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偉和黃光輝的眼睛早就不夠用了。黃光輝且不用說,張衛偉是見識過大武漢的城市風貌的,但是和上海比起來,依然是差距明顯。與大武漢相對統一的建築風格相比,上海市區的建築物幾乎包羅永珍。
“……外灘幾乎集中了全世界的建築風格,這裡據說有五十二棟風格迥異的大樓,既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群,也是這個城市的歷史寫照。民國時期這裡屬於公共租界,因此形成了這樣多樣建築風格。”
畢曉龍擔當起了導遊,一路上都在講解。張衛偉和黃光輝是聽都聽不過來,只感覺眼前一陣花一陣亂的,李路則饒有興趣的打量著八十年代的上海。
厚重,滄桑,甚至給人一絲陰森的感覺,但這依然是當前華夏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放眼望去,這座城市蘊含著無窮的經濟活力,只等一個啟用的機會。
著名的陳毅廣場就在前面,往右邊看,從一號開始往前面排雷,一號亞細亞大樓,所謂的外灘第一高樓,緊接著,都上海總會,聯合大樓,原日清公司大樓,原通商銀行大樓,大北電報公司大樓,輪船招商總局大樓。
畢曉龍指著輪船招商總局大樓附近掛著大字“外灘大酒店”的高樓,說,“就是那,那就是我們酒店。李處長,你看,原來是小日本一個公司的大樓,解放後歸國家了,辦了個國營酒店。經營不是很好,盧董事長半年前買了下來,現在主要是接待外賓外商以及外地來的客商,生意還行。”
看得出來,他很滿意現在這個職務,而很顯然,上海這邊的生意是遠比武漢那邊要好的。這個城市的國際大都市地位已經有數十年之久,也是內地唯一能與香港比劃幾下的城市。
無獨有偶,張衛偉問道,“畢經理,香港怎麼樣,有上海這麼現代化嗎?”
建設四個現代化,現代化代表著的就是發達。
畢曉龍笑著說,“還是有點差距的,這個三言兩語還真的說不清楚。”
李路把目光從窗外移回來,說,“香港是個小地方。單從經濟體量來對比的話,給陸港二十年,超過香港。”
“李處長,二十年恐怕不行。”畢曉龍笑著搖頭,“我雖然不知道陸港的情況,但總不會比上海還要發達。有專家預測過,上海要趕上香港,至少也要五十年的時間。”
他並沒有誇大,甚至這樣的預測也是很有根據的。另一個時空,上海的經濟總量也要到了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末期,才能超過香港。如果按照人均收入來算的話,恐怕差距會更大一些。
但此一時彼一時,而李路站在過來人的角度看,結論自然的不一致。
況且,這個世界,已經在發生著深刻的改變。
“李處長,到了。”
紅星皇冠280在門前大堂門前停穩,畢曉龍連忙的下車去開門,李路卻已經自己推開車門下車了,他沒那毛病。實際上這裡空間不大,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個停車位都是奢侈,當然還沒未來那麼緊缺。
李路說,“畢經理,既然有外賓來,你去忙你的,我這邊能搞掂。”
“不急不急,我先安排您住下,外賓有董事長去接待,我就是個打雜的,呵呵。”畢曉龍笑道。
說是這麼說,他這個行政經理不在,找不著人做事,那是不行的。
李路自然是門清,他擺著手說,“你去忙你的吧,有空了咱們再好好聊。”
“既然如此,李處長,您稍等片刻。”
畢曉龍連忙小跑進去讓門童過來幫忙拿行李,然後快步到前臺那裡,直接用他的許可權開了一間商務套房,手續什麼的都是不用登記了。沒兩分鐘,他就拿著鑰匙急步走過來,迎上走進來的李路,說,“李處長,這是房間鑰匙。總統套和幾個好一些的套房都住進去外賓了,這是目前最好的套房,您將就將就。”
李路不矯情,接過鑰匙,說,“有塊床板就能睡,沒那麼多講究,呵呵。”
你還不講究,當時在武漢不就是為了總統套房鬧出的衝突來的嗎?他還真的誤會了,李路本來就是想住招待所的,部隊的也好鋼鐵廠的也罷,有個地方睡覺就行。
“李處長,那我先去忙了,晚飯您出示這個票據,直接到餐廳用餐。”畢曉龍把其他東西遞過來,說。
李路微微點頭,“行,辛苦了,你忙你的去吧。”
畢曉龍連忙的去了,李路猜得一點沒錯,他是真的脫不開身,儘管如此,依然的不急不躁的安排好李路一行人,可見此人的接人待物方面是一流的。
回頭看了看四處打量的張衛偉和黃光輝,李路笑著搖了搖頭,說,“小日本的建築風格,實際上就是學了歐洲的,加上點咱們華夏的風格,就成了這麼一個東西,有些不倫不類。走吧,安頓好吃飯去。”
張衛偉和黃光輝連忙的笑著客氣的謝過門童,自己拎著帆布袋生生的把穿著整齊中山裝的自己給搞成了農民的樣子,揹著就跟著李路往電梯那邊走。
他們絲毫的不在乎周遭西裝革履旅客的異樣的目光。
跟李路混的人,心都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