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皇甫嵩在三輔平定了以王國為首的西涼叛軍。
當時,皇帝劉宏病重,讓董卓交出兵權去並州上任,可董卓不乾了,說要帶著兵馬去並州上任。
對此,皇帝自然不同意,而董卓抗命不遵,帶著兵馬停在了河東。
後來,皇帝駕崩,這事就不了了之。
直到一個月前,他聽了袁紹建議,把董卓召來了京畿。
“諾!”
種劭聞令,躬身應諾。
其實,一開始,種劭與曹操、陳琳等人,就曾極力勸阻何進,不能召外軍入京!
但何進最信任的是士族代表袁紹,偏要一意孤行,他們也隻能搖頭歎息;現在何進讓他去傳令董卓撤軍,種劭連忙趕去,心中暗道:希望董卓能聽話吧!
何進派種劭去令董卓撤軍,袁紹頓覺何進誅殺宦官的心似乎動搖了,急忙至何進麵前,拱手道:“大將軍,古語有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既已行兵諫,形勢已露,焉能回頭!大將軍忘聞喜侯乎?”
袁紹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人教導我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鑒;大將軍你逼宮的事情都乾了,形勢已經露出來了,那麼就無法回頭,你難道忘記了聞喜侯的教訓嗎?
聞喜侯,桓帝時期外戚竇武;桓帝死後,因無子,竇武以外戚的身份,將年僅十二歲的劉宏推上帝位,因擁立之功,竇武出任大將軍,封聞喜侯,權傾朝野,與現在的何進完全無二。
桓帝在世時,也是寵信宦官的主,竇武得權後,與何進一樣馬上就想拿宦官開刀;但因不聽太傅陳蕃的建議,致使謀劃泄露,兵敗自殺,被梟首於雒陽都亭,顯赫一時的竇氏一族儘皆被誅。
現在,袁紹用竇武的下場,來提醒何進不要忘了前人的教訓,因為今天的你,與二十年前的竇武何其相似!
但何進還是顯得猶豫不決,他腦中一直響起妹妹的一句話:你配談忠嗎?
何進知道,若他執意殺宦官,那他與妹妹就完全撕破了臉皮,兄妹倆必定反目成仇。
“報!”
一聲長長的唱報,打斷了何進的思緒。
廳中眾人也齊齊望向奔來的甲士。
“啟稟大將軍,丁刺史急報!”
甲士在何進麵前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書信。
何進拿起書信,甲士躬身退出,袁紹等人又齊刷刷看向何進,都好奇火燒孟津的丁原,能傳來什麼急報。
何進展開書信閱覽後,麵色鐵青,怒道:“丁建陽在信中說,趙雲攜數萬白袍軍,就在孟津北岸!”
“甚?”
袁紹驚呼一聲,他與何進可沒有召千裡之外的趙雲入京。
經過短暫驚疑,袁紹嘴角微微上揚,暗道:當真是天助我也!
廳中眾人麵麵相覷,都沒有想到遠在北疆的趙雲,怎麼也跑雒陽來湊熱鬨了?
而且還是數萬白袍軍?
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一兩萬白袍軍是肯定少不了的。
而白袍軍善戰之名遠播,這些年,戰鮮卑、定代北,去年平幽亂,從無敗績。
特彆是趙雲,一個多月前,更是因此人在朝中鬨得不可開交。
皆因當時,臨朝攝政的太後,一言而決,敕封趙雲為幽州牧,當時群臣反對,鬨得沸沸揚揚。
最後,鐵了心的太後,還是頒發了聖旨。
聖旨頒發後,群臣也把這事暫時放下,都知道當務之急是先誅閹宦,隻要打倒宦官,士人掌權,大可到時候再迫使太後撤了趙雲。
但現在,趙雲居然領軍入京了,讓他們瞬間意識到,趙雲應該是太後私召進京的,不然太後為何決意敕封趙雲為幽州牧?
再想到,一些關於趙雲是趙閹子侄的傳聞,更加認定他們心中的想法。
“卑鄙小兒,竟敢興兵入京,真是不知死活!”
在場的袁術聞言,當即破口大罵,一個出身卑賤的小兒,上個月竟受封幽州牧,這讓他氣憤不已。
最近忙著誅閹宦,本來都拋之腦後了。現在聽說趙雲居然領兵快到京城了,頓時令袁術大怒。
一旁細眼長髯的曹操,瞟了一眼怒氣滔滔的袁術,見怪不怪;袁術以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嫡子為傲,就連眼下名望頗高的袁紹,他都瞧不上,更何況出身草莽的趙雲。
曹操出身沛國曹氏,祖上雖然有閹宦的汙點,但也是真正的士族,他倒沒有看輕趙雲,在他看來,英雄不問出處!趙雲戰黃巾,平常山,入代戰鮮卑,固北疆,功勳卓著。這樣的人,曹操隻有無限崇敬,並無半點貶低。但白袍軍突然出現在河內,顯然是太後召來與大將軍抗衡的力量。
隻見曹操出列,對何進拱手道:“白袍軍乃邊軍驍銳,趙雲必是閹宦外援,趁其未至,大將軍應當機立斷,清君側!”
何進也不完全是草包,白袍軍出現在河內,他終於想通,為何當日妹妹極力敕封趙雲為幽州牧,原來是把趙雲引為外援。若現在還不出手解決閹宦,那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他又不禁想起出宮前,妹妹對他咬牙切齒的模樣;他知道以妹妹不服輸的性格,必定會扶持宦官壓製他,到時候宦官得權,真如袁紹所說,步了竇武的後塵。
何進當即,道:“傳令,誅殺閹宦,清君側!”
“諾!”
袁紹等人聞言大喜,轟然應諾。
顯然,趙雲的出現,使何進終於下了決心,他馬上采納了曹操的建議,答應出兵清君側!
隨即,何進一道道命令下發,首先增派兵力嚴守雒陽十二座城門,嚴防入京的外軍。
再則,派人追回本來要去叫董卓撤兵的種劭,改為命董卓阻擊趙雲。
又令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虎賁中郎將袁術、右校尉淳於瓊等諸將,各領本部人馬,隨他入宮清君側…..
喜歡漢末之常山趙子龍趙子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