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接地運動中顯然對聲音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因此在不能“通訊靠吼”的情況下,只能將小組之間的距離縮短到能夠看得見彼此之間的手勢,而行進隊形也只能採取戰術縱隊。
前方是一座較為平緩的山坡,山脊線非常的模糊,幾乎被亂七八糟生長的樹木和植被給覆蓋掉。
李路蹲在完善身邊,側耳凝聽著山坡那邊的聲音。
雜亂的槍聲,時有時無,很稀疏,依稀能夠聽見尖叫聲。
“是個村莊。”李路低聲道。
萬山沉聲說,“根據距離判斷,應該是沙瓦迪卡武裝的人。李平春的部隊在公路西南面,距離可能還很遠。”
“距離孟洋不遠了。”李路從萬山的揹包裡取出雨衣遞給他,然後才從懷裡掏出地圖在地上鋪開。
萬山撐開雨衣蓋住,李路開啟手電快速檢視地圖。稍後不遠處的向平警惕的打量著四周,為他們提供警戒。
兩三分鐘後,李路關掉手電收起地圖,萬山飛快的疊好雨衣遞給李路,李路幫著塞進他的揹包裡。
李路轉向後,打出集合的手語。
三個小組所有人員都圍了過來半蹲成一個圈,一邊對外警戒一邊等待戰鬥任務的分配。
李路低聲說,“山坡對面是個村莊,距離孟洋三公里,根據槍聲初步判斷那邊有武裝人員,數量不明。狙擊組佔據山脊線,建立觀察哨位,使用燈光通訊。突擊一組和突擊二組隨我越過山脊線,抵近觀察,支援組做好支援準備。”
掃視了一眼,沒人有問題。
李路手刀一劈,“行動!”
戰術縱隊變橫隊,突擊一組和突擊二組先後出擊,狙擊組和支援組在後跟上。
黃光輝利索佔據了有利觀察位置後,能夠清楚地看到向平和萬山兩人猶如靈貓一般在樹林中無聲沿著斜坡快速向村莊抵近,而李路和趙旭則選擇了交替掩護的方式,直線抵近村莊。
支援組在黃光輝前方大約二十米的位置架起了機槍,通常來說,機槍所在的位置就是撤退位置,撤退的火力支撐點。訓練大綱中,步兵班戰術中,對於機槍的使用是有最詳細描寫的。很好運用機槍火力,是步兵班指揮員指揮能力的基本素質要求。
曾有這麼一句話,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這句話側面表明了機槍火力的重要性。往往在班排規模的戰鬥中,一挺運用得當的機槍火力能夠輕易左右戰鬥勝負的天平。
機槍手,從來都是步槍手討好的物件,只求在戰鬥中,機槍手的火力側重點能夠和自己射擊的方向是一致的。
村莊忽然的冒氣火光,火勢越來越大直到沖天,那是一座熊熊燃燒著的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