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哽咽著,聲音中滿是情感:“天下乃司馬家的天下,我主聖明,英明啊,有這樣的英明皇上,我張華就是累死,也在所不辭啊。”他的言辭中充滿了對皇上的忠誠和對晉朝的熱愛。
皇上聽到這樣的話,心中的疑慮消散了大半,他大聲地笑起來:“好啊,張愛卿這樣的話我喜歡聽。”皇上的笑容中透露出滿足和喜悅,他對張華的忠誠感到欣慰。
然而,楊駿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他站出來說道:“皇上,臣認為張華是一兩麵派,陽奉陰違,在朝庭上奉承皇上,歌頌皇上,可在背後裡,就譏諷皇上,攻擊皇上,臣沒有證據是不會輕易對皇上寵愛的重臣說這樣的話的。”
皇上的笑容收斂,他的眉頭微微皺起:“有證據?有何證據啊?”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嚴肅,顯然對楊駿的話感到重視。
楊駿沉聲回答:“皇上,臣已經搜集到了一些證據。張華在私下與友人交談時,曾多次出言不遜,譏諷朝政,甚至對皇上的決策也有所非議。”
皇上的臉色變得凝重,他看向張華,等待著他的解釋:“張愛卿,可有此事?”
張華的臉色蒼白,他抬起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皇上,臣與友人的談話,或許有時言辭激烈,但絕無不敬之意。臣對皇上的忠誠,天地可鑒。”
皇上沉思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張愛卿,朕相信你的忠誠。但朕也不能忽視國丈大人的奏報。這樣吧,朕會派人調查此事,務必查個水落石出。”
張華和楊駿同時應道:“遵旨。”
隨後的日子裡,皇上指派了忠誠可靠的官員對此事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張華雖然在私下裡對朝政有所議論,但絕無不敬之意,更沒有譏諷皇上的行為。他的議論多是出於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慮,以及對改進政策的渴望。
楊駿在得知調查結果後,主動向皇上請罪,承認自己對張華的誤解,並請求皇上寬恕。皇上對楊駿的坦誠表示讚賞,並提醒他以後要更加審慎。
張華則因為這次事件,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作為臣子的責任和言行的影響。他繼續以其才華和忠誠為大晉朝服務,同時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晉武帝的英明決策和對臣子的信任,張華的忠誠和才華,以及楊駿的坦誠和知錯能改,共同為大晉朝的繁榮穩定做出了貢獻。這個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了後人傳頌的佳話。
楊駿的神情堅定,他從懷中掏出幾張紙張,高舉著說道:“皇上,證據,全都在這裡。”他的手微微顫抖,顯然這些紙張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黃猛迅速上前,接過紙張,小心翼翼地遞給了皇上。皇上接過紙張,將其鋪展在龍書案上:“唉,可惜朕老了,眼睛花了,不能看見這樣的字跡了。”
楊駿見狀,立即走近皇上,他指著紙張上的字跡:“皇上,我上次說過,張華的詩中的末世,就是指的我大晉朝,皇上請看,這上麵有注解。”
皇上的臉色瞬間變得驚愕,他難以置信地看著張華:“什麼?末世指的我大晉朝嗎?”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震驚和失望,顯然這個消息對他來說如同晴天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