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集 戴洋奇術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二十七集 戴洋奇術

第二十七集 戴洋奇術(1 / 2)

按下益州,複說中原。

字幕:晉明帝太寧元年,後趙右長史張賓染病不起,纏綿床榻月餘而故。

趙王石勒親自到府吊喪,仰天哭叫:上天不欲我成大事耶,何奪我右侯如此之早!右侯豁達大節,謀無不中,算無遺策,雖子房、蕭何之輩,亦不過右侯之才。某能有成今日之業,皆乃右侯之功。孤欲百年之後托以後事,不期如此早夭,寧不使孤心腹崩裂哉!

邊說邊哭,淚下如雨。於是親為設祭,與百官治喪而歸,以程遐代為右長史。

三月,哨馬來報:江東王敦造亂,國勢傾頹。

石勒自覺有機可乘,乃使桃豹、孔萇等率兵南下,寇略彭城、下邳,放馬江淮。

徐州刺史卞敦不敵後趙大軍攻勢,隻得棄了彭城,引軍退保盱眙。

自此徐、兗二州諸堡主儘降趙王,石勒遂置守宰鎮撫。再遣支雄、桃豹寇略河南,先拔襄城,再圍譙城。

祖逖之弟祖約不能抵禦,引眾退屯壽春。支雄、桃豹遂取陳留,梁、鄭之間騷然。

鏡頭轉換,按下後趙,再敘前趙。

字幕:太寧元年六月,涼王陳安在南安圍困前趙征西將軍劉貢。

休屠王石武接到劉貢告急書函,率領軍隊由上邽趕來救援,與劉貢合擊陳安。

陳安出乎意料,未曾設防,經前後兩麵夾擊,造成重創。迭經兩戰,涼軍潰散,陳安最終收攏殘騎八千人,敗逃退守隴城。

前趙王劉曜本欲一舉平定關隴之地,聞說陳安兵敗,石武離開老巢,遂趁此機,親自率軍圍攻隴城,另遣彆軍圍困上邽。

陳安頻頻出戰,屢遭敗績。

前趙右軍將軍劉乾攻克平襄,隴上諸縣皆降前趙。

陳安見立腳不住,乃留部將楊伯支、薑衝兒堅守隴城,己率精騎突圍,逃奔陝中。

劉曜遂於十月占據隴城,遣將軍平先率勁旅十萬,前來隴右討伐涼王陳安。

字幕:陳安天生力大,自幼遍訪名師習武,從軍後勇冠三軍。因羨慕蜀漢關、張二將勇猛無敵,遂請人打造兩般兵器,左手持七尺鋼刀,右手執丈八蛇矛,向以萬人敵自詡。

前趙先鋒平先亦是一員當世猛將,領了趙主劉曜將令,遂引大軍來到隴右。前軍緊追慢趕,至於陝中,終於追及陳安。兩軍相遇,列陣對圓。

陳安乘騎高頭駿馬,左揮大刀,右舞蛇矛,出於陣前,高聲喝道:哪個鼠賊竟敢緊追不舍,前來迫某決戰!可上前來授首。

趙軍陣內衝出一匹瓜黃馬,平先手執混鐵點鋼槍,高聲回罵:陳安反複無常之輩,有勇無謀之徒,看某來斬你首級,獻於我家陛下!

二人交手十合,各自詫異,分彆小心。當下打點精神,各使出渾身解數,兜轉來去,直鬥到日落平西,戰了二百回合,難分伯仲,各自鳴金罷兵,退回本營。

次日,平先又來罵陣,陳安大怒出迎,二人又戰在一處。一來一去,刀來槍往,直戰到過午,揮汗如雨,馬身猶如瓢潑,隻是不見輸贏。

陳安正苦戰間,看見對方陣角旗動,又見敵軍勢眾,心下怯了,撥轉馬頭便走。

平先此時亦已氣喘籲籲,汗下如雨,但不欲失此殲敵良機,遂將手中點鋼槍高舉,代替軍令,命令諸將揮軍大進,並當場許諾:陳安力已儘矣,無能為也。你諸將聽者,凡有斬其首者,無論是誰,均賞金千斤,爵封關內侯!

眾將聽了士氣大振,當下齊抖絲韁,亂撒轡環,直向陳安圍裹上來。

陳安見趙將緊追不舍,不由大怒,重又撥轉馬頭,將兩樣兵器舞開,一旦有人接近,則刀、矛同揮,每次皆斬刺對手下馬,絕不落空。

一連殺死十五、六員偏副牙將,招不虛發。一麵且戰且走,引軍後退。複見追敵稍遠,便左右馳騁,一邊向後發箭,敵騎聞弦落馬,直至箭矢發儘,射殺二、三十員敵將。

趙將大懼,再不敢近,隻於遠處放箭呐喊。

平先此時已歇過勁來,換了戰馬,敏捷如飛,再來和陳安搏戰。

陳安無有戰馬替換,瞬時便被追及,又戰二十餘合。陳安惱發,兼且心慌,急以右手長矛運起平生之力,來刺平先左肋。這一下卻刺得猛了,失去準頭,矛頭自肋側穿過。

平先覷得清楚,看得真切,急用手一接,按住矛杆,運力猛然回扯,奪下蛇矛。

陳安大驚,雙手掄大砍刀殺透重圍,率數十騎部從落荒而逃。

適逢天色近暮,忽聞雷起天際,又見雲聚東南,接連幾個閃電,直照得天地通亮,頓時大雨滂沱,刹那間平地成渠,眼前猶如水簾。

平先撥過戰馬,再來追尋陳安時,卻失其所蹤。

陳安便趁此大雨,丟棄馬匹,收集百餘名侍從,穿越密林逃走,藏匿於山中。

平先待大雨稍停,便令士兵四處搜索,因大雨衝毀足跡,失其所在。

次日陳安派部將石容覘出山窺察,卻被趙將呼延青人抓獲。呼延青人拷打石容覘,詢問陳安藏身之處。石容覘昂首而立,遍體鱗傷,隻是閉口不言。

呼延青人遂將石容覘殺死,複引軍來搜山。將近申時,雨停雲收,霞光滿天。呼延部兵因聞林中馬鳴,尋聲而至,發現蹤跡,一擁而上,在山澗中抓住陳安,綁縛送歸。

平先恨其反複不定,遂命推出斬首。又令四麵出擊,殺散陳安餘眾,方令鳴金收軍。

趙王劉曜聞說殺了陳安,歎息良久,即引得勝之兵及陳安降眾十萬,來攻涼州。

當時趙軍戎卒二十八萬,號稱五十萬,浩浩蕩蕩殺向涼州,是日塵土漲天,旌旗蔽日,連綿數十裡不絕,涼州士民見之無不大震。

涼州王張茂聞說趙王又來征伐,不由驚駭不禁,急聚部下一眾文武,商議應對之策。

班中閃出參軍馬岌:賊軍入境,必須大王親自出城迎戰,以礪士氣。

長史汜禕諫止:此等以君主安危與舉州百姓性命以邀功名者,可請斬之!趙王舉五十萬大兵而來,所到之處雞犬不留,臣為陛下及涼州士民計,應遣使議和,可不失藩鎮之位。

馬岌:糟粕書生不思國家大計,亦不知兵法。劉曜自引軍至,河西之地皆觀陛下之舉。陛下當立信勇,以副秦隴萬民之望。豈可望風而降,以效蜀漢後主阿鬥耶!

張茂:此言善哉!吾其寧為孫皓,不為劉禪。

乃整點州中精兵五萬,親率大兵出涼州,迎於石頭城(並非建康石頭城)外,令六軍紮下營寨,升帳聚眾計議。諸將皆謂敵軍勢大,懼不敢言。

參軍陳軫見此,上前進言:趙王舉眾而來,其兵雖多,皆乃氐、羌烏合之眾,恩信未結,皆懷狐疑之心。且其山東未定,有後顧之憂,不能曠日持久與我爭奪河西。若彼二旬不退,內亂自起,臣則請蔽卒數千,為陛下克之。

張茂聞計沉吟,又見諸將皆都不語,尋思:畢竟趙王兵多勢大,不可與其正麵交鋒。

於是宣布散帳,密令內史寫下降表,遣人送去劉曜大營,囑其暗中觀其動靜。

劉曜引眾至於河西,紮營已畢,諸將便紛紛前來請戰,要求渡河。

劉曜說道:我軍爭戰萬裡,其實疲困,皆不堪用。今但按兵歇馬,專以聲威震之。孤料不出中旬,張茂降表當至營中。若不到時,便是孤負眾卿。

話猶未落,門軍入報:涼王張茂遣內史奉降表至營,見在帳外候命。

劉曜哈哈大笑,顧謂諸將:若何?

眾將無不拜服。

劉曜命來使進帳,觀罷降書,見張茂言辭懇切卑微,遂大悅,對來使說道:既是張茂肯降,孤也不虧待他,敕封其為太師,加涼王,賜九錫。

涼使:陛下厚恩,涼王沒齒不忘。臣待我王謝主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曜大喜,厚賜涼使,遣其回去。

張茂聞說趙帝準降,不勝之喜,遂罷兵轉回涼州城內,並使人搜羅府庫,貢獻財物及驅牛酒至趙營勞軍,甘願稱臣。

劉曜由是兵不血刃而勝,振旅班師,繞行仇池而還。

鏡頭閃回,仇池城中。

字幕:楊難敵,白馬氐人,前仇池國君楊茂搜長子。

東晉建武元年,楊茂搜去世,楊難敵與弟楊堅頭分領部曲。楊難敵號左賢王,屯下辨,楊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

太興四年,前趙主劉曜領軍進攻下辨,楊難敵迎戰不勝,退保仇池。

劉曜因軍中大疫忽起,便遣人遊說楊難敵:公若投降稱藩,便可自領故土部眾如故。

楊難敵見眾寡不敵,遂遣使向前趙稱藩。劉曜封其為益、寧、南秦三州牧,兩下罷兵。

閃回結束,仇池王帳。

楊難敵正坐帳中,忽聞入報:陳安戰敗,被趙王部下大將平先所殺;趙王引得勝之軍往征涼州,涼王張茂明知不敵,主動向趙主納款稱臣!

楊難敵聞報,不由大懼,手中茶盞掉在地下,摔得粉碎;於是急令升殿理事,問計於眾臣:劉曜自涼州還師,必率得勝之兵前來攻我,如此奈何?

眾臣皆懷大懼,議論不一,有主降者,有主逃之。

忽階下閃出楊難敵胞弟楊堅頭,至階下高聲叫道:臣有一計,可退匈奴大軍!

楊難敵:賢弟有何妙計?

楊堅頭:前番趙王許降,今番引兵又來,必欲平滅我族,方肯罷休。我既戰之不勝,今有成漢國李雄兵精糧足,據險自守,不如前去投之。劉曜總不能在此長年駐紮,待其兵退之時,我再引眾殺回,則隴州依然是我楊氏天下!

楊難敵:我弟此議,亦稱妙策!

於是吩咐眾官,連夜還家收拾行李,次日率眾南奔漢中,遣使向成漢主請降。

成都王宮之中,李雄覽罷楊難敵降表,恐其反引趙軍入蜀難製,一時沉吟未允。

使者返回漢中,向主公敘說成漢王猶豫不決之狀。楊難敵聞罷,即搜羅黃金百斤,複派使節前往成都,重賄成漢將軍李稚,使其在漢主李雄麵前美言。

李稚得了重賄,便向李雄進言:依臣所見,陛下不如準納楊難敵之降。

李雄:卻為何故?

李稚:陛下若準納楊難敵之降,並助其複國,則其必感激涕零,永為我成漢北藩。且陛下早有北伐之誌,複可借仇池為東進通道,掃平天下,統一**,成就萬世基業也。

李雄被李稚說得心活,遂允楊難敵之降,並派大兵相護,遣其重回武都。

楊難敵還國未久,聞報趙軍未在仇池停留,已退回本國之境。難敵大喜,於是複又據險自守,不再聽命於成漢王李雄。

李雄大怒:此賊忘恩,實在可惡!李稚,當初皆是你替楊難敵說話,孤方準納其降。今其複叛,你有何話說?

李稚:此皆為臣一時不明,被其蒙蔽,甚是惶恐,望陛下恕罪。

李雄:如此,便命你與我兄李含分為二路,進討楊難敵,勝則贖罪,敗則斬首。

李稚不敢回言,喏喏連聲奉命,與李含引軍北上,兵至下辯。

楊難敵聞說漢主來伐,遣將迎敵,阻敵歸路圍之,陣殺李稚、李含,蜀兵餘眾皆降。

鏡頭轉換,複說涼州。

涼王張茂自受趙王之封,心中愧悔,每日悶坐宮中,自覺有辱先王。

痛定思痛,於是猛醒,召集眾臣議道:皆為我國中無有關隘抵抗敵國鐵騎強弓,故此屢受人欺。我必傾舉國之力,加築姑臧城垣,並修靈鈞台,以禦敵寇不可。

彆駕吳紹諫阻:敵國來伐之患,愚以為原因不在於此,是主公恩義未及於本國人心也。若非國人萬眾一心,皆願為主公效命,雖處層台,便如當年白馬將軍公孫瓚一般,終為袁本初所亡,**喪身。反適足以疑群下之誌,示敵國以怯懦之形也。

張茂不悅:我兄當初一旦**,豈無忠臣義士欲為之儘節哉!孤所忌者,乃禍生不意之間,變發肘腋之時,兵無所恃耳。王公設險,勇夫重閉,亦古人保國之道,卿其勿言。

於是不顧眾臣反對,就此大興土木築城,終就大功於一役。

太寧三年五月,張茂重病不起,令喚其子張駿至於榻前,執手而泣:我家自立涼州國,向以孝友恭順著稱。晉室雖微,偏安於東南一隅,汝亦應小心奉承,休得失了臣節。

張駿叩頭不止,唯唯而諾。

於是傳達遺詔於群臣:我之官職非由天子王命所封,苟以集事而已。某死之後,當以白恰入棺,勿以朝服王禮葬之,切記,切記!

囑罷而卒。張茂既死,群臣依其遺囑白恰入葬。

趙王劉曜聞之,遂遣使立張茂子張駿為涼州牧,封涼王。

鏡頭轉換,複說前趙。

字幕:劉胤,趙主劉曜世子。年十歲時即身高七尺五寸,多力善射,驍健如風。

當靳準之亂時,劉胤與其母逃於黑匿鬱鞠部,得免於難。值陳安既已敗亡,乃自言己之身世於鬱鞠王。鬱鞠王大驚,於是敬以諸侯之禮,並使人送還劉曜。

劉曜忽得此子回來,聞說過往免難之事,不由悲喜交加。

於是登殿,使與群臣相見,當眾說道:朕今得世子歸國,其材器過人,且曆涉艱難,深為可憫。孤欲效周文王及漢光武帝以固社稷,而使為太子,可乎?

左光祿大夫卜泰抗言諫道:文王定嗣於未立之先,則可。光武帝以其母失恩而廢太子,此豈足為法?向晉室若以東海王為嗣,未必不如今之明帝也,且不致於如此大亂。世子劉胤文武材略,誠然高絕於世,然太子劉熙孝友仁慈,亦足為承平賢主。況東宮乃民社所係,並無絲毫過錯,豈可輕動!若陛下果欲替嗣,臣即請效死東宮,不敢聞命。

眾臣皆知卜泰乃劉胤之親舅公,今日竟當廷為太子抗言,無不驚訝。

劉曜聞聽此言,心思太子劉熙乃羊後所生,今羊皇後已死,亦不忍廢之。又因卜泰實屬忠義之舉,於是說道:公言是也。既是如此,朕不廢太子,更使卜泰領太子太傅。封劉胤為永安王,都督二宮禁衛,錄尚書事。

卜泰、劉胤:臣領旨謝恩。

鏡頭轉換,複說成漢。

成漢主李雄:皇後任氏無子,朕欲立亡兄李蕩之子李班為太子,眾卿以為可否?

群臣出班固諫:陛下不可。皇後無出,請立庶出諸子。

李雄:我兄李蕩乃先帝嫡統,有大功於國,大事垂成之時而不幸亡故,朕襲其之位,常為悼念。且李班仁孝好學,必能負荷先烈,光大我漢國。

太傅李驤苦諫:先王立嗣子者,所以明定位分而防篡奪也。今有諸子皆不得立,反立侄兒,實乃禍亂之源。昔宋宣公、吳餘祭之事,足以觀矣!



最新小说: 玄學美人通陰陽,瘋批權臣撐腰寵 中世紀女領主 穿到十年後,白月光被我搶娶豪奪 總被召喚的我於高危世界成為大佬 重生七零:狠戾軍官被我撩紅眼 匪禍天下 將軍擄嬌 俯仰人間二十春 我馴養師,養蟲族天災不過分吧? 春日早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