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思緒飄遠,回憶起天幕中曾播放過的辛棄疾的故事。
二十一歲時,辛棄疾孤身一騎星夜奔襲,追擊百裡取得叛賊首級。
二十二歲時,率區區五十輕騎,於五萬人金軍大營中,生擒叛軍。
二十三歲,辛棄疾南歸後,因其“歸正人”的身份,始終不得南宋朝廷重用。
在之後的四十多年間,屢遭彈劾,數次起落,最終遺憾隱退山居。
辛棄疾以筆墨為劍,詞中寄情,抒發胸中萬千溝壑與未竟之誌。
最終留下的詞作,逾六百餘篇,數量之眾,冠絕兩宋。
本想以武安邦,卻不料以文傳世。
這既是命運的捉弄,亦是辛棄疾不朽的傳奇。
他尤其記得,天幕中那句後人的評價,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這句話,讓他很受觸動,當時就對辛棄疾的敬意油然而生。
存在感低於辛棄疾,蘇軾是服氣的。
當然,蘇軾很會安慰自己。
隻是比存在感嘛,輸了也不丟人。
他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若是要比最會吃的詩人,那麼這第一的寶座,非他蘇軾莫屬。
......
天幕繼續播放。
就在此時,“性價比最高的詩人”張若虛登場。
他歎了一口氣,說道:
“哎~諸位想要存在感,這又有何難?”
“諸位不妨學我,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
此時彈幕彈出。
“乾隆作詩四萬首,不及張若虛一首。”
“《春江花月夜》我硬是一個月也沒有背下來。”
......
永樂年間。
朱棣的目光微微一滯。
他突然想起,在天幕剛剛才播放完畢的,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盛況。
當悠揚的樂聲響起,一幅唐代仕女圖的卷軸緩緩展開。
昆曲小生一啟朱唇,便是那句流傳千古的“春江潮水連海平”。
就這麼一句詩,瞬間便生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那一刻,他仿佛穿越了時空,親眼目睹了在初唐那輪皎潔的明月下,一個輝煌盛世正悄然拉開序幕。
月光見證了華夏曆史的更迭與文明的輝煌。
而在千年後,時光流轉,輝煌再現。
在華夏大地上,一個嶄新的、能夠比肩大唐的盛世已經悄然降臨。
所以,《春江花月夜》的意義已不僅僅在於“孤篇蓋全唐”,而更是在於“明月迎盛世”。
何其美哉,春江花月夜!
又何其幸哉,春江花月夜!
......
此時,乾隆的臉色又變得難看起來。
後人憑什麼說他作詩四萬首,不及張若虛一首!
《春江花月夜》上小學課本了嗎?
後人背都背不來,還談什麼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
和珅敏銳的捕捉到了乾隆的情緒,連忙開口道:
“皇上切莫動怒。萬事皆因時人喜好各異。”
“流傳於後世的詩詞,何其多,難以簡單量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