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倒是忘了,你在省城也有生意,呵呵,行,先去休息,明天一早出發。”
當晚無事。
李路震驚的是,方鶴成居然連白雪都知道了。也就是說,他在上海做的事情,對方鶴成這樣的領導來說,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秘密了。
忽然的,李路想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個時代的資訊嚴重不對稱現象。他依稀記得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有一位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就是利用各地的資訊不對稱,僅僅幾年的時間,就賺取了百萬華夏幣——他應該是改開以來第一個個人資產達到百萬級別的人物了。
那僅僅是一個人,如果換成一個組織,比如黃光輝負責組建的情報網路,一來可以讓情報網路發揮作用,二來可以從“有時差的資訊”中尋找利潤。
李路暗自懊悔,應當早就想到這一點,整整一年,居然沒有絲毫感覺,實在是有辱少將情報官的名號。
好在,現在依然有的是機會,況且,走到今年,改開也才第四個年頭,許多地方有各種顧慮,落實情況還不是很好,這就是極好的機會。
早上起來的時候,他交代張衛偉記下這件事情來,回到陸港馬上就開始辦,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再拖了。
對他來說,直接賺錢是其次,關鍵在於能夠及時掌握全國各地的資訊,這實際上就是為賺錢提供了依據。就好比打仗,偵察先行,讓敵人之於己方呈現出單向透明的態勢,打勝仗的把握就越大!
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栽了跟頭是最大的恥辱,這讓李路破受打擊。就拿上海和陸港兩地來說,一些改開政策上面,上海都沒陸港施行得快,這是現實情況。如果沒有掌握這樣的資訊,那麼一定會認為上海一定是比陸港更加開放的,因為上海是大城市,陸港只是地區城市。
但是,因為有了李路這個攪屎棍,哦不,因為有了李路的橫空出世,簡單粗暴地合縱連橫極大地推動了陸港的改開政策的快速落實。
用了早飯,方鶴成又給空軍師和場站的領導作了一些指示,然後坐上212吉普車,一行三臺車,就開出了場站,一路往西北走,返回省城。
李路和張衛偉坐第三臺212吉普車,第二臺是方鶴成坐,第一臺是開路車。方鶴成的隨從是很簡單的,除了劉斌這位警衛參謀以及司機,就只有開路車上的司機和三名參謀幹事。李路和張衛偉坐的212,還是場站提供的。
路況很差,沿著國道一直走,速度很難快起來,加上212吉普的懸掛,李路真的不知道方鶴成這樣一把年紀的領導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車上,李路對張衛偉說,“到了省城,從188號店裡提幾臺越野車給軍區後勤部送過去。陸巡,帕傑羅,都可以,有多少送多少過去。”
張衛偉說道,“頭兒,柯斯達呢,就是剛剛到貨的中巴車,感覺那個跑公路更加的舒服。”
“嗯,可以,留下一臺做展車,其他的都給軍區後勤部送過去吧。”李路沉聲說,“咱們部隊,太苦了。”
擱三十年後,方鶴成這樣級別的領導,超過五百公里,只要有機場,那都是專機出行,根本連車都是不坐的。因此很難想象坐212吉普車幾百公里幾百公里地到處跑視察部隊。
經過七八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了省城。
司機直接把李路和張衛偉送到火車站那裡,然後自行驅車離去,方鶴成一行進城後就直奔軍區後勤部駐地了。