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不得答複,遂以高澄名義寫書寄呈梁武帝,請問以蕭淵明交換侯景之期。
梁武帝得書大喜,急複信道若貞陽侯旦至建康,則侯景夕返晉陽。
侯景覽書大駭道老兒昏悖,竟如此明目張膽賣我!
於是召集八百部眾,問道今梁帝棄我,當如之何?
部眾均大怒道願從將軍,生死與共!
合州刺史鄱陽王蕭範聽聞其事,派人送密信到司農卿傅岐府,報說侯景要反。
傅岐急入朝以密書上呈,並諫武帝蕭衍道彼高澄何故向我求和?此必是離間之計。故命貞陽侯遣使勸和,欲令侯景自疑;侯景意不自安,必圖禍亂。我若許東魏以通好,正墮其計中。望陛下絕東魏之使,下詔撫慰侯景,則大亂不作,國境安息,江東之幸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武帝聞奏,良久不語。
朱異適在帝側,仰承帝意說道鄱陽王不許朝廷有一客乎!彼侯景今止八百餘眾,有何能哉?高澄擁百萬大軍,我寧得罪高澄,而取悅侯景耶!
武帝點頭稱是,乃從朱異之言。
傅岐出朝下殿,仰天長歎為一貞陽侯蕭元明之故,我江東休矣!
畫外音梁武帝為人多情,對自己宗族向來恩愛,甚至放縱胡為。弟蕭宏臨陣脫逃,侄蕭正德投敵複回,子蕭綜臨陣向魏軍投降,如此大罪,皆被饒恕不究。亦複溺愛親侄蕭淵明,朱異心知肚明,故為討好武帝,固執言和。至於社稷江山,便不在朱異考慮之內。其後侯景反以誅殺朱異為名,長驅直至建康,朱異羞愧交加而死,亦謂應得之報。
侯景雖欲造反,終因人馬有限不敢,最後上書武帝高澄捧壁求和,蓋因秦兵扼其喉,胡騎迫背,故甘辭厚幣以取好陛下。高澄豎子,當其強時,陛下尚伐而取之;今其衰弱,反慮而和之哉?舍已成之功,縱垂死之虜,愚以為陛下必不取也。臣與高氏釁隙已深,仰憑聖威,期雪仇恥。今陛下複與高氏連和,使臣何地自處!
梁帝覽奏,猶以自欺之言回複侯景朕與公大義已定,豈有成而相納,敗而相棄乎?公但清靜自居,無勞慮也。
侯景又奏臣今蓄糧聚眾,秣馬礪戈,指日克清趙魏,不容軍出無名。陛下若棄臣遐外,南北勾通,將恐微臣之身,不免重落高氏之手。
梁武帝回複朕為萬乘之主,豈可失信於卿,不勞複有陳啟。
蕭衍皮裡陽秋,侯景部下卻已忍耐不住。部將王偉勸道如此書信往來,有甚用處?大王今坐聽梁帝之命亦死,舉大事亦死,唯決裁之!
侯景於是意決,將壽陽全城居民募為軍士,停止債務田租,並將百姓子女配與將士,致使全民皆兵,眾至十萬。一切準備停當,便擇吉日拜將築壇,以安北將軍夏侯夔之子夏侯潘為長史,徐思玉為司馬,訓練士卒,籌備糧秣。
此後侯景再上表疏,以養兵拒魏為名索求軍資,言辭漸露悖慢。梁武帝隻求羈糜,對其所請卻從不拒絕,一味姑息,轉運物資之使相望於途。
蕭範、羊鴉仁、元貞、裴之悌等梁將皆看出其中關竅,相繼向朝廷報告侯景欲反,請止其資助,梁武帝及朱異皆不以為意。
侯景經過數月準備,便利用梁武帝昏庸縱容,軍力迅速壯大。
梁太清元年八月十日,侯景請人占算,說是出兵吉日,無往不勝。遂傳檄江淮,以誅殺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右衛率陸驗、製局監周石珍為名,正式起兵壽陽,集中兵力八千人直發建康,正式揭開侯景之亂帷幕。
梁武帝這才大驚猛醒,急派邵陵王蕭綸統率諸軍,北上征討侯景。
侯景聞梁帝命軍來伐,問計於諸將。
王偉說道蕭綸若至,彼眾我寡,必為所困,不如率輕騎直撲建康。我聞臨賀王蕭正德早有反心,屆時其反於內,大王反於外,天下不足定也。兵貴神速,宜即進發。
侯景從之,乃使徐思玉暗與蕭正德通信,許以裡應外合攻取建康,擁其為帝。
蕭正德早有反意,隻恨不得其便,此時自然一拍即合,約為內應。侯景大喜,乃留外弟王顯貴把守壽陽,自己詐稱狩獵潛出壽陽,人皆不覺。
十月初三,侯景佯稱趨擊合肥,轉而潛襲譙州。助防董紹先開城投降,俘刺史侯泰。
梁武帝詔遣寧遠將軍王質,率水師三千巡江防阻。侯景再攻曆陽,太守莊鐵獻城投降,且進言獻計今國家承平日久,人不習戰,大王宜乘此時速趨建康,兵不血刃可成大功。
侯景乃留田英、郭駱守曆陽,以莊鐵為向導,引兵臨江。江上守戍相繼告急。
武帝問計群臣,都官尚書羊侃奏道臣請以二千人急據采石,令邵陵王蕭綸襲取壽陽,使侯景進不得前,後退失巢,烏合之眾,自然土崩瓦解。
朱異卻道侯景必無渡江之誌,何必如此!
梁武帝不用羊侃計策,卻以臨賀王肖正德為平北將軍,都監京師諸軍事,屯丹陽郡。
蕭正德既握軍權,乃遣大船數十艘,詐稱裝載荻草喂馬,公然渡江,接濟侯景叛軍。
侯景卻慮王質率水師橫江攔阻,便派細作前往監視,俟其有甚異動,及時回報。
臨川太守陳昕亦慮到此層,具折啟奏朝廷侯景南來,采石急須重兵鎮守,王質水軍輕弱,恐不濟事。
梁武帝覽奏,甚覺有理,遂命陳昕與王質對調,使二人交接防務。王質卻甚有趣,不等繼任前來交接,便率本部軍先離采石,此時陳昕尚未離開秦淮渚。
細作急過江來報告侯景恭喜大王!梁將王質不知何故離去,采石無兵把守。
侯景大喜,便自橫江濟於采石,馬數百匹,兵八千人得渡。侯景兵馬已過采石,朝廷始命戒嚴,狼入關門,慢了一拍。
太子蕭綱戎裝入見武帝,稟承拒敵方略,請旨而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蕭衍便道此乃你份內之事,何必再問!
太子領諾,急入中書省,分派任務以羊侃為軍師將軍,南浦侯蕭推守東府,西豐公大春守石頭,輕車長史謝禧、始興太守元貞守白下,韋黯與右衛將軍柳津分守宮城諸門。
但朝中人心惶惑,幾乎無有應者。
太清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侯景兵至板橋,遣徐思玉入宮求見梁武帝,欲觀城中虛實。
武帝遣中書舍人賀季隨徐思玉慰勞侯景大軍,並問今公之舉兵,是為何名?
侯景痛快答道欲為皇帝也!
王偉不料他竟說出心中實話,急為掩蓋隻因朱異等人亂政,我家大王非為造反,實欲儘除朝中奸臣,以保大梁江山社稷萬安耳!
侯景聽王偉如此說,這才知道自己失口,遂扣留賀季在營,不令其回建康。城外百姓聞侯景兵至,競相扶老攜幼入城,建康城內秩序大亂。
朝廷因無戒嚴備戰詔命,當時城內軍人皆無長大器械,聞說叛軍兵臨城下,於是皆都爭入武庫,自取兵甲,有司也不能禁。
羊侃聞報,恐內中有叛軍間諜,急帶兵前來彈壓,命令立斬數人,其亂方止。
二十四日,侯景揮師至朱雀桁城南,太子乃以臨賀王蕭正德守宣陽門。
蕭正德與侯景部將徐思玉勾結已定,既借守城之便,率眾於張侯橋迎住侯景大軍,引入宣陽門,複渡秦淮河入城,不費一槍一矢。
當夜兵至闕下,次日侯景列兵圍繞台城,射檄文於城中朱異舞弄朝權,作威作福,臣為所陷,欲加屠戮。陛下若照此名單,誅殺朱異等人,臣則斂轡北歸。
武帝見其檄文,乃問太子果有此事乎?
太子答道然。果有此事。
武帝便欲依其檄中名冊,令誅朱異等人。
太子高聲止道雖然所說是實,然反賊是以殺朱異等為借口耳!陛下今日殺之,無救於急,適貽笑將來!俟賊平之後,誅之未晚。
武帝思之慚愧,乃止其令。侯景下令圍城一周,百道齊攻,殺聲震天。因攻城不下,士卒傷亡甚多,乃築長圍阻斷內外,又複上書,求誅朱異等人,實欲借此退兵。
太子命送賞格出外,曉諭軍民有送侯景首級入城者,便授以侯景之位,並錢一億萬,布、絹各萬匹。
朱異、張綰建議出兵擊之,羊侃道不可。少出兵不足破賊,徒銼銳氣;若多出兵,則一旦失利,門窄橋小,難以退入城內,必致傷亡。
朱異不從,使張綰率領千餘人出戰。未及交戰,官軍退逃,爭橋赴水,死者過半。
十一月初一,侯景為穩定軍心,擁立臨賀王蕭正德即帝位於儀賢堂,並下詔旨奸邪亂政,帝久不備,社稷將危。朕躬繼此寶位,大赦天下,改元正平。
遂立世子蕭見理為太子,以侯景為丞相,將己女嫁與侯景,並悉出家財以助軍費。
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聞說侯景兵圍台城,急命戒嚴,傳檄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嶽陽王蕭詧、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蕭恪,以及各宗室諸王,發兵入援建康。複遣司馬吳曄、天門太守樊文皎等部將,兵發江陵。
邵陵王蕭綸行至鐘離,聞侯景已渡采石,遂晝夜兼程渡江。
船至中流,忽然風起,巨浪滔天,人馬溺死者十之一二。遂舍舟登岸,率寧遠將軍西豐公蕭大春、新塗公蕭大成、永安侯蕭確、安南侯蕭駿、前譙州刺史趙伯超、武州刺史蕭弄璋等,計步騎三萬,自京口西上,於二十三日晨紮營於蔣山。
侯景聞報大驚,急分兵三路進攻,反被蕭綸大破之。
十一月二十八日,蕭綸進軍玄武湖側,侯景修書遣使,約與明日會戰,蕭綸許之。次日兩軍會戰,交鋒數合,安南侯蕭駿先敗。趙伯超望見,卻不率軍來救,領兵逃走,侯景乘勝追擊,於是勤王諸軍儘皆潰敗。
侯景全獲勤王軍輜重,生擒西豐公蕭大春、安前司馬莊丘慧、主帥霍俊以還,被臨賀王蕭正德儘皆殺之。
鄱陽王蕭範遣其子蕭嗣率兵入援,駐軍蔡州;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乃蕭正德之弟,引軍鎮守鐘離。
梁武帝召其入援,蕭正表反而歸降侯景,率眾一萬詐言入援,以密書誘降廣陵令劉詢,使其燒城接應。劉詢不從其誘,具告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
蕭會理便使劉詢率步騎千人,夜襲蕭正表。蕭正表大敗,複又逃歸鐘離。
劉詢收其兵糧,與蕭會理合兵一處,共同來援建康。由此各路勤王兵至,侯景勢危。
鏡頭閃回,補說東揚州刺史嶽陽王蕭詧。
蕭詧乃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都督雍、梁、東益、南秦、北秦五州軍事。自蕭統去世,梁武帝便立三子蕭綱為太子,蕭詧因為不能繼立為嗣,常懷不平,便積蓄錢財交結賓客,招募遊俠,身邊多達數千人。因據襄陽克己勵節,廣施恩惠安撫百姓,州境大治。
太清二年,梁武帝任蕭詧之兄河東王蕭譽為湘州刺史,複調湘州刺史張纘任雍州刺史,取代蕭詧。張纘仗恃才望傲慢自負,輕視蕭譽年幼,交接時禮數不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蕭譽惱恨,到任所後對張纘欺淩威逼,張纘連夜坐小船逃跑。
張纘與梁武帝第七子蕭繹舊有交情,便欲借蕭繹之手,將蕭詧、蕭譽兄弟置於死地。
時逢蕭繹與蕭譽、信州刺史桂陽王蕭慥各自率軍支援金陵,蕭慥從三峽而下抵達長江渡口,蕭譽駐軍江口,蕭繹到達郢州武城。
侯景請求講和,蕭繹詔令援軍返回。
蕭譽欲從江口返回湘州,蕭慥欲候蕭繹到達拜謁督府,然後返回信州。
張纘見時機已至,便在江陵寫信給蕭繹河東王蕭譽順流而下欲襲江陵,嶽陽王蕭詧在雍州共謀反叛。
江陵遊軍主將朱榮又派使者來報桂陽王蕭慥駐兵江陵,欲響應蕭譽、蕭詧謀反。
蕭繹連接兩道密書,由此信以為真,不複加探察真偽,便令將米船鑿沉,斬斷纜繩返回江陵,立即擒殺蕭慥。又命己子蕭方等、大將王僧辯兵出兩路,先後進攻湘州。
蕭譽莫名其妙,急向兄弟蕭詧告急。蕭詧聞訊大怒,便以發兵共赴國難為由,派雍州府司馬劉方貴領兵為前軍,從漢口出發。
大軍待發之時,蕭繹派谘議參軍劉穀告訴蕭詧,要其親自帶兵,勿遣彆將。
蕭詧回書言詞不恭,蕭繹由此大怒,又對劉方貴施以拉攏。劉方貴便暗中與蕭繹聯絡,約期襲擊蕭詧。
謀定未發,蕭詧因為彆事召見,劉方貴懷疑計敗,急引本部占據樊城以抗。蕭詧遂派魏益德、杜岸等部將,各率軍進攻樊城。
劉方貴派子劉遷超向江陵求援,蕭繹乃遣張纘赴任雍州,令其暗助劉方貴。
張纘兼程北上,前方來報樊城已被魏益德攻陷,劉方貴及其黨羽全被誅殺。張纘因而到達雍州,欲求接任刺史,蕭詧卻不接受替代,使張纘駐兵西城,以禮相待。
蕭詧認為自己兄弟被人陷害,禍源定是張纘,準備暗中除之。便命部將杜岸欺騙張纘嶽陽王殿下權勢熏天,不容人仰視,況欲使人代之耶?將軍不如暫往西山駐紮,以避禍患。在西山既得人心,遠近之人必定前來投奔,再憑此起兵,則事情無有不成功者。
張纘認為言之有理,即與杜岸等人結盟發誓,約為兄弟。又邀請雍州人席引在西山聚集部眾,其後男扮女裝,坐黑布帷幔馬車,與親信十餘人出逃。
席引等人與杜岸馳馬而回,急去報告蕭詧。
蕭詧遂令中兵參軍尹正,會同杜岸等人領兵追趕,將張纘一行全部捉住押回。張纘懼怕被殺,請求出家為僧,蕭詧不從,派人押在軍中嚴加管束,並儘收其部眾。
蕭詧拘押張纘,便留參軍蔡大寶防守襄陽,自率二萬步騎南下江陵,來救胞兄蕭譽。
此時江陵外城三麵樹立柵欄,隻有北麵空虛。蕭詧乘機進攻,蕭繹大懼,即派參軍庾奐出城來見蕭詧道蕭正德勾結北虜,肆亂建康,朝廷分崩離析。殿下既為宗室,究竟何為?七殿下與你兄弟二人以重任相托,今侄來伐叔,天理何在?
蕭詧答道家兄無罪,而被七叔圍攻。某豈能不念手足之情,袖手旁觀?七叔若退兵到湘水,我則必撤回襄陽。
蕭繹見其回書,無言以對,複令在北門樹立寨柵。蕭詧率軍攻打,攻不破柵欄,隻好退兵築城,複儘出精銳進攻。
過了數日,突然天降大雨,平地水深四尺,蕭詧軍營泡在水中,部眾多生離散之心。
部將杜岸及其弟杜幼安、兄長之子杜龕,率領部下投降江陵。杜岸兄弟子侄突然倒戈,蕭詧部眾連夜逃回襄陽,儘棄器械物資。於是先殺張纘,然後撤軍回至襄陽。
杜岸投降之後,請率五百名騎兵偷襲襄陽,蕭繹從之。杜岸兄弟引兵兼程北上,離襄陽城三十裡時,被城中守軍發覺。
守將蔡大寶輔佐蕭詧之母保林龔氏登上城牆,關閉城門拒守。恰巧蕭詧逃回,率眾入城。杜岸兄弟由是不敢攻城,遂至廣平投奔其兄杜巘。
蕭詧派尹正、薛暉攻克廣平,捉住杜巘、杜岸,帶其母妻子女全部誅殺。又將杜氏宗族中親近者全部處死,年幼者及遠親關入蠶室。又挖掘杜氏墳墓,燒骨揚灰。(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