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一伍背插小旗的騎兵,飛馳至武垣城西門外,他們一臉疲態,滿身塵土。
胯下戰馬口含白沫,渾身汗氣騰騰,一看就是長途奔馳而來。
五人勒韁駐馬後,伍長催馬踏出幾步,對城上高聲道
“卑下太原張府君麾下信騎,送捷報而來!”
城中縣署內,趙雲讓耿苞代理武垣令職務,處理武垣一縣政務。
這幾日,趙雲很頭疼一件事,中山、河間、渤海轄下各地縣令,在他占據三郡後,各地縣令接二連三跑路。
好像老子要吃掉他們似的?
這就造成,三郡各縣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而偷雞摸狗的地痞流氓,趁機渾水摸魚,搞得各縣烏煙瘴氣,亂成一團。
趙雲篤定,這肯定是田豐乾的,從而逼得他不得不讓各地駐軍,分出一部分兵力駐守各縣,維持秩序。
雖然明知是田豐搞鬼,但這是陽謀,趙雲要想得到三郡百姓民心,就必須分兵維持各縣秩序。
而這三郡內,有三十個縣,就是每個縣派一屯軍士去,也要分走三千兵力。
這讓趙雲暗恨不已,但也不得不承認,田豐是個難纏的老鬼。
“主公,太原大捷!”
趙雲正煩惱時,典韋捧著信筒進入房中。
趙雲愁眉一展,這是個好消息!
他連忙接過信筒,信筒泥封完好,取出筒內信件一觀,趙雲頓時拍案大笑,喝彩道
“好一招誘敵深入!好一個乘勝追擊,壯哉!壯哉!”
趙雲非常振奮,賈詡與張遼組合在一起,居然可以這麼猛,以僅僅兩萬五千兵力,不僅全殲袁紹十三萬大軍,還奪取了他一直以來垂涎欲滴的井陘道。
趙雲太清楚井陘道的重要性,可以說奪得井陘道的戰略意義,比全殲十三萬袁軍還要重要。
因為隻要得到井陘道,他對冀州就有壓倒性的地理優勢,可以從北、西、東三個方位壓縮袁紹的勢力。
趙雲內心非常激動,隻要張遼麾下兵馬進入常山,就能與他夾擊田豐的滹沱河防線。
屆時,滹沱河防線將毫無意義。
極為振奮的趙雲,當即對典韋道“義猛,傳令曹子善向西壓進,傳令徐公明向南壓進!”
“諾!”
典韋亦是熱血沸騰,高聲應諾。
……
太原大勝,成為趙雲南進的助推器。
一時間,冀北稍息的戰火再次點燃,趙雲引廣陽軍逼近安平北部饒陽城,曹性領涿郡軍殺向安平東部武遂城。
中山方麵,徐晃領一萬白袍軍壓向朱靈駐軍的巨鹿郡北端下曲陽。
另一邊,陳兵井陘道內的張遼,得到冀北三路大軍出兵的消息,當即領麾下一萬白袍軍東出土門關,向常山治所真定城挺進…
這一下,四路大軍對冀州形成西、北、東三個方位的打擊。
而冀州一方,徹底恐慌了。
信都城內,袁敘急得團團轉,雪花一般的告急信送入他手中,因為他接替了田豐的職位,成為了冀北督軍,總督冀北六萬大軍。
此刻,袁敘腦子裡除了急,就是毫無頭緒,他剛剛接過冀北軍權,連田豐在滹沱河一線怎麼部防的都還沒有理清楚,更不要說指揮六萬大軍抵擋白袍軍。
“兄長,你胡塗,你胡塗啊!”
袁敘捶胸頓足,仰天哀歎;從當日田豐剖心證忠那一刻,他就知道冤枉田豐了,但心都剖出來了,田豐還能活過來嗎?
悔恨、焦慮、無力!
這些東西充斥袁敘全身,他不停地問自己我該怎麼辦?
我該怎麼辦?
突然,堂外響起急促的腳步聲,袁敘心頭一跳,這兩天全是源源不斷的壞消息,他現在一聽到腳步聲,都有點神經質了。
報信兵奔入堂中,哭喪著臉,跪地抱拳“啟稟督軍,蘇由叛變,獻武遂城,曹性已殺入安平境內!”
聞言,袁敘目瞪口呆,氣得他差點岔過氣,轉而破口大罵“蘇子路!叛徒!叛徒!”
此刻,袁敘又怒又悔,當日田豐剖心之後,他就不該放蘇由回去,可惡!可惡!
袁敘內心在不住嘶吼!
“噔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堂外又響起急奔而來的腳步聲。
聞聲,袁敘有種不讓人進來,捂住耳朵逃避的想法。
這名報信兵,氣喘籲籲奔進大堂,驚慌道“啟稟督軍,饒陽蕪萎亭被破,白袍軍越過泒水,向饒陽城壓進,牽將軍請求支援!”
趙雲也殺入安平境內了?
袁敘如遭雷擊,心神俱顫,腳步後退幾步,一個站立不穩,跌坐在地,嘴裡喃喃“完了,這下完了!”
……
安平郡,饒陽城。
趙雲拔掉泒水南岸袁軍軍事據點蕪萎亭後,兵臨饒陽城下。
城上,牽招看著城外士氣高昂的白袍軍,麵色凝重。
他也收到蘇由開武遂城投降的消息,武遂在他所處的東南位置,也就是說武遂一破,他就被曹性抄後了。
此刻,牽招內心中非常氣憤,不是因為蘇由叛變,而是袁紹這個庸主,害死了田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田豐的死,對冀北六萬將士打擊實在太大,可以用兵無戰心來形容。
牽招對袁紹非常失望,他沒想到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名望滿天下的袁本初,竟會是一個如此昏聵的人,竟會乾如此昏庸的事,竟會以莫須有的猜測,給一個忠心耿耿的人定罪?
牽招目光中,城外白袍軍大陣前,一騎飛馳至城下,手持檄文,憤然念道
“冀州牧袁紹,托承先軌,爵仁崇厚,而性本淫亂,情行浮薄。”
“昔為司隸,值國多難,紹不思舉直措枉,而專為邪媚,招來不軌,疑誤社稷,令天下始亂,此紹罪一也!”
“其招卓入京,卓既無禮,帝主見質。紹不思開設權謀,以濟君父,而棄置節傳,傳音戀反,迸竄逃亡,忝辱爵命,背違人主,是為不忠,紹罪二也!”
“紹為勃海,當攻董卓,而默選戎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門,累然同斃,是為不仁不孝,紹罪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