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西魏恭帝元年,蕭梁承聖三年,西元五五四年。
暮秋九月,宇文泰命柱國於謹、征虜將軍宇文護兵伐江陵,檄使蕭詧出兵,聯手伐梁。隻經月餘激戰,江陵城陷,蕭繹作業到頭,終於被俘遭害。
蕭繹卻於城陷之際,命人將城中十四萬卷圖書焚燒淨儘。此次焚書,實乃中國漢文化最大破壞事件,蕭繹亦可謂破壞中華文明之千古罪人。故此後世文人史家,恥提其名。
江陵城破次年,王僧辯、陳霸先在建康擁立梁元帝子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宇文泰亦立蕭詧為梁國之主,使其居住江陵東城,隻轄江陵一州之地。
其原轄襄陽,便即全部歸於西魏。
蕭詧於是在江陵稱帝,年號大定,史稱西梁或後梁。追尊先父蕭統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妃蔡氏為昭德皇後。又尊生母龔氏為皇太後,立妻王氏為皇後,子蕭巋為皇太子;追贈叔父邵陵王蕭綸為太宰,諡號壯武;追贈兄長蕭譽為丞相,諡號武桓。
宇文泰設置江陵防主,帶兵住於江陵西城,稱為助防,實為防備蕭詧脫離控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鏡頭轉換,按下江南,複說長安。
侯景之亂時,東魏丞相高澄趁火打劫,派尚書辛術前往兩淮,侵吞大片梁國土地。亂中漁利,共得二十三州,並攻陷淮南重鎮壽陽。又派太尉高嶽,率步騎十萬進攻潁川長社。
西魏守將王思政聞東魏大舉而來,當真是會者不忙,乃命城中偃旗息鼓,軍士皆伏於女牆之後,仿佛無人把守之狀。
高嶽自恃兵多,命令四麵攻城。
王思政則於敵兵爬城至半時伏軍四起,滾木擂石俱下,東魏兵一戰而損折極重。王思政趁敵兵稍退,複挑選勇士出城應戰,擊退東魏軍三十餘裡。
高嶽不甘失敗,收集敗軍複至,命在城外修築土山以俯射城中,下用飛梯火車攻城。
王思政製造帶火短矛,順風擲到土山之上,並用火箭射擊,燒毀敵軍攻守器具。另招募敢死勇士,以繩索縋到城外,占領東魏軍兩座土山,並在上麵建造樓堞,以助防守。
次年,高澄派兵增援高嶽,並令築堰堵截洧水,欲積水淹灌潁川。堤堰築成,河水大量湧入城中,城內積水過腰。
東魏軍趁勢進攻,王思政身擋矢石,同士卒並肩作戰,英勇抗擊。
宇文泰得悉王思政被困,即派大將軍趙貴率兵救援,兵至穰城為陂澤所阻。長社城不得外援,危在旦夕。
彼時忽然狂風大作,東魏大將慕容紹宗跳水逃生,被溺水淹死,前文已表;劉豐生跳水遊向土山,中箭而死;慕容永珍被生擒,因拒不投降而被王思政斬殺。
王思政一並收殮慕容紹宗等人屍體,以禮埋葬。
此戰東魏陣亡三員大將,高嶽不敢再逼長社,修書表奏晉陽。高澄聞悉凶信疾為悲慟,親率步騎十餘萬南下,來攻潁川。
大軍抵達長社,高澄親臨前沿督造土堰,重新聚水灌城,持續攻打。並下令道能生擒王大將軍者,封侯重賞;若使王大將軍受傷,則其左右之人儘行殺之。
乃決堰放水,城中幾無立足之地。
王思政占據土山,仰天大哭道我今兵力已儘,無計可施,隻有一死以報朝廷。
然後向西叩拜,欲拔劍自殺。都督駱訓諫止道今聞東魏丞相有令,將軍若有損傷,左右皆死。將軍今欲自儘,敢不哀憐士兵因公而俱死乎?
王思政乃止。時西風突起,河水隨風入城,北城被衝毀坍,東魏將士趁勢入城。
王思政與隨從下來土山,見到高澄,言辭激昂慷慨,毫無屈服之意。高澄謂王思政忠於朝廷,起身施禮,優厚非常,乃命將留守長社,自與王思政俱回鄴城。
武定七年四月,高澄以大將軍身份兼任相國,封齊王,賜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為人臣之極。高澄遂與親信密議,欲奪取元氏政權。
正在北城東柏堂內密謀,皰廚蘭京假作入內送食,趁機察探。
高澄見其行動鬼祟,命令退下,並對在座諸人說道我昨夜夢見此奴用刀砍我,今觀其行止愈加鬼祟,則勢必殺之。
蘭京時未走遠,正躲在廊外窗下,聽聞此言,隻得先下手為強,鋌而走險。於是藏刀於盤底,再度送食。
高澄怒道不奉孤命,如何一再入內!
蘭京大喝一聲既欲殺我,不如我先殺你!
隨即朝坐床撲來。當時室內諸人皆無兵器,不由大駭。楊愔最先逃脫出門,崔季舒躲進茅廁,惟陳元康以身遮擋,被刺成重傷。
高澄從床上躍下,不料崴傷左腳,以致無法逃走,隻得鑽入大床底下躲避。
蘭京呼喚同黨,六名死士隨即趕來,將高澄兩名侍衛長砍得一死一傷。眾人複又一齊掀開大床,將高澄殺死。
高洋聞訊趕來,率衛士將蘭京及其同黨斬殺,但高澄早已身亡,年僅二十九歲。
高澄死後,高洋繼承父兄基業,自為大丞相,駐守晉陽,遙控朝廷。
武定八年,高洋終逼孝靜帝禪讓遜位,自為皇帝,建國號齊,改元天保,史稱北齊。封孝靜帝元善見為中山王,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中山王諸子皆為縣公,邑各一千戶;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使其於中山國立魏宗廟。
天保二年,一代武功高手孝靜帝元善見被高洋以毒酒鴆殺,終年僅二十八歲。
自此東魏滅亡,僅曆元善見本身一帝,國祚十七年。
高洋登基,乃追封兄高澄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葬於峻成陵。高澄留下六子,除幼子高紹信無甚能為,其餘五子皆都文武雙全。尤其四子高長恭,更是一代名將。
高洋亦如其兄,異常敬慕器重王思政,親自加封其為都官尚書、儀同三司,命隨朝伴駕,以備谘詢國政。王思政因懷故國鬱鬱寡歡,旋即去世,追贈兗州刺史。
此時高敖曹已死,北齊朝中猛將,隻餘司徒彭樂,滿朝武將無有敵手。天保元年六月,高洋又封彭樂為陳留王,遷太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十二月,太史令上奏,熒惑星犯房宿第一星及鉤鈐,主朝中大臣有欲謀反者。
二年二月,彭樂被前行襄州事劉章告發謀反。高洋令人密查宮中所藏預言奇書《秘記》,見內有“天王陳留入並州”一語。因當時彭樂封為陳留王,高洋於是命殺彭樂。
畫外音《秘記》中讖語其實無誤,是謂剛被西魏封為陳留郡公之大將楊忠,非此北齊陳留王彭樂。楊忠後來在對北齊作戰時率軍殺入並州,果應其讖。
鏡頭閃回,便說隋太祖楊忠。
字幕楊忠,字揜於,小字奴奴,弘農華陰人,東漢太尉楊震十三世孫。
北魏末年,天下動亂,楊忠之父楊禎避居中山,聚集部眾討伐鮮於修禮,作戰而死,遺留楊忠母子相依為命。楊忠長大,美須過腹,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雅,武藝過人。
北魏正光六年,楊忠遊覽泰山,恰逢南梁軍隊攻下該地,楊忠便被抓到江南,在南梁居住五年。後隨北海王元顥進入洛陽,授任直閣將軍。
元顥兵敗,爾朱度律將楊忠召到帳下,充當統軍。爾朱兆率輕騎從並州進入洛陽時,楊忠參預其事,封爵昌縣伯,授任都督,另封小黃縣伯。
後楊忠跟隨獨孤信攻克南梁下溠戍壘,平定南陽,皆立戰功。
高歡舉兵內犯,楊忠正隨獨孤信在洛陽,於是隨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長安。後參與平定潼關,攻克回洛城,命為安西將軍,繼續在獨孤信前帳前效力。
因隨獨孤信征討東魏,西荊州刺史辛纂出戰不利,終至敗逃。獨孤信命楊忠與都督康洛兒、元長生擔任前鋒,驅馬直奔穰城。
楊忠嗬斥守門者朝廷大軍已到,城中有人接應。你們若要活命,為何還不逃走?
守門士兵信以為實,於是全都四散奔逃。楊忠與康洛兒、元長生乘機入城,彎弓大呼,辛纂衛兵一百餘人不敢抵擋,亦皆歸降。乃殺死辛纂示眾,城中之人全都畏服。
楊忠等人在此居住半年,其後由於東魏軍隊逼近,截斷回返關中後路,便與獨孤信一起投奔南梁。梁武帝蕭衍認為楊忠是難得奇才,任為文德主帥,封關外侯。
西魏大統三年,楊忠與獨孤信回到西魏都城長安。
丞相宇文泰喜愛楊忠勇猛,便將其留在身邊為將。楊忠曾隨宇文泰到龍門打獵,獨自抵擋猛獸,徒手將其殺死。北人稱猛獸為“揜於”,宇文泰故賜為楊忠表字。
同年楊忠隨宇文泰作戰,逼死高歡大將竇泰,又在沙苑之戰中大破東魏軍;河橋之戰守衛橋梁,敵軍最終不敢前進,複以戰功授任左光祿大夫、雲州刺史,兼任大都督。楊忠後與李遠擊敗黑水稽胡,並同怡峰解除玉壁之圍,因功改任洛州刺史。
大統九年邙山之戰,楊忠率先衝鋒陷陣,因功授任大都督,升任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朔州刺史。複又加任侍中,追封楊忠母蓋氏為北海郡君。
大統十五年,侯景作亂南梁,南梁義陽郡守馬伯符獻下溠城投降西魏。西魏趁此機會謀取漢、沔,便命楊忠都督三荊二襄等十五州諸軍事,鎮守穰城。
楊忠以馬伯符為向導,又攻克南梁齊興郡及昌州。
南梁嶽陽王蕭詧雖向西魏稱藩,但時刻欲複奪襄陽。楊忠從穰城出至漢水,陳兵江岸,令將士變換旗幟依次前進,兩千兵馬如有數萬之眾。蕭詧頗感震驚,由此真心順服西魏。
南梁司州刺史柳仲禮不服楊忠,率一萬兵馬進犯西魏。竟陵郡守孫皓複又叛魏,擒大都督符貴,投降柳仲禮。宇文泰發怒,命令楊忠率軍南征。楊忠奉令前往,克隨郡,活捉守將桓和,一路所經城壘皆望風請降,繼而進圍安陸。
柳仲禮聽聞隨郡失陷,擔心安陸不守,便急返師援救。西魏諸將擔心柳仲禮援兵抵達,安陸難以攻克,皆請加緊攻城。
楊忠說道攻守態勢懸殊,不能速占。若我拖延時日,勞頓軍隊,彼時內外受敵,非善策也。南人皆習水戰,不諳野攻,我軍出其不意,以奇兵突襲柳種禮,敵軍遠來懈怠,一舉可克。柳仲禮敗,安陸不攻自破,其餘各城可傳檄而定矣。
於是精選兩千騎兵,人銜枚、馬裹足,乘夜偷襲,在漴頭與柳仲禮軍遭遇。楊忠親自衝進敵陣,於馬上擒獲柳仲禮,儘俘其部眾。
由是安陸、竟陵相繼投降歸順,皆如楊忠事先所言。從此漢東之地,全部歸屬西魏。
同年二月,楊忠率軍抵達石城,進逼江陵。梁元帝蕭繹派舍人庾恪為使,前往勸說楊忠道蕭詧目無尊長,以侄攻叔,魏國助之,豈能使天下歸心!
楊忠信以為然,乃停兵於湕北,不複南攻。蕭繹送子蕭方略為質求和,與楊忠訂約魏以石城為封疆,梁以安陸為國界,求為附庸,送子為質,貿易以通有無,永為睦鄰。
楊忠於是凱旋回師,因功進封陳留郡公,位至大將軍。此番受封陳留郡公倒不打緊,生生克死北齊第一猛將彭樂,也是足夠生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大統十八年,楊忠再攻南梁,占領漢水以東。
西魏恭帝初年,賜姓楊忠普六茹氏,兼管同州事務。楊忠奉命與常山公於謹、中山公宇文護帶兵五萬,攻陷南梁江陵,殺梁元帝。
西魏朝廷複立蕭詧為梁國君主,命楊忠鎮守穰城,後平定沔水流域蠻族各部。
閃回結束。東魏既亡,複說西魏之事。
西元五五一年,大統十七年。三月初六日,西魏文帝元寶炬在乾安殿去世,時年四十五歲,諡號為文皇帝。太子元欽繼位,未建年號,史稱西魏廢帝,立妃宇文氏為皇後。
西魏之世,大權皆掌於宇文泰之手,元氏皇權名存實亡。
廢帝二年十一月,尚書元烈謀殺宇文泰,事泄被殺。元欽對於元烈之死憤憤不平,密謀誅殺宇文泰,奪回大權。臨淮王元育、廣平王元讚等人垂涕切諫,元欽不聽。
當時宇文泰諸婿清河公李基、義城公李暉、常山公於翼分掌禁軍,因此事泄。
宇文泰將元欽廢黜,幽禁雍州,改立元欽四弟齊王元廓為帝,是為西魏恭帝。同年四月,宇文泰鴆殺元欽,皇後宇文氏亦以忠於魏室罹禍。
魏恭帝元年,加封大將尉遲迥督撫西蜀六州,合以前所封共為十八州。由此自劍閣以南所有巴蜀之地,尉遲迥皆得承製,可隨己意封拜及陟黜各郡官員將佐,不必上奏朝廷。
尉遲迥遂在其區內明賞罰、布恩威,綏輯新民,經略未歸附之地;未至期年,境內華夷皆懷悅之,老幼婦孺鼓腹而歌。
恭帝聞之,恐尉遲迥在益州坐大,尾大不掉難製,遂詔拜大都督宇文貴為益州刺史,督撫兩川諸郡,代尉遲迥鎮蜀。
蜀人不服,開府李光賜反於鹽亭,率其黨帛玉成等圍閬中。
同郡李灊亦聚眾造反,開府張遁舉兵應之。
宇文貴乃命開府叱奴興往救隆州,又令開府成亞迎擊李灊及張遁。
李、張二人勢不能敵,於是投降,被械送京師。魏恭帝加宇文貴益州刺史,再加小司徒。宇文貴多用任俠傑健之人,部署為遊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盜賊,蜀地因此安定。
西魏恭帝二年五月,王僧辯依北齊帝高洋令旨,迎貞陽侯蕭淵明入建康即皇帝位,以晉安王蕭方智為皇太子,陳霸先為侍中。
陳霸先原與王僧辯交厚,見其懼於北齊淫威,擁立蕭淵明為帝,便生異心。
當年冬十月,陳霸先偷襲並俘獲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改立太子蕭方智為帝,以蕭淵明為太傅、建安王。通報北齊,仍請稱臣,北齊主高洋詔允。
陳霸先複以王僧辯陰謀篡逆為名,先行斬之,而後奏於齊帝高洋。
未料此舉大為失策。王僧辯死後,舊部紛紛起兵報仇,陸續皆遭鎮壓失敗。王僧辯次子王頒時在關中,立誌要報父仇。
魏恭帝元廓繼位,宇文泰仍舊專權乾政,威逼元廓恢複原姓拓跋氏,並派於謹、宇文護、楊忠等率兵五萬攻破江陵,擄梁朝王公以下及百姓數萬人為奴婢,分賞三軍。
恭帝三年正月,宇文泰由漢族士人蘇綽、盧辯依據《周禮》,實行改製。儘棄魏晉以來官職名號,仿《周禮》設立六官宇文泰為太師、大丞相,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於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餘官稱號也都仿《周禮》,秦漢官製參照使用,地方官職仍行秦漢舊法。
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將官吏分為十八命,正九命及九命之分。命數實際乃謂品級,不過品以正一品為最高,命以正九命為最高者。借改革官製之際,將地方官吏任免之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又建立府兵製,皆謂複古,不過出於鮮卑族也。
宇文泰通過托古改製,自謂正統,以向世人顯示宇文氏並非僭偽,取消民族隔閡。而在府兵製中則通過鮮卑化,照顧鮮卑族感情,泯滅府兵中民族界限。宇文泰通過此番改革,影響大為深遠,較當年王莽高明多矣。
恭帝三年四月,宇文泰北巡,九月還至牽屯山染疾。宇文泰自知病重,派人急招侄宇文護前來,托孤道我諸子皆還年幼,今外敵強悍,內敵亦多。今後國家之事,皆由你決定,必要努力,完成我誌,慎之,戒之,重之!
宇文護哭拜於地,一一遵諾。十月乙亥日,宇文泰卒於雲陽,時年五十歲,葬於成陵,諡號文公。其子宇文覺嗣父位為太師、大塚宰,由宇文護輔政。
次年宇文覺稱帝,是為周孝閔帝,北周建立。不久宇文護將其殺害,西魏至此滅亡,曆元寶炬、元欽、元廓三帝,國祚二十二年。若論拓跋鮮卑魏國之祚,則計一百七十一年。
天保十年,北齊皇帝高洋死,年僅三十一歲,廟號顯祖,諡文宣皇帝。
是年由於南梁陳霸先冤殺王僧辯,以致震州刺史杜龕、義興太守韋載、吳郡太守王僧智等各據城反。杜龕遣杜泰率精兵五千攻長城,被陳霸先之子陳蒨擊退。
譙、秦二州刺史以州降齊,與豫州刺史任約襲取建康。陳霸先說降韋載還救建康,又命裴忌助黃佗進攻吳郡。十一月,北齊遣兵五千渡江,占據姑孰,以援徐嗣徽、任約;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領兵萬人,於胡墅渡江。(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