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洛陽,太尉府宅。
字幕:張春華,河內溫縣人,粟邑令張汪之女,司馬懿發妻,司馬師與司馬昭生母。另生有一子名司馬乾,一女南陽公主。
鏡頭閃回,敘述張春華軼事。
張春華少即有德,智慧見識超於常人。建安六年,司空曹操征召司馬懿入朝,司馬懿不願屈服於曹操,便假稱風痹之疾拒征。家中仆婢,也被一並瞞過。
有次晾曬書籍忽遇大雨,司馬懿從病榻上一躍而起,奔去收書。
家中婢女看到此事,失驚打怪,告知夫人。張春華怕丈夫裝病之事泄露,便親殺婢女滅口,事後從容下灶燒飯,若無其事。司馬懿大奇,由此十分相敬。
司馬懿寵愛小妻柏夫人,張春華因此很難見到夫君。適逢司馬懿生病臥床,張春華前去探望。司馬懿正與小妻親熱,見到老妻不悅,說道:老嫗休矣,何勞你大駕親來問疾
張春華羞慚怨恨,於是絕食自儘,並令三子一女皆不許食。
司馬懿驚恐賠禮,張春華這才停止絕食。司馬懿怕人笑話,即對知情者道:老嫗不值可惜,惟恐餓煞某愛子也。
閃回結束。魏正始八年,張春華病卒,終年五十九歲,葬於洛陽高原陵。
且說孔明既死,魏主曹睿料定孫權是個自守之輩,難成大患,於是再無憂慮,便在許昌大興土木,建蓋宮殿;又於洛陽大造宮殿,極儘華麗。
因選天下巧匠三萬餘人,民夫三十餘萬,不分晝夜而造。民力疲困,怨聲不絕。
曹睿又大起土木於芳林園,使公卿負土植樹。司徒董尋上表切諫,曹睿覽表大怒,欲殺之,但因其素懷忠義,便廢為庶人。太子舍人張茂字彥材,亦上表切諫,曹睿命斬之。
又差人星夜至長安,拆取漢武帝所製銅人及承露盤,移置芳林園中。
銅柱重達百萬斤,不能運至洛陽。曹睿令將銅柱打碎運來,鑄成兩個銅人,號為翁仲,列於司馬門外;又鑄龍鳳兩個,立在殿前。
又於上林苑中,種奇花異木,蓄養珍禽怪獸,不一而足。少府楊阜上表苦諫,請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則,以桀、紂、楚、秦為誡。
曹睿擲表於地:此老生常談耳,沽名釣譽而已。
愈加侈淫,而不自省;眾官紛紛上表諫諍,曹睿亦俱不聽。
忽一日,幽州刺史毋丘儉上表: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自號為燕王,改元紹漢元年,修建宮殿,設立官職,並興兵入寇邊郡。臣自幽州出師北征,渡河不利而還,故此上奏。
鏡頭閃回,補敘公孫淵之事。
公孫淵文武兼備,性剛好鬥。即奪叔父公孫恭之位,又不願受曹魏控製,便遣使節前往建業,自請向吳帝稱臣,以為外應。孫權大喜,因此問計於群臣。
丞相顧雍、輔吳將軍張昭勸諫:公孫淵首鼠兩端,又向無恩義於遼東之民,舉事必敗。陛下若受公孫淵之降,則必引火燒身,反致魏兵南向也。
孫權欲引遼東為援,南北夾攻魏國,因此不納群臣之諫,便遣張彌、許晏攜金玉珍寶滿船,從建業沿長江口出海,繞行到遼東,赦封公孫淵為燕王,世代承襲。
公孫淵沒想到孫權會如此看重自己,便欲接受其爵,遙尊孫權為主。
部下大將卑衍急諫:主公莫若自封燕王,何必受吳主赦封即受其爵,魏主必遣大將來伐,東吳遠在萬裡之外,安能發兵救我枉自引火燒身,落個叛逆惡名。如不能自立為王,則毋寧尊奉近魏,而絕遠吳也。
公孫淵誌大才疏,認為有理,左思右想,終於決定降魏;卻又垂涎吳主珍寶,於是設宴誘殺吳使張彌、許晏,後命計吏為使,將首級獻給魏明帝,私吞珠寶而不上報。
魏明帝大喜,遂遣傅容、聶夔為使,率團至遼東封敕,命公孫淵築台南郊。
計吏回到遼東,密報公孫淵:使團中有左駿伯者,力大無窮,善使一百二十斤渾鐵椎。魏主必是借敕封為名,派使團來刺殺主公也。
公孫淵聞而大懼,先命卑衍率甲士包圍館驛,然後才親自進到館驛,拜見使者。
一行人馬來至南郊高台,魏欽差使者當眾宣讀敕旨:奉天承運,大魏皇帝詔命,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仍任遼東太守,統領遼東諸郡。
公孫淵見魏主所封並非自己所求燕王,不由大怒。回至都城襄平,設宴款待天使,借題發揮,對本國陪宴之賓口出惡言,其實指桑罵槐。
傅容、聶夔辭歸洛陽,向天子奏報:公孫淵對樂浪公之封極為不滿,出口不遜。
明帝大怒,便調毋丘儉為幽州刺史,攜天子詔書及符節印章,征召公孫淵入洛陽麵君。公孫淵聞訊大駭,立刻發全國之兵,在遼隧阻攔毋丘儉入境,並與之激戰。
毋丘儉見形勢對己不利,便急退兵,表奏明帝。
公孫淵於是便依卑衍所諫,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並設置百官,遣使持符節,授予鮮卑單於印綬,給邊疆諸戎狄部族首領加封晉爵,引誘鮮卑人侵擾北方。
副將賈範、參軍倫直諫:主公休要背叛曹魏,到時後悔不及。
公孫淵怒而不聽,皆命斬之。令大將軍卑衍為元帥,楊祚為先鋒,起遼兵十五萬,直殺奔中原而來。起兵之時,又再遣使至建業,稱臣於吳求援。
孫權因前番殺使拒封之事,此時焉肯出兵相助驅回遼使,袖手旁觀。
閃回結束,毋丘儉表奏入京。
曹睿覽罷,乃召司馬懿入朝計議:卿若帶兵前往遼東平叛,總需多少兵馬
司馬懿:臣引部下馬步官軍四萬,足可破賊。
曹睿道:兵少路遠,恐難收複。
司馬懿:兵不在多,在能設奇用智耳。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
曹睿問:此去往複幾時
司馬懿:四千裡之地,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約一年足矣。
明帝又問:倘吳、蜀兩國入寇,如之奈何
司馬懿道:前番蜀將馬岱出漢中來襲,已被臣殺敗,一年內無力北進;至於東吳,有老將滿伯寧在,陛下何憂
曹睿沉吟:今陳登、曹仁、張遼、臧霸、文聘數人皆已亡故,孫權豈懼滿寵
司馬懿道:滿寵之才,極長於孤軍奮戰,陛下豈忘之耶
鏡頭閃回,滿寵拒吳。
魏太和二年,蜀相孔明初伐中原之時,滿寵出任豫州刺史。次年春,東吳降者報說,東吳進入戰備,孫權揚言要到江北狩獵,牧馬南陽。
滿寵聞之,料定孫權定會襲擊酉陽,於是也加緊戰備。孫權見魏國有備,知道必是消息泄露,滿寵已猜透己謀,隻得退還。
是年秋,魏主派曹休從廬江南到合肥,使滿寵兵向夏口。滿寵上疏:大將軍曹休雖聰明果敢,但背湖臨江,進易退難,兵家所忌也!若入無強口,則須防吳兵前後夾擊。
奏疏尚未送到洛陽,曹休已深入無強口,被吳將阻住夾石去路,因此大敗而還,繼而羞憤辭世。明帝於是詔命滿寵以前將軍職,代理都督揚州諸軍事。
太和四年,滿寵為征東將軍,接任曹休前職。
孫權發兵十萬,聲稱要取合肥。滿寵召集兗、豫二州兵力,雲集合肥,孫權退還。曹睿詔命滿寵撤兵,滿寵認為敵兵不戰而退,定然有計,奏請不要撤軍。
數日後,孫權果然引兵複來,因見合肥守備森嚴,隻得無功而返。
太和五年,東吳將領孫布派人到揚州求降,請楊州刺史王淩派兵前來迎接。王淩將孫布書信呈報滿寵,請求派兵。
滿寵認為有詐,以王淩口氣複信給孫布:公迷途知返,棄暗投明,殊可讚佩。今請我派兵迎公來降,某謂兵少不能保衛,兵多則易泄密。待某設計以全公誌,公其候之。
正在此時,魏主聖旨傳來,召滿寵入朝。
滿寵臨行,命令留府長史:王淩立功心切,必要前去迎降。孫布之降,與前番周魴詐降如出一轍,迎之則必中其計。我走之後,若王淩請兵,切勿給派。
長史應諾。滿寵走後次日,王淩果然前來請兵,長史不與。
王陵恨怒,派遣督將率步騎七百人往迎。孫布待魏兵前來,果在夜裡發動突然襲擊。魏兵七百人死傷大半,督將奮力殺出重圍,隻帶二百兵逃回揚州。
魏明帝征召滿寵返京,本因王淩同黨上奏,詆毀滿寵年老力衰,言行荒謬。滿寵到京,將對孫布詐降之疑分剖奏之。明帝便知揚州官吏妄奏,即令滿寵立刻返回,以備東吳來犯;並命撤換王陵,以示信任之意。滿寵乃複還楊州,布防長江下遊一線。
太和六年,東吳上大將軍陸遜移兵廬江。揚州諸將皆謂應趕快救援,紛紛請戰。
滿寵卻道:廬江雖小,但兵精將猛,定能堅守。敵軍棄船深入二百裡,後方空虛,今正宜誘其深入,乘機敗之。且任其繼續推進,後方使逃之不及。
於是不救廬江,反率軍開往楊宜口。
陸遜聞報滿寵頓兵於此,知道再無勝望,即當夜退軍而還。當時為響應孔明北伐,吳主孫權每年都有進攻之計,但每次皆被滿寵設計退之,並不能北越江淮半步。
青龍元年,蜀相孔明五伐中原。滿寵上疏天子:蜀兵再出漢中,東吳必攻合肥。合肥城南麵江湖、北接壽春,吳兵若圍攻合肥,得以依恃水勢。我兵若來救援,必先攻破其主力,然後始能解圍,無必勝把握也。今當移城內之兵向西三十裡,則可依據地勢奇險固守,此引敵出洞,而斷其退路上計也。
魏明帝問於群臣,護軍將軍蔣濟則不以為然道:如此是示弱於敵也。且自壞城池,我不攻自破矣!若果如此,則敵兵必儘得淮南之地。
滿寵便又上表,堅持己見:兵者,詭道也。示敵以弱,使其驕傲,正所謂形實不必相符之理也。我今趁敵兵未至,移兵城外,內布精兵,誘敵遠離水路,以避其長;而我相機而動,則外能禦敵,內亦無患焉。
曹睿再問群臣,尚書趙谘進言:滿寵所言,實屬上策。
於是明帝下詔,依照滿寵之計,由合肥向西三十裡修建新城。
是年孫權率兵欲圍新城,因見離水路太遠,於是在江上停留二十天之久,不敢下船。
滿寵召集諸將說道:我若移兵城外,孫權定會向其部下誇下海口,前來上岸展示實力,以邀威名。我可如此如此,必能大破吳兵。
於是令在合肥城隱蔽處埋伏步騎六千,等待吳軍自投羅網。孫權果然上岸耀武揚威,遭到滿寵伏兵突襲,被殺死數百將士,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铩羽而歸。
魏青龍二年六月,孫權率兵再圍新城。滿寵欲親自率軍而出,援救新城守將張穎。
殄夷將軍田豫諫道:新城自守有餘,孫權佯作圍城,實是張網以待將軍來援。將軍若以合肥之兵前往援之,反恐為孫權所吞。
滿寵納諫,遣使飛馳洛陽,奏請召休假中護軍兵將三萬人回防新城,從後夾擊孫權。
曹睿覽奏,問計於群臣。散騎常侍劉邵奏道:滿寵之計是也,但不必動用中護軍。宜派步兵五千、精騎三千出發,將隊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佯作數萬大軍之狀。孫權若知我大軍到來,必定自走,則吳兵不戰而破。
蔣濟應聲附和,亦稱此乃上計。曹睿遂納劉邵之諫,親率水師東行,虛張聲勢。
滿寵便募集壯士,折鬆枝為炬,灌上麻油順風放火,燒毀吳軍攻城器具,射殺孫權之侄孫泰。時值吳營士卒多有病患,又聞曹魏大軍將至,孫權於是撤退。
由是自曹休、曹真、張遼等人死後,滿寵便為魏國中流邸柱,防禦東吳第一大將。
閃回結束。明帝遂納司馬懿之諫,命滿寵全權防禦東吳。
鏡頭轉換,司馬懿辭朝出京,兵發遼東。
遂令胡遵為先鋒,引前部兵先到遼東下寨。哨馬飛報公孫淵,公孫淵便令卑衍、楊祚分八萬兵屯於遼隧,圍塹二十餘裡,環繞鹿角,嚴陣以待。
司馬懿接到胡遵還報,向眾將笑道:賊不與我交戰,是效某當年對付孔明之法,欲老我兵,使我糧儘退兵之時自背後追殺。彼既以八萬之眾守在此處,我料賊巢必然空虛。不若棄卻此處,徑奔襄平;賊必往救,我卻於中途擊之,必獲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