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駿接過詩稿,他的目光在詩稿上上下掃視了幾遍,臉上的表情難以捉摸。詩中的文字確實透露出不臣之心,但此事關係重大,必須慎重處理。
王常看到楊駿的表情,心中有些不安,但他還是鼓起勇氣問道:“國丈大人,我們是來謀官的,請問,是否給我們一個官職啊?”
楊駿抬起頭,冷冷地看著王常:“先押入大牢,等待發落。”
王常一聽,急了:“憑什麼啊?我們可是抓到張華的反詩了,我們告發張華,是大功一件啊。”
楊駿冷笑一聲,他的聲音中沒有一絲情感:“押下去――”
衛兵們再次將王常和王羅五花大綁,不顧他們的抗議和掙紮,將他們押出了府邸。
楊駿轉過身,對書記官說:“書記官,立即將此事上報皇上,並通知中書令張華,讓他來府上解釋此事。”
書記官領命,立即行動起來。他知道,這件事情可能會引發朝廷內部的一場大風波。
王常和王羅被押走後,楊駿獨自一人回到了書房。他坐在書桌前,再次審視那張詩稿,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這件事情不能草率處理,必須找到確鑿的證據,才能決定如何行動。
楊駿坐在密室中的主位上,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書記官和幾位師爺站在他的麵前,等待著他的指示。
楊駿對書記官說:“你們幾個師爺好好研究研究,看看,如何利用這個反詩,給咱楊家也多謀些利益。”
書記官恭敬地回答:“是,國丈大人。”
楊駿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張華,好大的膽子。嗬嗬嗬,哈哈哈---整倒你,老夫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了啊。”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自信和得意。
他繼續說道:“除了你,誰還敢跟老夫頂撞辯論啊?”楊駿的笑聲在密室中回蕩,透露出他對這個計劃的滿意和期待。
書記官和師爺們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知道,楊駿已經做好了利用這個機會的準備。他們開始低聲討論,思考如何操作才能最大化楊家的利益。
楊駿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外麵的夜空,他的思緒飄得很遠。他知道,張華一直是他在朝中的主要對手,兩人之間的爭鬥從未停歇。這次,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徹底擊垮對方的機會。
他轉過身,對書記官說:“立即準備一份詳細的報告,我要親自呈給皇上。同時,你們要密切監視張華的一舉一動,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向我彙報。”
書記官領命:“是,大人,我們一定小心行事。”
楊駿回到座位上,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心中已經開始策劃下一步的行動。他要確保每一步都走得準確無誤,不僅要將張華拉下馬,還要借此機會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晉武帝坐在龍椅上,他的麵容莊重,目光如炬,威嚴地注視著下方的群臣。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
楊駿作為國丈,地位尊崇,他率先跪倒在晉武帝麵前:“皇上,我秦一本。”
晉武帝看著這個自己的老丈人,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說吧。”
楊駿跪爬了幾步,雙手將張華的詩稿高舉過頭,然後指著張華,聲音激昂:“皇上,張華他誣陷皇上和我朝廷,其心可誅――罪不可赦。”
他的話音一落,滿朝的文武官員全都驚訝地看著張華。楊駿的話語具有極大的分量,因為他不僅是晉武帝的老丈人,更是朝中的重臣。而張華雖然被皇上討厭,但其才華和對國家的貢獻卻是無可替代的。
朝堂上的官員們期待著一場好戲的上演,他們知道這樣的對決在朝堂上並不常見。然而,讓他們失望的是,張華的臉上並沒有露出任何驚慌的神色。
張華的臉頰上依然是平緩的神態,他不時地用眼睛斜睨一眼楊駿,似乎在說,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的態度冷靜而自信,仿佛根本就沒有發生過自己寫詩誣陷過皇上和朝廷的事情。
晉武帝看著張華,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知道張華的才華,也清楚楊駿的權謀。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沉穩而有力:“張華,楊國丈所言,是否屬實?”
張華走上前,他的步伐從容,他跪倒在地,但脊背挺直:“皇上,臣張華對大晉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至於楊國丈所指的詩稿,臣請皇上明察。”
晉武帝點了點頭,他的目光在楊駿和張華之間來回移動,他的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他知道,這場朝堂上的對決,不僅僅是對張華的考驗,也是對整個朝廷的考驗。
晉武帝坐在龍椅上,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懷疑和不悅:“楊愛卿,你是搞錯了吧,張華是我朝的重臣,曆來受到重用,我待張華不薄,張華怎麼能誣陷我和朝庭呢?是弄錯了有人誣陷張華,我看還是把這全混帳小人定罪,打入大牢吧,看以後還有人敢於誣陷朝庭大臣了。”
楊駿,自以為皇上的老丈人,是當今國母皇後的父親,當今的國丈,一心要借機整倒張華,就不願就此罷休。他知道,一旦張華倒台,他在朝中的地位將無人能敵。他舉著張華的詩稿,開始念起來:“末世多清薄,驕代好浮華————”楊駿念著張華的詩歌,抬起眼簾看著皇上,試圖從晉武帝的臉上尋找到憤怒的跡象。
晉武帝果然生氣了,他臃腫的灰白臉頰上出現了一絲紅暈,他拍著龍椅扶手:“張華,你————”
張華急忙跪倒,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陛下——”
晉武帝依然不願殺害張華,他看著張華,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這詩歌一定不是你寫的,是嗎?”
張華抬起頭,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陛下,這首詩確實出自微臣之手,但其中含義並非如楊國丈所言。”
晉武帝的眉頭緊鎖,他看著張華,等待著他的解釋。
張華繼續說道:“這首詩是微臣在反思時局,感歎世事變遷所作。詩中的‘末世多清薄,驕代好浮華’,是指微臣對當前社會風氣的憂慮,並無對陛下和朝廷的不敬之意。”
晉武帝聽後,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他知道張華的才華和為人,不會輕易做出誣陷之事。
楊駿見狀,心中一緊,他知道自己必須再加一把火:“皇上,張華言辭閃爍,其心可誅。若不嚴懲,如何正朝綱,如何服眾?”
張華冷靜地回應:“楊國丈,若心中無愧,又何懼之有?我張華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任何誣陷。”
晉武帝沉思片刻,然後緩緩地說:“張華,朕相信你的忠誠。但此事關係重大,朕需要時間查明真相。張華,你先回家閉門思過,待朕查明真相後再做定奪。”
張華領命:“微臣遵命,謝陛下。”
楊駿見晉武帝的決定,雖然未能如願以償,但至少張華暫時失勢,他的心中也有了一絲安慰。
朝堂上的氣氛逐漸平息,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場風波隻是暫時的,真正的鬥爭才剛剛開始。
晉武帝的本意是要張華否認這首詩出自他手,然後可以順勢將揭發張華的人治罪,以此來維護朝中的穩定和自己對張華的信任。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他的預期發展。
張華站在朝堂中央,他的聲音堅定而清晰:“陛下,這詩,確是臣寫的。”
晉武帝感到十分尷尬,他的聲音中透露出難以置信:“不可能,不可能,你怎麼會寫這樣的詩呢?朕待你不薄啊,你是我大晉朝第一才子,朕將太子托付與你,你為何寫這樣的詩呢?”
張華麵對晉武帝的質疑,沒有絲毫的猶豫,他一口咬定:“此詩就是自己寫的。”
楊駿在一旁露出欣喜之色,心想這個張華就是這麼彆扭的人,自己就是擔心將來讓這個彆扭的人彆扭,自己才發誓要除了這個彆扭的人的。沒有想到,張華在這生死的麵前依然這樣的彆扭,不買皇上的人情,就是要承認自己寫了反詩。
楊駿急忙抓住機會:“皇上,這是一個反詩,真的是一個反詩啊。”
晉武帝的臉色變得陰沉,他看著張華,心中充滿了矛盾。他知道張華的才華和對朝廷的貢獻,但這首詩無疑是對皇權的挑戰,他必須要給群臣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