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把寶劍需要用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三種鋼材折疊鍛打的方式,先打出劍胚。】
【隻有讓鋼材經過了十次以上的折疊鍛打,才可做到剛柔並濟,軟硬自如。】
【而想要把一塊鐵變成一把劍,首先力氣就得過關,全程用七八斤重的榔頭不停的揮打。】
【僅僅是折鋼的步驟,就要揮舞一萬錘以上,才能將鋼材完全融合。】
【折疊好的鋼材還需要反複的捶打,拉成條狀,最終形成棠溪寶劍的劍胚。】
......
“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三種鋼材是什麼?”
“是在鋼中加入木炭嗎?”
嬴政一臉疑惑。
秦軍的主流兵器以銅為主,基本都是青銅劍。鐵製兵器數量較少。
大秦打造青銅劍技術已經很嫻熟了。
在打造青銅劍時,會向青銅中加入一些其他的金屬改變其性能。
對刀劍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是強度、硬度和韌性。
一把好劍的基本要求是,削鐵如泥。
這就要求劍有很高的硬度。
然而,劍的硬度並非越硬越好,正所謂是“過剛易折”。
這就同時要求劍有很高的韌性,能夠不折不裂,剛柔並濟。
一把劍要同時滿足硬度和韌性,是非常困難的。
硬度太低、韌性好就會容易卷刃。
硬度太高,韌性變低又會容易折斷。
他猜測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各自在其性能上有優缺點。
用這三種鋼材經過多次折鋼鍛打之後,就會發揮各自的優勢。
最終能夠實現剛柔並濟,軟硬自如。
......
【而這一萬錘才隻是開始,接下來就是更加艱難的熱鍛和冷鍛。】
【熱鍛要將鋼材放入兩千多度的高溫爐火中,燒紅後迅速取出趁熱打鐵。】
【每次燒紅的鐵塊能夠鍛打的時間都非常有限,要在鐵塊變涼變硬之前,儘可能更多次的鍛打。】
【等鐵塊變涼之後再回爐重煉,燒紅之後再繼續進行錘打。】
【師傅說,要打好一把棠溪寶劍至少要回爐一百次,而每回爐一次就要錘煉千次。】
【這便就是成語千錘百煉的來曆。】
【棠溪寶劍的鍛造過程,每一錘都要穩、準、狠。】
【沿著劍條兩邊捶打,把中間打出一條筆直的劍筋,這樣就使箭條兩麵變成了四個麵,中間厚,兩邊薄,從而形成劍身的雛形。】
【以前隻知道鐵匠辛苦,但真正上手之後才知道,這打鐵不僅隻是把鐵煉成鋼的一個過程,同樣也是磨煉人的一個過程。】
【而熱鍛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更費手的冷鍛步驟。】
【如果說熱鍛隻是為了改變金屬的形態,而冷鍛就是為了加強金屬的硬度。】
【金屬之間的高強撞擊可使金屬中的晶粒細化,從而達到提升硬度的效果。】
【也正因為冷鍛的過程就是鐵錘和劍身之間的對撞,所以這個步驟就異常的費手,稍不注意,握劍的手就會被崩到,這劍還沒打完,兩雙手就已經失去知覺了。】
【本來老師傅們3天就可以完成的熱鍛和冷鍛,到了我的手裡,因為力氣實在不夠,停停斷斷,差不多一個多星期才算完成。】
【鍛造好的劍身長約三尺,寬約一寸半分,四麵平整,劍筋長而不斷。】
......
天幕中的小哥在高溫的爐火旁,一次又一次的回爐。
每次回爐,又要不停地進行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