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利,定桓公霸業,成孝武偉業,主公可有思之?”
聞言,趙雲看向賈詡;賈詡說的山海之利,乃是鹽鐵。
鹽鐵,是古代社會最為重要,也是最賺錢的兩個行業。
鹽,是人體必需品,特彆對於農耕民族,每日不可缺少。(遊牧民族基本是吃肉,肉裡麵含有許些鹽分,從而對鹽的需求,沒有農耕民族大!)
鐵,是人類需求最廣泛的工具原材料,同樣缺一不可。
鹽鐵既然與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就是需求最大的東西。
於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提出“官山海”的人出現了,他就是春秋第一名相,諸葛亮自比的那位管仲!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天下諸侯攻伐不斷;戰爭,打的就是錢糧,拚的就是國力;哪怕是再強盛的國家,都無法承擔無休止的戰爭消耗。
當時,管仲效命的齊國,是一個實力比較強盛的國家,可也經不起頻繁的戰爭消耗。
眼看著錢糧如流水般消耗,齊桓公薑小白首先想到的是粗暴、直接地加稅。
可管仲卻認為,加稅會引發國民的不滿,從而有損君上的名聲,不如在國民密不可分的物品上想辦法。
薑小白聞言,頓時來了興趣,若真如管仲所言,既能搞到錢財打仗,又不會讓他背上奴役國民的汙名,那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接著,管仲提議將鹽銅收歸國家專營,從而在國民必須的日常消費中增加財政收入。(春秋時期主流金屬是銅,秦以後冶煉技術進步,鐵成為主流)
薑小白雖然叫小白,但他不是真的小白,一聽管仲之言,大加讚賞,采納了管仲提出的官山海。
得到薑小白的采納,齊國很快實施官山海專營政策,將國內鹽銅壟斷。
壟斷買賣,不管在任何時代,永遠都是最賺錢的,因為定價他們說的算。
齊國實行鹽銅官營,獲取的錢財,極大的彌補了戰爭消耗,使得齊國國力蒸蒸日上。
而小白也不再是原來的小白,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隨後,戰國時期,商鞅變法,也借鑒了管仲的鹽鐵專營製度,為秦國積蓄了國力。
而真正把鹽鐵專營製度發揚光大,乾大乾強的,乃前漢孝武皇帝劉徹。
大漢建國之初,因秦末戰爭的破壞,國家極度貧窮,就連皇帝劉邦過得也是苦兮兮,他想要湊幾匹相同顏色的戰馬拉車,舉國上下都湊不齊。
因為極度貧窮,漢初幾代君主,開關粱山澤之禁,允許民間私自生產與銷售鹽鐵,鼓勵商業的發展。
後來,經過漢初數十年的發展經濟,國家展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史稱文景之治。
國家越來越富足,正好交接到了劉徹的手上,劉徹是一位胸懷壯誌的君主。
數十年來,大漢北疆深受匈奴之苦,劉徹不能容忍這樣事情繼續下去,他決定對匈奴進行反擊。
而與匈奴的戰爭一開啟,文景兩代君主給劉徹積累的財富,急速縮水,國家財政出現了危機。
但是,開弓就沒有回頭箭,為了支撐對匈奴的戰爭消耗,劉徹盯上了利益巨大的鹽鐵買賣。
在劉徹一番鐵血操作下,將天下各地產鹽、出鐵的地方,統統收歸國有,並在各地設立鹽官、鐵官進行管理。
劉徹收歸鹽鐵販賣權,不僅為國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軍費,同時還阻斷了匈奴在大漢獲取鐵器的路徑。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徹有了北擊匈奴的錢糧支撐,還限製了匈奴的兵器。
最終,劉徹實現了他的宏圖偉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武大帝。
(當然,鹽鐵官營,隻是劉徹搞錢打匈奴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從民間搞錢的法子,本章就不扯到鹽鐵之外了)
其後,在漢元帝時期,陳湯壯懷激烈的寫下犯吾強漢者,雖遠必誅!
然而,利益這個東西,永遠是令人眼紅,令人日思夜想的。
隨著前漢的衰落,漢庭對鹽鐵的把控也就越來越弱。
直到光武中興之後,鹽鐵雖然頂著官營的名頭,其實已經名不副實。
而前漢孝武帝在天下各地設立的鹽鐵點,早已落入各大豪門望族手中。
可見,劉秀能中興大漢,但他終究不是劉徹,也沒有劉徹那樣的集權,因為他的天下是和豪族共治的。
既然,劉秀都無法再把鹽鐵抓在手中,更遑論劉秀的子孫?
到漢和帝劉肇時期,在天下各地豪族的乾預下,頂著鹽鐵專營的朝廷,反而出現了虧損。
無奈之下,漢和帝劉肇乾脆廢除了鹽鐵官營,隻進行征稅還乾脆一些,免得士大夫沒事就攻訐鹽鐵專營是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