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
還是不出兵?
滎陽城內,徐榮還在猶豫不決,而呂布追著趙雲來到了敖倉…
敖倉守將是原本皇甫嵩麾下長史梁衍,這是一名沙場老將。
呂布來到敖倉城下,要求梁衍即刻出兵痛擊東渡聯軍,梁衍沒有理會呂布,他隻聽軍令,可不會聽呂布咋咋呼呼。
呂布一見梁衍根本不鳥他,怒氣填胸,戟指城頭,發誓他日必要弄死梁衍。
梁衍無視呂布威脅,乾脆回到城中,眼不見為淨。
這令呂布更怒,可呂布也隻能在城下乾吼,拿梁衍一點辦法都沒有。
呂布在敖倉這一停留,趙雲早跑遠了,又繞回了隴城一帶。
而另外一邊,典韋引著侯成跑到管城一帶,侯成知典韋勇武,不敢追太深,領著兵騎回返。
當呂布回頭殺到隴城一帶時,鴻溝渡口數萬大軍已嚴陣以待。
呂布雖然頭鐵,但也不敢一股腦衝進去…
畢竟數千人紮入數萬人之中,還是很危險的。
而且,趙雲還有兩千騎兵環視在側,一旦他向諸侯聯軍發起衝鋒,趙雲必定趁他深陷數萬聯軍之中時,攻他後背。
所以,呂布急忙派人催促徐榮儘起大軍殺來,痛擊東遁聯軍。
但另一邊,猶豫很久的徐榮,還是抵禦了這巨大的誘惑,不同意出兵。
徐榮不出兵,呂布隻能眼睜睜看著聯軍東渡,這令他憤怒到極點,大罵徐榮無膽匹夫!
聯軍東渡後,沒有在鴻溝停留,快速向東撤退。
這時,徐榮都有點後悔了,難道聯軍真要散夥了?
這也太突然了吧?
聯軍一路撤到滎陽以東兩百裡外的原武城,才刹住腳。
這下呂布爆發了,眼看要到手的大功,眼看就要報仇了,卻因為徐榮畏首畏尾,白白錯過了。
呂布憤念難平,急忙傳書董卓,告徐榮的狀。
坐鎮雒陽的董卓聽聞徐榮錯失良機,非常生氣,就要將徐榮撤職。
不過,李儒勸住了董卓,李儒認為徐榮抵禦聯軍有功,理應賞賜,哪有處罰的道理。
但是董卓還是不滿意,認為徐榮錯失良機。
同時,趙雲在伏羲山的駐軍,在聯軍東渡那晚,也一並撤走了!
而且,也沒有在密縣停留,繞道新鄭,直接撤到中牟。
一時間,整個滎陽一帶,聯軍是撤乾淨了。
這時,已經是六月,這一個月,聯軍都在撤退,都在退步,一副要散夥的架勢。
負責京南戰事的袁術,一聽京東九鎮諸侯都撤退了,他也要撤,退回了魯陽。
駐軍潁川北部陽城的張超、張揚二人,也慌忙撤軍。
這一下,局勢回到了年初,讓天下人,以及董卓都懵了,這到底怎麼回事?
關東聯軍確定要散夥了嗎?
…………
中牟城。
趙雲麾下一萬五千兵馬駐紮在城中,就在剛才,他收到一個喜訊,懷胎十月的何婉,在野王城為他誕下一女。
何婉給他寫了親筆信,在信中何婉給女兒取名趙念,詢問趙雲的意見。
趙雲非常激動,他有兩子,如今得一長女,自然應允何婉給女兒取的名字。
這個念字,趙雲已經猜到有兩個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表達何婉母女倆在野王城對他的思念;還有一層意思,應該是何婉對劉辯的懷念。
這一刻,趙雲不想打仗了,從去年南下到現在,馬上就快一年了,雖然偶爾有收到妻子甄薑的傳信,可他還是歸心似箭。
趙雲將手中的書信,看了又看,喜不自禁。
這時,賈詡來了,對他躬身一禮,在側席落座。
“文和,這場伐董之戰,沒有結果,我不想打了!”
趙雲說出了心裡話,伐董本就是野心家割據的契機,隻要參與伐董,回到自己地盤後,就可以名正言順自立一方。
因為我們都不承認董卓把控的朝廷,那麼我們就不需要聽朝廷的。
如此一來,誰還會在伐董一事上真正出力?
所以,伐董注定沒有結果,最終隻會是分崩離析。
而且,正史上的諸侯伐董,也是一場虎頭蛇尾,貽笑後世的鬨劇而已。
而今,一旦退出戰場,趙雲真不想打了,厭戰了!
況且,就算攻入雒陽,殺了董卓又能怎麼樣?難道他真要匡扶漢室嗎?
他之前就對賈詡說過,他傳檄天下伐董,就是為了正名,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割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