝昭即隨劉琮歸降曹營,並常有信與恩師黃承彥相通。
西平麴演勾結武威郡三胡叛魏,護羌校尉蘇則招集郝昭平叛。太和元年,郝昭又斬殺麴英,戰功赫赫。之所以屢戰屢勝,大半是因善用攻守器具,皆為黃承彥所授。
閃回結束。孔明聞嶽父說明郝昭來曆,不由愁容頓掃,便請嶽父前往陳倉。
黃承彥欣然領命,兩三日便至陳倉,呈遞名帖叫門。
郝昭聞報恩師來到,喜從天降,大開城門親迎,伏地大哭。
黃承彥扶起,並馬進城。郝昭設宴以待,訴離彆疏闊之情,深謝救命再造之恩。黃承彥也不隱瞞,直接說明來意:緊契不知,那蜀漢丞相諸葛孔明,乃是為師女婿。今存恤漢統,扶保後主劉禪,欲複興漢室江山。賢契而今做的雖是曹家之官,但先在劉表部下之時,亦食漢家之俸。隻因你在陳倉阻住,我婿十萬大軍苦不得過。你道孔明真的戰不過你,攻不下此城否休說他儘得水鏡先生、史子眇仙長、左慈道長等高明之士親傳,兵法通神謀略蓋世,便是為師若助他一臂之力,你自思此城能擋住老夫否言不儘意,望賢契思之。
郝昭聽了恩師此一番話,沉吟半晌,展顏笑道:休說恩師當年救了孩兒一命,又恩養十載,便是這二十年榮華富貴,亦全拜恩師所賜。前番不知孔明乃恩師嬌客,多有得罪,今已知之,豈能再逆天行事恩師即請回告孔明,再領兵來時,某既不降,亦必不再相抗。
黃承彥料他不敢說謊,得了此番答複,大喜而彆,自回漢中,說與孔明。
郝昭待恩師走後,遂致遺書給好友中書令孫資,說某病篤,有違軍國重托;又寫奏章給魏主明帝:臣蒙陛下厚恩提拔重用,本應傾力報效。奈征戰一生,身具多疾,前番又殫精竭慮以敵孔明,心智即竭,病亦轉危,恐不久於人世。朝中若有能將,即請遣來接臣之任,勿使此城為孔明所得,以為進攻我大魏存糧基地也。
令人將奏章送去洛陽,又告誡其子郝凱:你父為將一生,方知人之不能為將。我掘人塚墓,取其木材以做攻戰器械,又知厚葬無益。為父死後,斂葬勿效奢侈。
郝凱不明所指,含糊答應,再拜而出。當夜郝昭服毒而亡,終年四十五歲。
黃承彥回到漢中,將陳倉之行始末說與孔明,又道:雖陳倉可過,但荊州即被關公大意喪失,終不得遂賢契隆中對策之誌。這興複漢室之路,何其艱難也!
孔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當年詐死埋名,隨恩師蔡中郎倉惶出京,諸葛全族毀家以抒國難,我其能知難而止乎老大人為我漢室江山計,佐以六師,又置四龍五令,再以一鳳三友、八將輔之。今大事不成,良輔凋零將儘,可不令人痛哉!(本集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